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在线阅读 - 日本1990年股灾详情

日本1990年股灾详情

    日本是名列世界前三位的经济大国,它的证券市场建成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日本也是世界上股灾发生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近50年时间里,日本先后发生了7次股灾,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发生了3次股灾,最严重的要算19911992年的泡沫经济型股灾

    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有两个极端的表现。1986年,日本经济走势平稳,由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行业带动,实力逐渐增强,至80年代末,日本汽车已称霸全世界,日本的产业在西欧、拉美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逼伏在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之下。1986年12月开始的不同寻常的经济繁荣被称为“平成景气”。日经指数由1985年的12000点持续上升,在1987年10月17日“黑色星期一“的西方股市大风暴中,短期下沉后率先“复活“,从而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暖。以后,股价一直呈强势上升。并在1989年12月19日达到38915点,较1985年最低点上涨了3倍多。为当年日本GNP的1。6倍,人均GNP超过了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日本的GNP占世界的比例也由1970年的6。4%上升到1990年的13。7%,对外纯资产额在1991年达到383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面对日本经济繁荣和股市狂涨,日本国民如痴如醉,纷纷投身股市。此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对日本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

    用克林顿时代美国财政部长萨莫斯的话说,“一个以日本为顶峰的亚洲经济区造成了大多数美国人的恐惧,他们认为日本对美国所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了苏联”。

    宋鸿兵在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日本举国沉浸在一片“日本可以说不”的欣快感高潮之时,一场对日本金融的绞杀战已在国际银行家的部署之中了。

    1985年9月,国际银行家终于开始出手了。由美英日德法5国财长在纽约广场宾馆签署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有控制”地贬值,日本在美国财长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升值。1987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贝克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加压力,让日本继续下调利率。很快日元利率跌到2。5%,大量廉价资本涌向股市和房地产,东京的股票年成长率高达40%,房地产甚至超过90%。此时,东京股票市场已经在3年之内涨了300%,东京一个地区的房地产总盘子以美元计算,超过了当时美国全国的房地产总值。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开始成型。

    如果没有外部破坏性地震荡,日本也许可能以缓和的紧缩逐渐实现软着陆,但是日本没有想到,这是一场国际银行家不宣而战的金融绞杀行动。美国人用大量现金去买,日本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日本股市暴跌的可能,双方赌的就是日经指数的走向,如果指数下跌,美国人赚钱,日本人赔钱,如果指数上升,情况正好反过来。

    1989年年底,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不可遏制的暴跌就象意外的狂风骤雨劈面向人们袭来,一夜变巨富的美梦化成噩梦深渊,恐慌情绪笼罩着投资者的心。到2003年4月最低跌至7607点。累计跌幅高达63。24%,创造了日本股市历史上最大的下跌幅度。房地产连续14年下跌。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这一场股灾几乎将日本几年来的成就全部毁灭。它在日本引起的恶性后果可比于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在一书中,作者吉川元忠认为就财富损失的比例而言,日本1990年金融战败的后果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后果相当。

    美国决心刺破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泡沫

    在美国企业家看来,日本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本成本低。在80年代,日本企业的平均筹资成本约为2%,而美国企业在5%—8%之间波动。超低水平的企业资金成本成就了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曾被日本冲击得溃不成军。美国半导体企业向美国国会和美国政府申诉,他们根本就无法与日本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因为美日两国的资金成本差距极大影响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增强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避免美国产业被日本彻底击毁,美国政府应该想办法提高日本企业的资金成本。也就是说,美国应该想办法让日本的股票市场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破灭,因为正是由于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使日本企业的融资成本极低。

    日本股票市场的下跌能够增加日本企业的股票融资成本。

    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由于股票市场特别繁荣,日本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到大量的低成本资金。在80年代前半期,日本制造行业通过发行股票平均每年的筹资额为8000亿日元,到80年代后半期,股票筹资额逐年上升,1989年达到50000亿日元。

    同时,公司债券的发行量也不断增加,这些债券大都以可转换债券方式发行,或者通过附带认股权证使得债券的融资成本非常低。在股票市场牛市时期,发行可转化债券或附带认股权证的债券可以大大地降低融资成本。

    由于证券融资成本低,导致日本制造企业在80年代明显偏好通过证券市场融资。

    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股票市场的长期熊市对提高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是有好处的。美国对日本股票在80年代后半期的非理性上涨感到十分不满,日本股票连续四年持续上涨使日本企业的国内和国际证券融资的成本非常低。

    1989年秋天,美国和日本为解决两国贸易长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布什总统的提议下,美日两国就美日经济结构问题进行磋商。面对扶摇直上的日本股票市场,美国在1990年强烈批评日本股市由来已久的封闭交易和企业集团内部或同一行业内各企业相互持股的做法,要求日本企业改变相互持股的做法,并向日本提出具体要求:将日本的银行持股标准由5%降低到2%;取消综合商社不得持有制造业企业股份的限制;强化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份的限制。

