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宋王在线阅读 - 第一七八章 年夜饭(中)

第一七八章 年夜饭(中)

    熙宁二年腊月三十,除夕之日!

    杭州州衙的桃符都已经更换,张灯结彩,新年的喜庆气氛很是浓重!

    知州赵抃也是留在了杭州过新年,通判苏轼同样如此,于是乎这两位便想着将相熟的官员请过来,一同欢度新年。

    余杭县令蔡京早早地赶回闽中老家去了,毕竟他是新科状元,第一年新年必然是要回去,衣锦还乡风光一番的,这个完全可以理解的。

    赵抃得知林昭并未回江宁,而是留在了杭州,于是便请过来,想着是人多一起热闹!

    知州大人盛情,林昭自然得给面子,只是如此一来,少不得多了几分拘禁,倒不如自家来的快乐!

    不过在常平仓那件事情上,赵抃与苏轼也算是多有帮忙,林昭也想着正好趁此机会,表示感谢!

    赵抃的妻子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正忙里忙外的准备晚宴,苏轼的妻子王闰之,也跟着一起cao持!

    提起苏轼的妻子,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王弗。可惜天道无常,有些事情总让人那么伤感。

    苏轼与王弗本来是天生一对,郎才女貌,伉俪情深。可惜天不作美,宋英宗治平二年的时候,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身染重疾,一病不起亡故了,苏轼甚为伤心。

    于是乎若干年后,便有了那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篇是苏轼与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在密州午夜梦回所写。如此深情的内容,足可见他与王弗的感情是何其之深,感人肺腑。

    但是在古代,男子尤其是有身份之人,或者官员,妻子死后大都会续弦。于是在王弗死后的三年,苏轼续弦了,娶得不是别人,正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

    如此安排,除了与王氏家族的联姻之后,未尝不是对妻子王弗的深爱的延续,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对不起王闰之。

    王闰之比苏轼小十一岁,如今才不过二十出头而已,刚刚嫁给苏轼不久。对于丈夫与堂姐的爱情,她是知道的。但是他对此并没有抱怨,因他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二十五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官海沉浮中,与之同甘共苦。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

    一个女子,能做到这一步,是何其的不易,何其的伟大?苏轼有妻如此,当真算是幸运。可惜世事无常,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xue,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王氏姐妹对苏轼同样的深情,让人感动。值得一提的是,苏轼死后是王闰之葬在一起的,也算做到了“惟有同xue”的愿望。至少这一点,王闰之幸运的!

    因为前世,中文系的女友对苏轼的词很是钟爱,尤其是,时常给林昭讲起苏轼与两任妻子的爱情故事。所以林昭初次见到王闰之,故事里的女主角的时候,一时间想到了许多,忍不住有很多的联想。

    此时的王闰之不过才双十年华,看着是那么的青春貌美,林昭只能由衷的祝福他们。如果可以,是否应该略加提醒,让苏轼在仕途上少走些弯路,让这个深情的女子少受些委屈。前世女友对王闰之的艰辛命运多有感慨,现在也算是变相满足她的愿望吧!

    苏轼的经历也提醒他,要珍惜身边的女子,不能让他们受委屈,要尽己所能,让他们幸福!

    林昭到来之后,自然与赵抃、苏轼一起谈天饮酒,沐思虹则到后厨给赵夫人和王润帮忙。跟着顾月伦学了一段时间厨艺,沐思虹的烹饪技艺大涨,绝对可以秒杀州衙的厨子。

    赵夫人是个仁善端庄之人,对两个晚辈女子很是照顾。王闰之出身书香门第,沐思虹也很有才华,两人很有共同语言,因此很快就成为闺中密友。

    厅堂之中,赵抃招呼林昭坐下,笑道:“东阳啊,听说你没能会江宁过新年,便冒昧邀请你过来,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多谢老大人!”林昭笑道:“没能回去,我正愁着冷冷清清的,知州大人的请柬就到了,十分荣幸啊!”

    “今年钱塘县的局势不好,政务繁忙,你连新年都不能回家,当真是辛苦了!”赵抃轻声赞叹,杭州这么多县令,最为欣赏的便是林昭了。

    林昭笑道:“老大人别夸我了,会骄傲的,这些都是我分内之事,应该做的!”

