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晚唐逆流在线阅读 - 第259章 王铎的劝说

第259章 王铎的劝说

    对于即将爆发的这场冲突,张寻清楚的知道其结果。就像施惊墨分析的那样,朱玫和李昌符二人根本不是王重荣和李克用的对手。田令孜辛苦组建的代表朝廷一方的联军,很快就被河中、河东军击败。李克用兵指长安,唐天子李儇不得不再次出逃。距离他年初返回长安时,竟然仅仅过去了九个月。

    这件事情,深刻的改变了晚唐的政治格局。让黄巢覆灭之后本有可能稳定下来的大唐江山,再度风雨飘摇。自此之后,一直到二十年后大唐灭亡,长安城里的大唐天子,就没再过上一天安生日子。

    这一战,改变了朝堂。终结了田令孜的权势。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虽然田令孜讨伐王重荣,是为了夺回盐池,给朝廷开一个财源。但是事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田令孜是导致天子再度离京的罪魁祸首。而非王重荣和李克用。田令孜最终没能顶住压力,主动选择了下野。

    这一战,改变了关中。长安附近的两个重镇,静难军和凤翔军的主帅,双双换人。王行瑜和宋文通二人取代了朱玫和李昌符,正式登上了晚唐的政治舞台。

    这一战,改变了大唐。从此藩镇军叩阙,逼迫大唐天子就范,成为了一种常态。朝廷彻底失去了对藩镇的控制权。唐天子再也没有能力摇改任何一个藩镇的统治权。只能采取拉拢一方,讨伐另一方的策略,在藩镇之间搞制约平衡,彷如走钢丝。最后,终于被最为强大的藩帅朱全忠所灭。

    在这样的历史漩涡面前,张寻所代表的忠义军将如何自处?忠义军应该在这场关系晚唐国运的冲突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张寻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首先不容怀疑的一点是,张寻是一个保皇派。他是想要维护大唐朝廷的。所以按理说,他应该站在田令孜一方,努力去击败王重荣和李克用。王重荣身为藩帅,抗旨不从,这本身就是对皇权的极大蔑视,理应受到惩罚。

    但是,如果这样的话,田令孜不就不会下野了吗?把持朝政的田令孜,是张寻走向政治中心舞台的一块绊脚石。这原本是一个除掉田令孜的极好机会。

    经过深思熟虑,张寻最终决定听从施惊墨的建议,使出了一个拖字诀。既不拒绝出兵,又不明确声明出兵。只以粮草未备等理由暂时拖延,以静观其变。

    这一日,张寻正在新样试做署视察,忽然得到消息,说天佑军节度使王铎,亲自来访。他立即结束了视察,往节度府来见王铎。

    王铎在襄州的日子显然过得不错。六十多岁的人,气色红润,精神头很足。只是看起来,有些忧心忡忡。

    “不知老中书亲自前来,有何要事啊?”张寻开门见山,他知道王铎没事不可能来邓州。

    “老夫听说,南阳侯的人查出了当初在伊川劫杀老夫的幕后真凶了?”

    张寻一听,咳嗽了一声。说道:“这……不知老中书是听何人所言啊?”

    王铎道:“这个南阳侯不必管,您只说有没有这事。”说着话,老头忽然抹起了眼泪:“我那苦命的孩儿啊!苦命的爱姬啊!老夫侥幸留得残生,一定要为你们报仇雪恨啊!呜呜……”

    老头哭得张寻心里直烦。但他又不能告诉王铎实情。否则王铎把实情捅到朝廷去,又将是一摊烂事。张寻心里清楚,朝廷根本没有能力给王铎一个公道。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既得罪了诸葛爽和李罕之,又不能让王铎满意,朝廷也将威严扫地。

    “老中书,您先别哭。你说的这件事,我还真不太清楚。待我仔细询问查证一下,再给您答复,您看怎么样?”

    王铎听张寻如此说,反而哭得更厉害了。他道:“小侯爷你不要糊弄老夫,这忠义军中,还能有你不清楚的事情?你不想告诉老夫也就罢了。那么老夫也只能向侯爷辞行了!”

    “老中书要到哪里去?”

    “既然不能为亲人雪恨,老夫只好寄残生于国难。我得了天子的诏书,要领兵去关中讨伐王重荣。”

    张寻一听,差点乐了出来。心说这老头倒是好笑,你虽是天佑军节度使,可手下哪有什么兵马?还领军去讨伐王重荣,真是越老越糊涂。

    不过张寻却装糊涂道:“老中书此言当真?您真要去讨伐河中?我可听闻,王重荣找来了李克用做帮手,您可得三思啊!”