    美国政府的这一招隐藏无限杀机,直指日本股票市场长期上涨动力来源。

    各公司相互持股是日本股票市场的主要特点,也是维持日本股票长期上涨的原因之一。如果日本采纳美国的要求放弃企业相互持股这一做法,将使进入市场流通的股票急剧增加,股价会因此大幅度下跌。

    在日本,企业间相互持有的股票一般都是长期持有,不会因股价涨跌而轻易抛出,因此,企业间相互持有的股票一般情况下是不上市流通的。

    特别是要求日本的银行减持企业股票的要求十分险恶。在日本,银行持有大量的股票,并且一旦持有都是长期持有,不会轻易抛出。经过长期的大牛市,银行所持股票的盈利非常巨大,一旦银行抛售股票,日本股票市场必然崩盘。

    美国的这一要求足以导致日本股票市场的大幅度下跌。在1990年上半年,美国的这些要求频繁出现于日本各大主要经济类媒体的头版头条上,给日本股市带来了压力。美国通过美日经济结构问题会议发布的这些信息,使日本投资者理解到原来美国不希望日本股市长期居高不下,投资者持股信心开始动摇,有些对日美政策敏锐的投资者开始抛出股票,股市出现下跌,而后演变成恐慌性出逃,长达四年的股票市场大牛市就此结束,进入未来长达十多年的漫漫熊市中。

    美国对日本房地产泡沫也十分不满,多次要求日本采取措施。同时,挑动日本老百姓和媒体对房地产大幅度上涨的不满。日本老百姓确实对价格飞涨的房地产价格怨言颇多,一般老百姓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暴涨。美国媒体在提高日本老百姓居住水平的口号下大肆攻击日本房地产,日本老百姓也深有同感,日本媒体也借势炒作。在国际与国内的共同炒作下,日本房地产泡沫也难逃破灭的厄运。

    股票市场泡沫的破灭

    1989年,日本东京证券市场还沉浸在“债权国行情”中,股价继续上涨。1989年5月,日本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日经225指数对此毫无反应地继续上升。不过,事后有人分析说,下半年日经指数的上涨有被人cao作的嫌疑。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上涨的股票只是少数的日经225指数的成份股,大多数的股票在这段时间里开始显露疲态。

    在1990年的股价暴跌中,有人认为美资证券公司和美国的对冲基金cao纵了日本股票市场。

    具体cao作假设如下:在1989年日本开始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之后,经验丰富的美国机构投资者一面继续买进对日经225指数影响大的成份股,通过推动少数成份股的上涨,从而使日经225指数维持涨势。与此同时,在日经225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抛空日经225指数期货。

    当在日经225指数期货市场上积累了足够的抛出仓位后,开始大量抛出对日经225指数影响大的成份股票,推动日经225指数快速下跌。同时,在日经225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抛空,使日经225指数期货快速下跌。这样,股票市场和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互推动,引发股票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两个市场不断下跌。

    美国的机构投资者通过挤破日本股票泡沫大赚了一笔。根据美国老虎基金高级分析师罗伯特·塞特隆的回忆,老虎基金从1990年初开始抛空日本股票市场,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还持有大量的日本股票市场空单。而日经225指数从约39000点跌到97年的16000点上下,盈利之丰厚令人无法想象。

    1989年末和1990年初只是日本股票市场恶梦的开始,自那时候开始,日本股票市场陷入长达十多年的熊市之中。到了2003年3月12日,日经指数跌破8000点大关,收于7862。3点,这是1983年1月以来的最低点,即跌破20年来的最低点。与1989年的最高点相比,日本股市已经跌掉了80%的价值。

    股市长期下跌成了日本经济的致命疾病。日本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等企业持有大量日本股票,股市大跌对银行保险业将产生隐性损失,进一步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股票市场长达十多年的大熊市使日本许多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跌破了公司净资产,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东京事务所的统计数据,截至2002年9月13日,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1505家上市公司中,有854家公司的股价跌破净资产,占公司总数的57%。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和二部的上市公司中,连续3个财政年度市值低于净资产的公司有577家,连续两个财政年度利润大幅度下降的有192家,发生亏损的公司有95家。由于经济不景气,2002年,日本上市公司的利润大幅度下降。根据2002年3月的统计数字,日本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从2001年3月的7。2兆日元降到2002年3月的1。9兆日元,降幅高达74%。

