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六三章 秋闱1
这一日的帝国日报又是大卖,原因无他,皇帝大婚了,皇后是河南祥符县人,这是喜气洋洋的一日。而不知为何,当日皇帝和宗教界的谈话泄露出了一句出来,不偏不倚,正好是人人如龙这句。 朕只愿,朕之子民,人人如龙。 这一句话,登时点燃了所有人心中莫名情绪,配合上皇帝大婚的背景,让整个京师都陷入了一片喜庆当中。 当日朱由校和道门商定的事情也逐渐开始发酵,最先动手的是京师白云观,他们率先推出了昊天上帝下凡历练,积攒功德的传说,开始设置神位,香火祭拜。接着皇帝大婚的这个时机,朱由校天帝降临的传说霎时间传播开来。 不过是几天时间,传说就遍布了整个京师,并且人人深信不疑。十六年前那场紫气东来,弥漫天空的异象,可是整个京师百姓都亲历的,本来民间对于皇帝就有不少的说法,如今连道家高人都承认了,那还有假? 当即,那些家中有子弟在中央军中当兵的,立刻就花了钱,从白云观中,将前面刻着昊天上帝,后面刻着朱由校名字的牌位迎回家中,日夜祭拜起来。 昊天上帝是历代朝廷祭拜的正神,也是华夏民族地位最高的一位神。昊天上帝远比道教三清四御的地位要高,以这个指代朱由校远比他之前定的玉皇大帝继任者要好的多,今后只要多宣传,将昊天上帝和朱由校这个名字联系起来,以后人们就只记得朱由校是昊天上帝了。 至于报纸上,倒是对这个没怎么报道,而是请了很多的大家,纷纷对人人如龙这句话进行分析,从各个角度论证,什么叫人人如龙,怎么才能达到人人如龙。 总之一句话,皇帝都是为了大家好,希望大家过上好日子,大家快来遵从皇帝的教导。 帝国日报在杨涟的主持下,已经在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水利印刷厂也在各地建立起来,虽然这样会造成技术扩散,但能让印刷成本降低下来,也是值得的。 帝国日报的开枝散叶,让他的影响力扩散到了整个天下,尽管最远的地方,想要看到最新一期的报纸,要比京师落后半个月,但这已经比以前靠自然扩散要好的多了,那时候往往要两三个月。 报纸虽然是个新东西,但远见卓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里面巨大的机会来,但可惜的是,皇帝早有严令,目前只允许帝国日报一家机构存在,其他私自办报纸的,通通流放辽东,判处三年劳役。 目前,朱由校绝对不允许其他势力插手到舆论市场当中,他还想要通过报纸的广大影响力,引导整个帝国的改革呢。 帝国日报扩散到全国后,也成了朱由校另一个耳目,各地的见闻,通过哪些驻守记者,汇集到京师来,而和锦衣卫与东厂关注的不同,这些人关注的往往是民生,政令影响,地方名人趣事之类的,让朱由校耳目一新,更加了解下面的动静了。 当然,如此广阔的布局,自然要耗费极大的人力,帝国日报三日一发行,往往是前一批送新报纸的人还没到,后面那批就又出发了,这里面消耗的人力可想而知。 不过这样巨大的消耗,也换来了帝国日报的影响力扩大,很多人百姓,已经将日报当成自己唯一了解外界信息的来源了,他们现在都不太喜欢听秀才将远处的事,而是更喜欢他们读报纸。 秀才能讲的事情不多,而且往往距离也不远,但日报上不同了,各种各样的趣闻都有,还有皇帝陛下很多政令的解读,距离也是天南地北,愿达辽东,南到贵州,让这些一辈子都没出过县城的平民百姓,第一次了解到,大明的地界竟然是这样的。 尤其是帝国日报的标志——一幅大明帝国的疆域图,是这些小老百姓最喜欢的,他们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生活的这个国度,竟然是这样子,真是长见识了。 就在京师张灯结彩,准备皇帝大婚的事情时,天下各地,也忙碌起来,八月七日,秋闱第一场,马上就要开始了。 南直隶,由于事情很多,故而这次考试,依然是在应天府南京城举行,毕竟划分省界是件麻烦的事情,而秋闱又不能等人,只能先顾着乡试了。 今天的南京城,依然热闹繁华,丝毫看不到战争对它的影响,几个月前的百炮齐发造成的破坏,今日早已消失不见,反而因为南直隶各府涌来的学子,更加繁华三分。 