    “年节前的赈灾都做好了?”苏轼笑着问道。

    林甸点头道:“是的,前几日就好了,不敢耽误了老百姓们过节。老大人,我还有个想法……”林昭话锋一转,看向赵抃。

    赵抃问道:“什么想法?说说看!”

    “是这样的,朝廷赈灾放粮本来是三个月,但是目前府库比较充足,粮食管够。所以我想着,要不将这个时间延长到五个月,这样刚好到春耕,也能让老百姓渡过最艰难的时候!”林昭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赵抃略微沉吟,点头道:“你的想法很不错,不只是钱塘县,整个杭州都该如此!”

    “好嘞,老大人,我支援你一批粮食!”林昭呵呵一笑,吕吉获罪之后,庆和粮行的某一步粮食是作为赃物被抄出来的。之后吕升卿死去,吕和卿扶灵南归,庆和粮行也无人管理,所以抄没的粮食远比想象的多,这会正好拿出来借花献佛!

    “这感情好啊!”赵知州难得没有平日的严肃,微笑起来很是平易近人。

    随后沐思虹送上了一桌子美味佳肴,他们几人在厅堂用餐,女客们则是后宅。至于偏厅则是另开一席,于玄、苏岸等人便那处用年夜饭!

    苏轼见到一道道美味佳肴,笑道:“看来今天邀请东阳对了,否则怎么能吃到如此美食,当真是划算!”历史上,苏轼也算是个有名的“吃货”,要不东坡rou何以能流传后世呢?

    林昭笑道:“如果是这样,我得赶快在西湖开一家酒楼才是,通判大人会是常客的!”

    苏轼打趣道:“我在汴京的时候,便听说你的江南居美味佳肴,口味绝佳,只是资费不俗,这点子俸禄,怕是吃不起啊!”

    “没事,苏通判不必给钱,只要题写一首诗词,留个什么墨宝即可……”随即众人又是哈哈大笑。

    彼此之间喝酒谈天,因为是私下的场合,尤其除夕夜这等的机会,所以林昭也不那么拘束,并不把赵抃与苏轼当做是上级官员。彼此之间更像是忘年之交,相谈甚欢。

    说到高兴之处,苏轼还会作诗词一首,场面很是热闹出彩!

    说着说着,不知怎么地,赵抃突然将话题扯到了祭祖上,问道:“东阳祖上一直是江宁人士?”

    林昭摇头道:“不是,河北路涿州人,早年假家乡遭遇水灾,才迁来江宁的!”

    “涿州,当真有些遥远,东阳想要回家祭祖可是有些难了!”赵抃感叹一句,说道:“还在设堂遥祭吧!”

    “嗯!”

    赵抃又道:“东阳才学如此出众,想必家学渊源,不知道令尊是……”

    林昭不由黯然摇头道:“据舅舅说,我家本是书香门第,家父才学出众,可惜无缘一见……”

    见赵抃与苏轼的愕然神色,林昭解释道:“早年间家乡遭遇水灾,父母家人全部遇难,是舅舅带着我逃难出来的。幸好江宁孟家的老夫人收留我们,又让我与大公子一同读书,才有机会识文断字的!”

    林昭做书童的经历他们也有所耳闻,故而并不感到奇怪!反而很赞赏林昭的毅力与志向,从一个书童开始奋斗,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当真是难能可贵。林昭已经算是青年人中奋斗的楷模了,当然了,他们并不知道更重要的是躯体里这个来自于后世的灵魂。

    赵抃赞叹道:“令舅是有毅力有爱人之人,千里迢迢带着你逃出来,着实不容易,你要好好孝顺他才是!至于父母,他们在天有灵,肯定会看着你的,有机会多祭拜,或者是找寻他们的遗物,睹物思人,怀念也是好的!”

    林昭轻轻点头,说着说着,便下意识地去摸胸口那块旭日祥云玉佩,拿在手中道:“这块玉佩是父母留给我唯一的东西,一直贴身带着,仿佛父母就在身边。”

    在除夕这个特殊的日子,林昭手持玉佩的,心中同时怀念起两世的父母,忍不住有些动容。

    而知州赵抃则是直勾勾地盯着林昭的手中的玉佩,呆呆地有些出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