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世界演义在线阅读 - 第十六章 《黎俱吠陀》

第十六章 《黎俱吠陀》

    美索不达米亚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摇篮之一,灌溉农业为其文化发展的主要基础。曾出现过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此后又经过波斯、马其顿、罗马与奥斯曼等帝国的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主要部分成为独立的伊拉克。

    在犹太人和希腊人的笔下,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堂,《圣经》中的伊甸园就在这里。

    不过,在今天的美索不达米亚,气候和自然条件显然已经和犹太人和希腊人的描述大相径庭。这里气候干燥,土壤裸露,沙丘遍野,而且像所有的荒漠地区一样,降水稀少且温差较大。比如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全年降水量为156毫米,六月至九月为零;夏季气温高达摄氏49度,而冬季气温可下降到摄氏零下9度。即使到传说中的“伊甸园”库尔拉去,你也一定会大失所望。如今这里是一个孤零零的地带,离河岸不到一公里,除了一种结节荆棘(据说是传说中的“善恶知识树”)还存在,映入眼帘的只是荒凉和沙砾。我们似乎很难想象这种比较恶劣的自然条件,在几千年前会成为人类高级文明的摇篮。

    地质学以及环境变迁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创见性的论断:在BC4000--2000年时,美索不达米亚存在着湿润而不是干旱的气候。地理学家拉姆认为,在冰河后期最暖的时段,地中海附近大部分地区是气候干旱的,但是,由于这一时期西南季风的扩张和季风雨的滋润,在北纬34度到35度的美索不达米亚却存在着湿润的气候。

    考古学家在这一地区的发掘工作也证实了这一论断。考古发掘表明,BC4000--2000年间,由于几次洪水的泛滥,造成了土层层理上的间断现象。而且从这些遗址出土的泥版文献中有关大洪水的记载以及苏美尔人如何建筑堤坝的描述,也是这一时期气候特别滋润的有力佐证。地质学家还通过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氨基酸差位异构分析以及花粉分析等一系列科学手段,确认了这段时期两河流域湿润气候的存在。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在历史上是“天堂”。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好。

    美索不达米亚曾经存在特别湿润的气候。那时,亚美尼亚山区丰沛的降水源源不断的注入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条母亲河又滋润着平原肥沃的土地。因此可以肯定,在BC4000--2000年左右,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创立的关键时期,自然条件是适宜的。

    就是说,恰恰是在这个气候湿润的关键时期,苏美尔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目前文献记载最古老的文明。我们确实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两河流域充沛的流量,苏美尔人如何提取足够的水去灌溉农田;如果没有季风雨没必要那么多的惠泽,在干旱荒芜的土地上是不会有这些文明的。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那时在两河平原上曾经是一片林木繁茂、垄亩青青的绿野;也曾经沟渠纵横、河网密布、人烟稠密。犹太人和希腊人把这里称为“天堂”并非妄言。

    通常人们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纬度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地区。

    北部地区称为西里西亚;南部地区称为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以尼普尔为界再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地区称为阿卡德地区;南部地区称为苏美尔地区。

    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全世界确切考证并且留下文字记载的最早产生的文明,而其主要就分布在苏美尔地区。

    之前的哈拉帕文明是以白人为统治核心,即使是攻占并继承了哈拉帕文明的雅利安文明也是以白人消化白人的方式开创的,只有苏美尔文明虽然属于哈拉帕文明的支系(其核心被雅利安文明吸收),但是统治核心已变为黄种人,即苏美尔人为核心。

    实际任何城市都是由定居点逐渐发展起来的,谈不上谁是建立者。在苏美尔人到达当地之时,当地已经有了本地的印欧语系黄种人土著建立的数个散落的定居点,主要处于索万文化晚期。而当地民众信仰水神恩基。所以作为后来者的苏美尔人认为埃瑞都是水神恩基所建。

    所谓的印欧语系指的是雅利安人和闪米特人未从北方大草原南下之前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土著黄种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苏美尔人也是印度河流域的土著黄种人,也属于印欧语系,不过其受到哈拉帕文明的影响,已经完全被其同化,脱离了印欧语系。

    阿鲁利姆为了赢得当地百姓对自己的支持,声称自己得到恩基的准许而为埃瑞都之主,并在建设城市的同时为水神恩基建设宏大的庙宇。当地百姓深信不疑。于是当地民众被苏美尔人的文明迅速同化。

    从此开启了苏美尔文明“君权神授”的传统,犹如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自称天之子一样。

    BC4120年,阿鲁利姆建立埃瑞都第一王朝。

    阿鲁利姆Alulim,统治时间:80年,BC4120--4040年。

    苏美尔文明同哈拉帕文明一样,是典型的城市文明,在两河流域最早创造了城市文明。

    苏美尔人在建筑方面达到了古代很高的水平,建筑的特点是:城墙是土石结构,房屋是土木结构,主要建筑材料为晒干的泥砖,显示了与哈拉帕文明(烧砖建筑)的差异。

    两河平原缺乏石矿和树,因此苏美尔的建筑都是泥砖造的,而烧砖需要大量木材。砖与砖之间没有灰浆或水泥连接。泥砖建筑随时间会损毁,因此它们过一段时间就得被拆除、铲平和重造。随着时间的延续,两河平原的城市因此不断抬高。这样的古迹被称为台勒。在中东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古迹。苏美尔的庙和宫殿使用更加复杂的结构和技术如支柱、密室和黏土钉子等。现在人们能够发掘到西亚地区的文物大都出自这些台勒里。

    埃瑞都位于是苏美尔各城邦中最南边的一座,是苏美尔人建设的第一座城市。

    埃利都城内建有祭祀恩基的神庙(ziggurat),该神庙规模远大于其他苏美尔城邦的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