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阳
皇帝一行按照最初的路线继续巡狩,从北方转向东海国、齐国,齐国已被分割为临淄国和一郡数县,乱事初平,却已看不出多少兵灾的痕迹,皇帝宣布大赦,重赏平乱将士,调回原地,只留少数人组建水军。 乱军大败,但是参与叛乱的许多海盗以及首恶逃至海上,仍是一个隐患。 大楚原有水军,规模太小,而且分散,韩孺子将各军集中在一起,派任大将,接下来就是一边征兵,一边建造舟船,兵部估计,三年方有小成,想要一举扫平海盗之患,至少也要五年。 韩孺子能等,他已不像最初时那么急迫了,一切都需要时间,最关键的是,大楚早已疲敝多年,急需休养生息。 在群臣的强烈建议下,皇帝没有南下太远,只是临江而望,然后踏上返京之路。 东海王得尝所愿,没有被留在东海国,跟着皇帝一块返京。 谭家人除了王妃以外,则必须留在东海国,接受官府的监督,数名年轻子弟赴北从军,立功恕罪。 对江湖人,韩孺子也不那么急于打击了,他需要制定一个更完善的计划。 洛阳官员出城百里,到河南郡边界恭迎皇帝,排场比上一次还要隆重。 时值夏末,宫中不停地派人送信,催促皇帝快些返京,韩孺子在洛阳只能停留三天。 王坚火不是第一批受到召见的人,直到第三天上午才接到旨意前往行宫。 丑王预感到自己要白忙一场,皇帝还在路上的时候,他就写好了奏章,通过信使送给皇帝,将一切说得清清楚楚,表示有大量证据留在自己手里,皇帝需要的话,随时都可以交出来。 可皇帝等了这么久才召见他,显然是对如何处理洛阳犹豫不决。 行宫里有一座后花园,皇帝邀请丑王一块赏花,几名太监捧着果酒等物远远跟在后面,不影响两人交谈。 两人闲聊了一会,韩孺子微笑道:“阁下似有心事。” 王坚火已经不抱希望,皇帝经历过晋城之围以后,身上的锐气少了许多,做不成大事,“流民皆已遣送回乡,有一些人可能来不及种粮了,但这都是地方上要解决的问题,草民帮不上忙,草民今日是要向陛下辞行。” “你要离开洛阳?” “嗯,四处云游,然后去临淄落脚,那里有草民的一所宅院。” 河南尹韩稠向丑王赠送了两所宅院,一所在京城,一所在临淄,王坚火都已在奏章里写明。 韩孺子笑了两声,知道丑王在点醒自己,带头走进附近的一座亭子里,太监们立刻送上果酒,随后退下。 “事情很难办。”韩孺子开诚布公,他征询过许多人的意见,除了崔腾,都以为洛阳不好治理,抓的人太少,无济于事,抓的人太多,只怕整个大楚的商业运转都会受到巨大影响,至于韩稠,乃是皇帝的长辈,又得王美人的欢心,处置此人尤其要小心。 王坚火无意劝说,点头道:“草民明白,草民只有一事相求。” “请说。” “大批流民为了返乡,从商人手中借钱借粮,到了秋后,免不了要卖地、卖人,沦为奴隶,家破人亡不说,对朝廷也没有半点好处。” “嗯,阁下觉得该怎么办?” “允许各地百姓从官府借贷,暂度难关。” “各地官府未必有这么多钱,再有几位河南尹这样的官员,大可接受商人的贿赂,强迫百姓还贷。” 王坚火轻叹一声,“陛下既有难处,就当草民没提过吧。” “不,这件事总需解决,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王坚火想了一会,摇摇头,“草民尽力而为,或许还能救一些人。” “流民与阁下非亲非故,阁下尚且要尽力而为,朕乃大楚皇帝,怎敢置身事外?”韩孺子招手,张有才从外面进来,将一份折好的纸放在石桌上。 王坚火得到示意,打开看了一眼,那是一道还没有颁布的圣旨,上面写着皇帝即将返京,感念百姓流离失所的艰辛,只要是返乡归籍的流民,某年月日至某年月日期间的借条,一律上交地方官府,各地再汇集到京城,皇帝将开私库,替百姓偿还。 王坚火看毕,大吃一惊,抬头看向皇帝,这才明白,谨小慎微只是表象,皇帝仍有一颗决绝之心。 “陛下……”惊讶过后,王坚火还是有话要说,“借条可以造假,陛下一开此口,只怕账务成倍上涨,陛下……还得起吗?” 韩孺子微笑道:“所以朕需要阁下收集的名单与证据,来要钱可以,朕绝不赖账,但也要说道说道他们的这些枉法之事。” 王坚火恍然大悟,皇帝这是先将账背到自己身上,然后再吓得商人们不敢要账。 “这是……哪位高人替陛下出的主意?”王坚火怎么也不相信年轻的皇帝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这的确不是韩孺子的功劳,而是乔万夫拟定的计划。 “朕身边自有良臣。”