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言情小说 - 闲女当嫁在线阅读 - 38春计

38春计

    说到调教金贤福,郁小闲还真是动了念头,却没有计划,这件事在一觉醒来之后,就不算一件要紧的事情了。要紧的事情是开发山产,赚银子,保证一大群人的生计。在工业文明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想吃饱穿暖,还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当天挖回来的竹笋,次日凌晨就套车送去宣城的酒肆里了,郁小闲在宣城和山城之间两边跑着,指导着把山野菜进行分拣包装,一些留在本地消化,剩余的依旧打包送去了芜湖销售。那一对树上的白蘑菇,卖到芜湖得了五两银子,郁小闲很珍惜这种银子,这毕竟是打开了货物向富贵人家专供的开始。在荒年,想赚干净的钱,就只能这样了。

    为了保鲜竹笋,郁小闲采取了现场加工,烫得半熟,浸泡在盐水中运输的方式,这样类似于简易罐头的方式,让郁小闲家的竹笋成功销售到了比芜湖还要远的地方。那些在山里收来的蘑菇,基本都是分拣出精品外卖到了芜湖,剩余的成了客栈和酒肆的配料,一时间连干货都没有积攒。

    郁小闲种植的草菇有了收成,一个个的小蘑菇按照郁小闲的规定大小采收,这才经过清洗晾晒,甚至是在地窑的尽头进行简单烘干,这才在多雨的春季加工出了第一批干蘑菇。除了草菇成功种植了,剩余的那些菌种棒大约成功种出了三分之一的,大约十种蘑菇,连在宣城找来的稀罕的竹木耳也在竹山中成功种出了半斤。这种竹木耳对肺部和气管极好。化痰效果很不错,郁小闲把这样的稀罕物炖给锦娘吃了。锦娘的身体一直不好,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吃了两天竹木耳炖冰糖,夜里都不咳嗽了。郁小闲为此还专门蹲守在竹林里观察竹木耳的生长,最后才放弃了大规模种植的计划。

    有些山珍就是大自然的造化。就像法国松茸,要靠人力去自然界里找,要是能大规模的种,也就不会那么贵了。竹木耳这种蘑菇两三次繁殖之后,就会自然退化,要想多次留种,郁小闲自认为没有那样的能力。她的蘑菇场。只能种植草菇,香菇,木耳,美味牛肝菌,白灵菇。小松菇这样的大宗品种,不过这样也就足够了,要是在过年的时候,能反季变出新鲜蘑菇来,价钱上肯定是大赚一笔。去年给自己家带来千两白银的海棠果,这次郁小闲也特意栽种了上百棵幼苗,也许在清朝占据江南前,这种果子还能给自己家带来一笔财富。

    转眼间清明节就要到了,所有人的心思就都放在早稻上了。这一次王福是完全按照郁小闲去年教的成功经验去种植水稻的,由于稻种好,郁小闲家的秧苗长得格外好。邓家村的那些北方人是头一次种水稻,郁小闲派了自己这边的种田好手过去指点,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罗七娘拿娘家陪嫁的田地和姑母家换了二十亩和金斗观观产田相邻的田地,姑母家正好把那二十亩地给嫁到县城的女儿陪嫁。算是两厢便宜。刘洪生对于观里的土地种植是很上心的,反正春天时节,客栈和酒肆的生意很一般,他是庄稼人,更想留心田地里的事情。

    眼看今年的一切都还太平,郁小闲都有点怀疑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东西是否真实,不过她还是按照原定的天灾预案在准备着。连日的春雨已经把四处的沟渠填的半满,郁小闲在某些泥土聚集多的地方种上了莲藕和荸荠,茭白。这些水生蔬菜在雨水多的年份可以代替普通的青菜代替旱地蔬菜,充当黄金虫的饲料。除此之外,郁小闲还准备了很多竹排架子,将根部吸水的水蕹菜,水萝卜进行亲水种植,在其中套养泥鳅和鱼虾。既然老天爷要发水灾,那只有在水里寻找食物了。

    因为预计了今年的饥荒,梅管家等人管理山里的用度也格外用心起来,养殖黄金虫的数量也随着天气慢慢增加,因为缺少青饲料,黄金虫连竹笋的包衣都吃下去了,那些的新长成的竹子就是它们的主食。山里的所有人都勒紧了裤腰带,半饥半饱地活着,还要做大量的活。郁小闲想到了一个主意,就是让市场上所有卖鸡鸭和杀猪的人在自己家的一个棚子里免费用热水,宰杀牲口,这样一来,就得到了不少鸡血,鸭血,猪血,还有不好卖出去的内脏,这些荤腥的食物,搭配着黄金虫熬煮的汤水,就是山里人最重要的营养补充。