    一般来说,当公司股票市值低于公司净资产的1。7倍时,该公司就极具被收购的价值。所以,这几年,先是欧美企业、然后是亚洲企业纷纷跑到日本去收购企业。2001年,根据东京工商调查的数据,外资对日本企业的并购案超过150起。这里面包括法国雷诺汽车收购日本日产汽车,美国福特收购日本马自达公司,也包括上海电气集团收购日本第三大印刷机企业日本秋山公司等。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房地产价格下跌的原因有二:其一是银行利率的连续大幅度提高。其二是政府紧缩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

    1990年4月,日本大藏省开始就日本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进行总量控制。从此,日本房地产进入长达10多年的衰退寒冬。该图显示,自1990年4月开始,日本土地价格开始了漫长的跌势。到2002年,与1990年的最高点相比,日本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下跌了约80%,与日本股票市场的跌幅相近,基本回到了20年前的价格水平。其中尤以1991—1992年的跌幅最大,1992年3月与1991年3月相比,跌幅高达20以上,1995年以后,每年的跌幅维持在10%上下。

    日本土地价格和住宅价格长期持续下跌,严重打击了日本建筑业,日本的许多建筑企业相继破产倒闭,以2000年为例,2000年日本建筑行业的破产企业达到了6214家,占全部破产企业的三分之一,2000年建筑企业的破产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33。6%,这同时也是1984年以来建筑业年破产企业首次超过6000家。

    日本银行的巨额坏账

    在房地产价格暴涨时代,银行放出了巨额的房地产贷款。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巨额房地产贷款成为坏账。

    根据1998年的银行统计数据,日本全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已经超过100万亿日元,估计需要做销账处理的不良资产大致为60万亿日元。而美国高盛公司则认为,日本银行业的坏账已经达到237万亿日元的水平,约占日本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

    1985年以来,日本的利率水平持续走低,1986年1月以来,为刺激国内经济和遏制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日本中央银行贴现率连续5次降低,由5%降到了1987年2。5%的超低利率水平,这是日本战后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且这一超低利率水平一直持续了到1989年5月。在这段时间里,日本长期实施低利率政策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美国的国际政策协调的要求,二是为了支撑美元,因为低利率政策可以引导日本资金持续流入美国,为美国的财政赤字提供资金,防止美元在巨额贸易赤字压力贬值。

    正是这一时期的低利率政策导致日本的地产和股市大泡沫。

    由于日本实施超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使得大量社会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在日本,土地和股票是日本投资者主要的投资对象,这两大投资对象之所以值得投资是因为它们的供应量是受到限制的。

    由于股票市场上涨,企业股票融资成本不断降低。在股票看涨预期作用下,许多公司开始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附带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债券的利率非常低。如果在欧洲债券市场发行日元可转换公司债券,有时还会出现负利率。这是因为在1985年广场协议后,投资者对日元升值的预期很高,导致日元远期汇率远远高于现汇汇价,日元预期升值幅度超过债券利息。实际上,与国内相比,日本许多大企业更倾向于在欧洲债券市场发行日元债券融资,因为欧洲债券市场的融资成本比国内更低。以1994年为例,欧洲日元债券的发行总额为108600万亿日元,而日本国内“武士债券”的发行总额为11100万亿日元,欧洲日元债券的发行额是国内“武士债券”的发行额的近10倍。

    由于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融资成本很低,所以许多企业的融资方式从银行融资转向证券市场融资。这些企业从证券市场筹集巨额资金后,除了用于设备投资、土地和股票投机外,也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这使得银行不仅失去了优质企业贷款客户,而且贷出去的钱也被归还。结果造成银行资金严重过剩,迫切需要寻找投资方向。

    于是银行资金大量投向房地产企业和建筑公司。在土地泡沫时期,不管是谁,只要有土地作担保,银行就提供贷款。并且在计算土地担保价值时按土地市场价格的120%计算,这样计算的理由很简单,土地价格在不断上升。这种做法也只有在经济狂热的日本才见得到。

    不仅在国内如此,在国外也是如此。由于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银行感到国外所有的房地产都很便宜。只要企业提出贷款资金是用于房地产收购或建造,银行一般都会很爽快地给予贷款支持,审查条件很宽松。

    在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泡沫期间,日本国民的资产增加了1000万亿日元,许多日本人成了大资本家,一时非常富有。高级娱乐活动流行,高级观光饭店客满为患。开发商不仅在日本国内开发豪华的观光设施,同时也在世界各地到处兴建豪华宾馆、饭店和旅游设施。

    在1989年股票泡沫破灭,1990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股票和地产价格进入快速下跌过程中,许多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陷入财务危机,银行的巨额贷款也就这样成了不良贷款,出去容易,回来难。

    此外,由于房价快速下跌,导致市场房价大大低于在银行的房屋抵押价值,许多日本人选择拒绝还款,把房屋所有权让给银行。如果需要居住,自己再从市场上低价买房。这使得银行大量的房屋抵押贷款变成了价值不断缩水的房屋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