今年的乡试和以往截然不同,各地举人的名额,各省都翻了一番,而像浙江、南直隶、江西这样的文教大省,更是翻了三番,名额是以前的三倍,如此多的数量,让各路人马都动了心。 以往不打算考的,或者不想这么早考的,如今纷纷归赶了过来,不论是各种传言,还是皇帝如此反常的动作,都表示今后的科举怕是有些变动,能早考中早好。 而这造成的便是南京城所有客栈爆满,所有的客栈甚至连柴房都租出去了,但还有更多的学子没有地方住,只能借住民房。 陈贞慧和张溥轻松的走在街头,他们两人走在街头,他们两人有先见之明,一直呆在南京没有离开,除了陈贞慧因为考秀才返乡一次外,之后一直住在这里,哪怕魏国公谋反也是如此。 而此刻,作为南京战役的亲身经历者,他们两人看完贡院后,就在街道上散布,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相互交流南直隶各大家族平叛后的惨状,尤其是魏国公徐家以及松江府徐家的事情。这两个家族,抄家之后,等到的田亩和家财,令人膛目结舌。 而此时,他们交流的,是皇帝对于抄家得来的田亩的处置。 “陛下用这些田亩设立皇庄,分给无地百姓耕种,而且不收取地租,真是仁善之政啊,日报上说陛下乃圣皇临世,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陈贞慧感慨道,显然很赞赏皇庄的设立。 “定生,此言差异。皇庄表面上看来是善政,但长此以往,却让帝国流失很多赋税啊,要知道这些农民狡猾的很,看到皇庄这么好,定然会去投献,如此一来…….”张溥后面的话没说完,但陈贞慧显然明白他说的意思。
甚至他还想的更深一层,国家收不到,那些地主自然也收不到了,无地农民都去种惶惶了,自然没人来给他们种田了。那些举人也同样收不到好处,农民都将地投献给皇庄了,谁还来找他们投献土地啊,没人投献土地,他们怎么捞好处,怎么施展手段,将这些投献的土地据为己有。 陈贞慧家里也不普通,有田有地,还有人在朝中做官,对于这些勾当,他虽然不是很清楚,但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一些,此刻一联系起来,悚然发觉,还真如张溥所说的那样,不仅国家流失赋税,而且买田置业的士绅也会少很多收成。 可是,难道皇帝做好事免收地租还是坏事么? 陈贞慧呆呆的想到,不管从哪方面来看,皇帝不收租子,将地分给农民种,那都是好事啊,怎么到了张溥大哥嘴里,就成了坏事了呢。陈贞慧年幼的心里,一时转不过弯来,怎么也想不通。 陈贞慧的表情,张溥都看在眼里,对方呆呆的样子,让他心中微微失望,叹道,“还是太年轻了,历练不够,世事经历的少了。” 他一拉陈贞慧的袖子,说道,“定生,别想了,回去在想,那边好像有个学子,忘了带钱,没钱付账,我们去看看吧。” “哦,好。”心底还比较单纯善良的陈贞慧听闻有学子落难,也不顾不得想谁对谁错的哲学问题,忙过去查看情况,看对方是否需要帮助。 这都是家中大人教导他的,南直隶文风鼎盛,谁知道街道上遇上的落魄书生会不会一朝翻身,高中状元呢。是以,这里的学子都比较乐善好施,看到有同学遇到难处,多少回帮衬一把。 这也算是一种人情投资了,说不定以后能用到呢。由此可见,古人目光之长远。 “老大爷,这……我出来的比价匆忙,钱袋落在客栈了,要不我这玉佩压在你这里,我回去取钱来。”在街边吃完一份小吃后,卢象升一模腰间,才恍然发现,自己忘记带钱袋了。 他是前天来到南京城的,进城后才发现南京城的火热,好在他在这边也有熟人,提前托人帮忙订好了客栈,这才不至于无地可住。他现在也是刚从贡院那边看完场地回来,走到这个小摊时,被摊子上的美味勾出饥饿,就坐下来饕餮一番,吃完后才发现,自己出来匆忙,没带钱袋。 说出那番话后,他颇有些尴尬,自己身高体状,吃的多,自己这玉佩又比较贵重,也不知道老人家愿不愿意收着,让自己回去拿钱。 “茂才老爷说笑了,这玉佩一看就知道贵重无比,小老儿这摊子小,哪里敢收啊。”果不其然,摆摊子的老人家连连摆手,不敢收着玉佩。这也是常理,万一不小心,这玉佩被人偷了抢了,他可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