    山里多了几个孕妇,桃红,王黑子的媳妇,还有水牛的媳妇,郁小闲给了她们特殊的照顾,家里特别养的猪和鸡都是专门供给大户人家的,rou和上等排骨都卖掉了。那些大骨头和鸡架子,包括猪心,猪肝之类的东西就全部留给了孕妇和像蛐蛐这样大的孩子。

    曹龙氏被郁小闲带回了泾县县城,专门留在自己身边当管事,顺便教导秋冰月的音律,连榴花院也送了人在曹龙氏身边学习古筝和吹笛子。相处的时间久了,郁小闲才知道,曹龙氏出身乐坊世家,祖上还有人在宫里王府当过供奉,因为这一代只有曹龙氏一个女儿,因此曹龙氏的父亲着意培养曹龙氏,所有曹龙氏的音乐造诣颇高。曹龙氏的丈夫是个秀才,家里有四五十亩的,还算殷实,两人在元宵节的灯会上一见钟情,后来曹家才去提亲。

    明朝的等级制度是瞧不上乐坊世家,曹家是属于农户向士林转型的好人家,能包容善待龙氏,已经让龙氏很感激了。这次因为家乡连年大旱,曹家的地也颗粒无收,曹龙氏的公婆宁愿绝食饿死也要让曹龙氏的丈夫带着后辈子孙逃荒。曹龙氏离开家乡的时候,婆婆已经饿死了,公公也奄奄一息,却拿出了二十斤陈年的大麦让儿孙带着上路。曹龙氏的父亲和过继来的弟弟因为灾荒,先行去京城投靠故旧了,曹龙氏只能依靠夫家一行人逃荒。

    二十斤大麦能有什么用,曹龙氏的丈夫和小叔子为了让曹龙氏和孩子活下去,什么苦都吃过了,曹龙氏甚至还在某些地方卖唱讨钱。最后曹龙氏的一家人都为了保住曹家唯一的孙辈要卖掉曹龙氏,可曹龙氏的丈夫不同意,曹龙氏的丈夫为此带着弟弟去杀人抢东西,结果兄弟两个人都死在别人手里。曹龙氏手里握着抢来的十两银子,还有一把匕首,像一头母狼一般守护着自己和儿子,这样才跟着难民逃到了金斗观。

    曹龙氏说到这段经历的时候,是泣不成声,郁小闲也很感动,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爷们,就是曹龙氏丈夫这样的。在最后的生死关头,为了自己的女人敢牺牲自己一切的人。郁小闲擦干眼泪,又拿了帕子给曹龙氏擦眼泪,对她说到:“我看你这辈子也不可能对谁再动心了,有这么一个人留在你心里,普天之下,应该没有人可以比得过他了。你愿意守节就一直守着,要是有人欺负你,我在一天,我管着,我不在了有黄家和金家,冰月你徒儿管着,绝对不会为难你。至于你们的家奴契约,我一会儿就给你烧掉。你儿子有个好父亲,有个好家族,都是好人,以后你儿子就跟着我儿子一块上学,将来有出息了,你的夫家也不算白给你们一条生路了。”

    曹龙氏听到郁小闲的郑重承诺也很是感动,立刻带着儿子给郁小闲磕头认作干妈,还让儿子的大名改为曹郁德,以感谢郁小闲的再造之恩。郁小闲算是收了曹龙氏的心,从此这母子二人就是死心塌地跟着郁小闲母子了,蛐蛐也因此有了一个同龄的小伙伴。郁小闲觉得相比曹龙氏的儿子,蛐蛐要幸福得多,即便是那些苦日子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爱,饥寒无助的日子极少。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饥荒中一定要磨练一番,三岁的曹郁德就会是一个很好的伙伴。

    一转眼间离端午就不到一个月了,郁小闲来大明朝的日子已经超过一年了。赵岐辛苦了三个月,郁小闲算了一下跑商的收入,赵岐带着的商队一共为家里纯赚回了二百六十石大米和五十匹土布,郁小闲现在收货卖货,除了压着一些干蘑菇等着端午卖高价,最后赚的银子都变成了大米。灾荒将至,最简单的储备就是粮食和布匹,现在粮食已经卖到了两贯九百钱一石了。清雅院在锦娘的管理下,卖出了些东西,做了不少上等的针线摆设,预备卖到芜湖以外的地区,这处此刻并没有赚钱,只是勉强维持着。客栈赚来的银子不到二百两,都拿去贴补山里的用度了,郁小闲在这几个月已经贴进去了赵岐赚来的全部米粮和布匹,只落得了金家那边的两百两银子分红。

    郁小闲盘点了手里的积蓄,她还存着自己和粉蝶的黄金一百四十两,两匣子首饰,还有一千两银票,她很是迟疑,要不要在端午之前,把九成的金银换成粮食。可没有等郁小闲动手,洪灾就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