韩孺子含糊道,“阁下觉得可行吗?” “可能还是会有不怕死的人向陛下要账。” “只要是正常亏欠,此人又无枉法之事,朕愿意偿还。” 王坚火寻思了一会,“这意味着陛下不会立刻处置洛阳的商人?” “商人逐利,可是也能沟通有无,多之伤民,缺之更伤民,收其利留其人,以观后效。” “他们改不了。” “若是洛阳官员都能像阁下一样清廉公正,商人无贿可行,还改不了吗?” 王坚火听出了皇帝的留用之意,起身离凳,想要跪下谢绝,皇帝示意他坐下,王坚火道:“像草民这样的人,当不得官。” “朕不强求。”韩孺子还是有些遗憾,“群丑可宥,首恶必除,朕起码要让洛阳商人一时半会不敢再与官员勾结。” “即便那是宗室子弟?” 韩孺子点头,“但是朕的手段可能不符合阁下的期盼,朕要给河南尹升官。” 王坚火一愣,“升官?” “河南尹韩稠选秀有功,朕要提拔他为宗正卿,算是升了半级,明日随朕入京,今后前途无量。” 韩稠一家几代在洛阳经营,根深蒂固,先将他从洛阳调离,将会更好收拾一些。 “陛下了解选秀的内幕吗?勋贵之家想将自己的女儿送进宫,要向河南尹送礼,普通人家不愿攀龙附凤,也得送礼,河南尹争到半数名额,可是一笔大买卖。” “嘿,河南尹这算是囤积居奇,可他算错了买主,这回必定血本无归。” 王坚火再无疑惑,由失望变成欣喜,又由欣喜变成敬佩,心中甚至生出一股冲动,想要向皇帝宣誓效忠,但他忍住了,他了解自己的性格,终究不愿受到束缚,于是道:“草民还有一计,陛下要听吗?”
“洗耳恭听。”韩孺子微笑道。 丑王早就揣着此计,一直不说,确认皇帝真要做事之后,才肯披露腹心。 王坚火起身拱手,正色道:“草民王坚火,承陛下之恩,监督流民安置,收受两所宅院以及大量财物,证据确凿,甘愿伏法。陛下欲治洛阳,请先从草民起。” 韩孺子轻叹一声,他之前曾在圣旨中斥责过王坚火,目的是帮他行事,看来王坚火是尝到了“甜头”,还想继续下去,令自己从朝堂彻底脱身,重返江湖。 韩孺子叹息,因为他刚刚送走一位不愿留在大楚的人。 “好,如阁下所愿。” 王坚火跪下,真心实意地磕头谢恩。 河南尹韩稠还不知道自己“升官”的消息,见皇帝这次到来不像上次那么冷傲,愿意入住他所安排的行宫,极为高兴,将选中的大量秀女聚在一起,早让画工图描成册,皇帝可以按图索人,也可直接鉴赏。 皇帝在洛阳停留的最后一个早晨,就用来做这件事。 各级官员都被召至行宫里,河南郡的差人抬来整整三大箱画册,韩稠很谨慎,早就找来洛阳城里最有名的媒婆,由她向皇帝讲解各女的特点。 媒婆为此准备了将近一个月,为将某女突出或是隐藏,她收了不少礼物,因此斗志昂扬,准备在皇帝面前一展身手,作为自己一生中保媒拉纤的巅峰之作。 结果她却没有用武之地,只是远远地望见皇帝一眼,一肚子美言活活地憋在肚子里,据说她回家之后大病一场,好多年没再保媒。 与她相比,河南尹韩稠更是倒霉。 当着众多河南郡官员,中司监刘介宣读了几道圣旨,第一道就是将所有选秀女子送回各自家中,皇帝在圣旨中自责,以为晋城之围皆是皇帝一人之过,以至天下震动,官民悬心,万幸得脱,不敢再扰百姓,三年之内,不许选透,十五岁以上的民女,许其嫁人。 皇帝将选秀与晋城之围联系在一起,没人敢吱声,韩稠汗流浃背,很快就发现,这才只是霉运的开始。 第二道圣旨将丑王发配到北疆,罪名是收受贿赂,鉴于王坚火安置流民有功,又肯主动认罪,许其不戴枷锁,家人、财物皆不受牵连。 第三道圣旨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代偿令”,皇帝将流民近几个月写下的所有欠条借据都收归自己手中,韩稠当时却对这一道圣旨最不感兴趣。 第四道圣旨,河南尹韩稠劳苦功高、忠心可嘉,堪为宗室表率,特升任宗正卿,即日随驾进京。 韩稠当场晕倒在地,连“谢恩”的机会都没有。 韩孺子命人抬着韩稠上路,回转京城,经此一行,他明白了许多道理,尤其是杨奉的那句话: 人的一生有两次成熟,第一次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第二次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不能”并非不做,而是更巧妙地做。 韩孺子还有匈奴的大仇未报,云梦泽、东海群盗、西域筑城等诸多隐患也需解决,但他首先得回皇宫,面对身边最为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