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晚唐逆流在线阅读 - 第134章 西门思恭的后台

第134章 西门思恭的后台

    老者说自己是杨复恭,惊得张寻半天没有说出话。怎么会在这里遇到杨复恭呢?

    杨复恭的大名,张寻早就如雷贯耳。最近一次听说,就是从他那便宜干爹杨复光的口中。当时杨复光花了半天时间,给张寻仔仔细细的捋了一遍“杨氏家族”。

    杨氏是唐代著名的宦官世家,从天宝年间的大宦官杨延祚起,到杨志廉、杨钦义、杨玄翼,再到现在的杨复恭、杨复光兄弟,杨门连续五代人中都出了执掌枢密院的大宦官。在唐宣宗大中年间,更是出了左神策中尉杨钦义,使杨氏一族的权势升至顶点。

    这个杨钦义,就是杨复恭和杨复光的“爷爷”。

    当然了,太监不可能生儿子。整个杨氏家族,其实都是干亲。就比如杨复光,本是乔氏子,认了杨玄价做干爹,才改名杨复光。

    杨复恭也是一样,他的干爹叫杨玄翼。杨玄翼和杨玄价又是认了同一个干爹杨钦义。所以杨复恭和杨复光按照现代的说法,是叔伯兄弟。

    张寻在脑海中捋了一遍关系,纳头便拜:“侄儿守宗,拜见伯父!”

    杨复恭仔细端详了一番,拍手道:“一表人才!真是一表人才呀!我这个表弟,真是越来越会认儿子了!”

    张寻听得别扭,却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干笑着道:“伯父过誉了。不知您老人家为何会在兴元府?唐突相见,侄儿竟没有一点准备,实在是罪过。”

    “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复光的信我已收到,又恰逢替皇上办事,到了兴元,估摸时日你也该路过此地了,才让牛节度帮了个小忙,约你见上一见。”

    搞清了缘由,张寻也就释疑了。原本他到成都的第一站,也是要拜会杨复恭,这下省事了,直接在汉中就见着了。

    杨复恭也是开门见山,直接谈正事,问张寻此行究竟所为何事。

    张寻心想,这杨复恭此时是左枢密使,颇有权势。又素与杨复光亲近,深得其信任。此行的真正目的不仅没必要对他隐瞒,还要指望他出手相助呢。

    “实不相瞒,如今关中战局不利,新任都统又迟迟不到。家父忧虑讨贼兴复的大业,想自荐做诸道行营都都监。侄儿此行,就是为了此事。”

    杨复恭听了,并未显出意外之色。只是摇头道:“唉!这么多年了,我这个表弟还是这个脾气。小时候一起做小黄门时,他就专拣重的活干。事后论功行赏,他却往后缩。当初王仙芝之乱刚起,他要不是主动请缨去做招讨都监,今天别说我这左枢密的位子,就是神策中尉,恐怕他也当上了。还用得着像现在这样跑门路求做都都监?”

    杨复恭唠唠叨叨一大堆,张寻在一旁听着,也不知这老宦官对此事究竟是支持还是反对。他试探着说:“家父曾经说过,伴君如伴虎。在外监军是他所长,在皇上身边总领诸事,运筹帷幄,还得伯父这样器量深沉之人才能胜任。”

    杨复恭听了,哈哈大笑:“复光果真如此说?哈哈,像是他说的话。像是他说的!我这个表弟呀,他在人前,从来不会道别人家的短处,总是溢美之辞。好了,你说吧,究竟我能帮上什么忙?”

    等的就是这一句,张寻赶紧说:“伯父能否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让皇上改任家父为诸道行营都都监?”

    “唉!此事恐怕老夫帮不上什么忙。”

    “伯父为何这么说?”

    “复光在外日久,对这朝中事恐怕多有不知。如今我呀,虽然名义上是左枢密,实际上哪还有参预军机的份?早就被右枢密李顺融架空了。如今,老夫只能领一些在外面奔波的差事,皇上身边,已经插不上半句嘴喽!”

    杨复恭面色悲戚,张寻知道他不是装的,应该真是有心无力。自从大宦官田令孜当政,杨氏一门就遭到了田令孜的打压。

    在晚唐,虽然宦官与宰相之间的权力之争才是主旋律,所谓“北司与南衙之争”,但宦官的北司之中,也非铁板一块。特别是在唐僖宗继位之后,当年陪他玩乐的小太监田令孜遽然崛起,成为左神策中尉,掌握了北司的大权。为了巩固权力,他就必须要打压那些权宦世家,杨氏就是他首要打击的目标。

    当年,杨复光不愿陷入权力之争,主动请缨出外领兵。杨复恭则在与田令孜的争权中败下阵来,称病隐居。后长安城破,逃难中的唐僖宗又想起了杨复恭,将他一起带到西川,官复左枢密。但是显然,他还是一个被田令孜孤立的边缘人物。

    “那李顺融,可是田令孜的人?”张寻试探着问。

    杨复恭点头道:“你猜得没错,看来贤侄知道现在朝中谁说了算。”

    “那这西门思恭,又是谁的人呢?他为何能被任命为诸道行营都都监呢?”

