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刺激出来的野心
皇帝与洛贵妃究竟因何而起了争端,这只是一个小矛盾还是有更深层的问题,旁人不得而知。 但每日里到仁和宫“学艺”的端和公主却对此有很直观的体会。 洛贵妃每日虽仍旧强撑着来指点她两句,但她的精神状态明显很不好,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极其焦躁不安的情绪。 当天夜里,回了听风阁,端和公主立即唤来柳瑟,指着仁和宫的方向道:“查一查洛贵妃究竟做了何事惹得皇帝不高兴!” 柳瑟颔首出了门,过了好一会儿才回来,对矗立在窗边,望着窗外漆黑夜色发呆的端和公主:“公主,皇上三日前午时见了沈林后整个人性情大变,把自己关在御书房整个下午,谁都没见!” 沈林是五城兵马司南城指挥使,深得皇帝信赖。皇帝离京时,京中的防务就交给他。 难不成是他们去泰山这段时间,洛贵妃在京中捣鼓出了什么事,惹皇帝不高兴了? 若是这样,端和公主倒是很高兴,皇帝与贵妃闹矛盾,那就没人逼着她绣嫁衣了。 柳瑟见端和公主脸上掩都掩饰不住的喜色,不由得捂嘴偷笑,看来这几日的新嫁娘婚前培训真是为难公主了。 她好意建言道:“公主,估计贵妃娘娘这几日也没空理会你,不如奴婢明日去仁和宫替你告假?” 哪知端和公主却不同意:“不用,反正她现在也没工夫搭理我,我正好可以去仁和宫听听秘辛,搞不好能发现什么惊天大秘密!” 惊天大秘密哪是那么容易就能听到的,这不过是一句玩笑话。但端和公主的本意,确实是想从仁和宫中探听一下现如今皇宫里的局势。 不过她的这个希望很快就落空了,因为第二日,皇帝突然下旨,打着心疼洛贵妃的旗号,未免她太过cao劳,借机夺了洛贵妃的凤印,甚至下令软禁了她。 这对端和公主的学艺生涯也产生了影响,因为仁和宫现在被重兵把守,除非手持皇帝的谕旨,否则谁也不许进去探望洛贵妃。因此端和公主也不能去仁和宫学习了,她被皇帝丢到了淑妃的双雪殿。 宫中的风云波动原本不关顾容的事,但坏就坏在皇帝突然把凤印交给了淑妃,还说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说辞,比如“淑妃贤良淑德,堪称表率”什么的,那口气简直把淑妃夸上了天。 甚至引得不少大臣开始猜测,莫非皇帝是想废后改立淑妃了?现如今的张皇后极没存在感,终日吃斋念佛,闭门不出,连除夕夜她都没露过面,都是洛贵妃暂代其职。 而小皇子出生抱养到洛贵妃膝下后,皇帝就隐隐透露出要废后的意思。只是碍于大臣对小皇子的接受度不高,才没动手。 淑妃出身名门,父亲是安国公顾弘毅,兄长战死沙场被封为镇北侯,一门忠烈,论身份,这后宫里还真没几个女子及得上她。 而且这些年来,淑妃在宫中的名声也一直很好,行事不偏不倚,从无劣迹传出,对比嚣张跋扈、一手遮天的洛贵妃,真的很容易让人接受。 于是有见机的大臣纷纷上折恳请皇帝废后改立淑妃。 出乎意料的是,连御史大夫段正志这样的刺头对此也默认了,对朝堂上愈演愈烈的废后、立后之争不置一词。 淑妃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时间在后宫里风头无二。 对此,顾家人一点喜悦都没有。 淑妃已年近四十,膝下无儿无女,就是把她拱上皇后之位又如何?除了那个虚名,什么实际的好处都没有。 若是淑妃刚进宫那会儿,还保持着少女的天真烂漫和对爱情的憧憬,也许她会兴奋一二。 可人到中年,在这吃人的后宫里生活了二十来年后,淑妃对此早就疲倦了,她只想安静地在宫里残度余生。 对于皇帝的这个行为,她不但不高兴,甚至隐隐生出了埋怨的心思。 顾容进宫时瞧见的就是淑妃一脸冷漠的神色。 挥退了宫人后,顾容开门见山地说:“姑姑放心,侄儿不会让皇上下旨的!” 这会儿,顾容是真的愤怒了,顾家为这片江山死了多少儿郎,流了多少血泪,可回报给顾家的是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利用。顾家的女儿就像花儿一样,在这深宫中无声的怒放,又无声的凋零,她们只求安安静静的度过余生,为何连这点卑微的希望都不留给她们。
顾家人丁单薄,每一个至亲都是顾容的逆鳞,若只是针对顾容自己,那也就算了,但把这算计算到姑姑身上,他决不允许。 莫不是顾家这些年来太好说话,就让皇帝以为顾家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看来,顾家是该亮亮自己的虎牙了! 听到顾容坚定的话,淑妃回过头来,那跟顾容有三分相似的姣好面容上闪过一抹笑意,她伸手像顾容小时候那样轻轻地弹了弹顾容的额头:“不用,顾家没有孬种,既然他要立我为后,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顾容不赞同地道:“姑姑,你这何必呢?看看张皇后就知道,当皇后一点意思都没有!” 皇后名义上风光,可不得皇帝欢心,那还不就屁都不是,反而要成为洛贵妃这等觊觎后位女子的眼中钉rou中刺。 淑妃轻笑一声,从顾容的角度望去,她的侧颜隐隐发光,脸上是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执着:“阿容,顾家抚育我十六载,护我半生安稳,我已比这宫里的女子幸运太多。叔伯、大哥他们去了,就让我来守候顾家吧!” 荣登后位,虽说坏处多多,但未尝不是一个天大的机遇。 皇帝身体时好时坏,有心人都清楚,他熬不了几年了。此后不管谁再坐上皇位,都得尊先帝之后为太后。 大梁以孝治天下,太后虽只是一介虚名,但权力可不小,至少能保她与顾太妃二人安然无恙。 若是登上皇位的皇帝年幼,那太后的权力就更大了。再加上顾家的强力支撑,她未尝不能做到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垂帘听政,权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