    王铎听了,表情很是不屑:“老夫连黄巢都不怕,会怕他李克用?”

    张寻慨叹道:“老中书果然一心报国!让在下十分佩服!不知您打算何时启程?又要走哪条路入关?到时晚生好备下薄酒,为老中书饯行!”

    王铎挠挠脑袋,好像思索了一番,才说道:“路,自然是要走商洛。至于时间,老夫还没定。我想不如这样吧,反正都是扰民一回。不如我军跟忠义军同时启程,路上也好互相有个照应。您看怎么样?”

    张寻一听,乐了:“谁说我忠义军也要去的?”

    “啊?南阳侯竟然不出兵?”王铎一副十分震惊的表情,大声呼喊道:“小侯爷!您若不出兵,将置天子于何地呀?!此事万万不可啊!”

    张寻这一刻才明白,这老头这次来找他的本意。原来开头说什么幕后真凶不过是一个幌子。王铎本意竟然是来劝他出兵的。张寻心中不禁有些唏嘘。到什么时候,心里装着朝廷的永远是这些士人。

    不过张寻却故意说道:“老中书此话怎讲?我出不出兵,怎么会与天子相关?”

    “小侯爷不要装糊涂。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一仗朝廷要想打赢,仅靠神策军和朱玫、李昌符根本不行。只有忠义军出手,才有得一打。小侯爷如果不出兵,朝廷必败。到时候,天子怎么办?再次幸蜀吗?那还成何体统?”

    张寻没有立即回答王铎。他亲自续了一杯茶,喝了一口,才说道:“王中书,你我二人忘年之交,有什么话,我也就不跟你藏着掖着了。我想问你,你知道这次讨伐王重荣,是谁的主意吗?”

    王铎听了,向西北拜了一拜,才道:“老夫这话虽然有对天子不敬之嫌,但跟小侯爷,也只能直说。这次的事,显然并非上意。十有八九,是田令孜的主意。”

    张寻点了点头,又道:“既然如此,老中书为何还要如此热衷此事呢?我可记得,您和田氏可是势不两立呀。要不是他,您怎么会被逐出朝堂,又怎么会遭临全家遇害之厄?”

    “唉!”王铎长叹一声,“此事关乎朝廷之存亡,又怎能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再者说,这件事情上,老夫并不认为田令孜有什么不对。河中盐池之利,本来就该归属朝廷。当初神京失陷之时,情况特殊,盐池为藩镇所把持。如今天子回京了,朝廷理应收回盐池。他王重荣没有任何理由抗命。换做老夫,也会选择教训王氏。否则,朝廷威仪何在?还怎么号令天下?”

    “老中书说得全都在理。只是这个时机,您认为真的合适吗?平定黄巢,王重荣是有大功之臣。功劳仅次于我。在天下人看来,谁要是有这样的功劳,受到什么样的恩宠都是不过分的。如果朝廷仅为了区区两座盐池,就兴师问罪,民间恐有‘狡兔走狗’之论。以后要是再冒出个绿巢、红巢,还有谁肯为朝廷出力呢?”

    王铎没有立即接话,只是闷头喝茶。过了一会,才道:“小侯爷可是怕朝廷收拾了王重荣,下一个目标就将对准忠义军?”

    张寻哈哈大笑:“我这里又没有盐池,我怕什么?”

    王铎却没有笑。他知道张寻说的不是真心话。他将杯中茶一饮而尽,长叹道:“未曾想李氏失人心竟至如此!”

    张寻道:“朝廷赏罚不公久矣。因功受戮,以罪得赏的事太多了。也难怪天下藩镇与朝廷离心离德。正所谓不破不立。这一仗,如果朝廷败了,也未必就是坏事。”

    话已至此,王铎知道自己再说什么,也动摇不了张寻了。老头很是落寞,没坐多久就要起身告辞。张寻亲自送到城外,临别前,他对王铎说道:“请老中书放心,虽然这一仗我不会替田氏效死。但若天子蒙尘,我也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王铎有些颤抖的握着张寻的手,说道:“国之存亡,只在数人之肩。勉之!勉之!”

    送走了王铎,张寻一直在思索。同样身为藩帅,王铎、郑畋、郑从谠之类士人的视角和立场,为何与其他以军功晋升的藩帅截然不同呢?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反差?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些士大夫们读得书更多?仅仅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是儒家那种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

    唉,如果天下再多几个王铎。恐怕也不会乱成现在这个样。张寻更坚定了自己的一种思想,他没有直接回节度府,而是让宋蛮备马,决定再去麒麟山书院视察一番,再参加一次麒麟社的例会。也许这些儒生,才是大唐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