    “呵呵。此人谁的人都不是。他甚至已经算不上我们北司的人。”杨复恭微微一笑,压低声音说:“这层关系,已是陈年旧事,想必外人大多不知道。西门思恭,与前宰相郑畋,可是亲如父子的关系!”

    张寻听了大吃一惊,这可是一件始料未及的事。虽然他熟读史书,也没见唐史上对这一段有所记载,想必是坊间秘闻。禁不住张寻的好奇心,杨复恭也有心炫耀,故而将西门思恭与郑畋的关系娓娓道了出来。

    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郑畋的父亲郑亚做桂州刺史,恰好西门思恭为监军。二人关系要好,后来西门思恭被调回京城。郑亚因已是风烛残年,怕身后无人照顾幼子郑畋,故而将其托付给了西门思恭。西门思恭是个太监,没有儿子,对郑畋视若己出,十分宠爱。郑畋对西门也是像父亲一样尊敬。长安城破时,由于年老,西门被仓皇逃走的唐僖宗抛弃,流落终南山中。郑畋得到消息,历尽千辛,才将西门思恭找到,带回凤翔,像父亲一样供养了起来。

    “知道了这番典故,你能猜出这西门思恭是怎么当上诸道行营都都监的了吧?”

    “莫非,是受到了郑畋的举荐?”

    杨复恭笑而不语。这已经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了。

    张寻万万没想到,这次都统和都都监的人选上,竟然看不出田令孜施加影响的痕迹。都统王铎,和都都监西门思恭,都是南衙宰相集团的人。甚至有理由推测,这两个人选,都是郑畋所推荐。

    这是很不寻常的。田令孜可是当今皇上的“阿父”,这么大的事,他能不闻不问?田令孜素与郑畋不睦,又怎么会让郑畋随心所欲的为自己敲定接班人呢?

    想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田令孜正在逐渐失宠。

    看来得调整计划了,张寻心想。但他还要先在杨复恭这里投石问路,于是问道:“伯父,那侄儿要办的这件事,如今谁才能说上话呢?”

    “没有人喽!”杨复恭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唉!难道非要我把话说得那么明白吗?目前朝中,主要就是南衙、北司这两股势力。如今南衙凭着军功正得宠。西门思恭就是他们搬出来的人选,他们肯定不会同意把这个位子让给杨复光吧?再就是田令孜把持的北司。田氏恨我们杨家人入骨,他怎么可能帮杨复光说话?当上了都都监,一旦获得军功,回朝至少是个右神策中尉。如果四贵之中我们杨氏兄弟就占了两席,他田令孜还能睡得着觉吗?”

    杨复恭喝了一口茶水,道:“侄儿啊,遇见我算你走运,你可以少跑半程的路喽。这事断难成功,你还是趁早打道回府吧!”

    听到这,张寻才终于明白了杨复恭的真实意图。原来他竟然是反对杨复光当都都监的!他等在兴元府,可能就是为了把自己截回关中!

    张寻不寒而栗。此行的任务还真是难比登天。本以为是最大助力的杨复恭,竟然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而杨复恭虽然有些添油加醋,但他的分析的确有道理,杨复光是一个南衙和北司都不会同意的人选!

    怎么办,就这样回关中吗?

    绝对不行!如果没有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能力与信心,还混什么晚唐?

    “伯父所言字字珠玑。可我是奉家父之命,如果未到西川就打道回府,恐难交差。”

    杨复恭听完叹了口气:“也罢,你毕竟是受人之托。忠君之事,也是常情。那不知侄儿到了成都,要如何做?”

    “我与郑相公曾有一面之缘。近日又有幸结识了他的长孙。我想直接去见郑相公,陈以利害,让他改变主意。西门思恭毕竟年事已高,做都都监实在不太合适。”

    “呵呵,若不是年事已高,怕那田令孜也不会同意。好了,尽人事,听天命吧。有时候凡事冲到前面,也未必明智。你有机会把这句话转告给复光。”

    这时马球比赛终于结束了。两队人马纷纷来到亭榭休息。原来一方是节度使牛勖的人,另一方则是杨复恭的手下组的队。最终杨复恭队赢了个3:0。牛勖又输了。

    张寻上前拜见牛勖。牛勖输了球,垂头丧气,一副爱搭不理的样。

    这时杨复恭又叫张寻过去,要他认识一下几个“表兄”。

    杨复恭指着一个浑身腱子rou的汉子道:“这是守信,那边正在牛饮的是守立。都是老夫从小看到大的。你们日后要多亲近亲近。”

    张寻口中答应着,却被远处一个正在卸马的马球手吸引了。那人的腰间,竟然也带着一枚鱼符,似乎与那伙青衣人身上的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