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从石传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募兵

第一百四十七章 募兵

    晋国太元二年四月下旬,广陵城头竖起了新军大旗。谢玄将令所指,轰轰烈烈的募兵大计就此展开。一封封檄告、一骑骑信使,流水般向着江淮各地而去。

    谢玄只怕应募者不足,写了多封亲笔书信给江淮那些大佬们请其帮忙;刘牢之弟兄八人乃至几百中坚则纷纷北上南下,亲自跑去拉人;广陵城门口巨大的布告之下,黄灿灿的铜钱、彩飘飘的布帛堆得小山一般高,但有前来投军的,当场即可取去;便是大江对岸的京口城里也是热闹一片,段随带了麾下将尉四处奔走,帮忙招募。

    事实证明,谢玄的担心纯属多余——募兵大旗竖起来的当天,广陵城里便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早有那血气方刚的汉子们冲到北门外募兵处投军。来者络绎不绝,不多久队伍竟然排成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一眼望不见头。这头炮打得可谓极响,谢玄看在眼里,喜上心头。

    第二日、第三日更加不得了——不但广陵城周遭依旧应者如云,广陵本郡内譬如江都、海陵、高邮、堂邑等等,诸县皆有豪杰义士闻风而来,一条长龙眨眼间变成了两条,三条。。。登记文书的军中书佐忙得头脑发昏,只恨没多生了几只手。

    再往后面,先是一大拨京口壮士渡江来投,紧接着下邳国、东海郡、兰陵郡、彭城国。。。不断有外郡勇士踏足广陵。谢玄这下子有底了,连夜下达命令,将选拔标准拔高了不止一筹,顿时将一些欲图浑水摸鱼的街市无赖、地痞流氓尽数拒之门外。饶是如此,城门口堆积如山的钱帛也给削去了一大半。谢玄看到,哈哈大笑之余,连声催促簿曹从事到府库中继续拉来成车成车的“阿堵物”,再次堆了个蔚为壮观。

    其实眼下跑来的,不过是各地乡中自发前来的骁勇斗狠之士罢了,人数毕竟还不够大,谢玄真正在意的,乃是他等奔走多年结交的那些流民帅。江淮大地之上,正有无数北来流民依附着大大小小的流民帅过活,若是得他等来投、或者退而求其次——他等能派遣部众来投,那才真正遂了谢玄的意。

    结果没让谢玄失望。旬日之后,刘牢之等人一个接着一个回到了广陵。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等每一个回来之时,身后必定跟着人数众多的流民武装——有的流民帅索性拆了自家的坞堡、全数来投,有的则还保留些家底,还有些派来投军的人数不多、却送来不少钱帛示以慷慨。。。无论如何,看到这一队队、一群群、整建制跑来投效的流民武装,谢玄是真个笑歪了嘴。特别是看到李都、刘斌这两张熟悉的面孔,居然带上了全数部曲来投,各自不下五百人,谢玄大为激动,当场封他二人为军中校尉。

    粗粗一算,才不过半个月时间而已,投军之人竟已接近万五之数,大大超过了众人的预期。朝廷为新军定下的编制乃是两万,想当初大伙儿可是觉着:两万人这么多,即便打了多年的基础,也总要用个一两年功夫才能募齐罢?何曾想到竟然顺利至斯?(募兵不同于征兵或者魏晋时流行的世兵制,有“志愿军”的意思在里头。募兵制的问题是难以募集足够兵员,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征兵或者世兵制而来的兵源可谓老少通吃、良莠不齐,而募兵则相当关注应募者的身体素质、精神状态等等,故而通常来说,募来的兵马其战力远远强于征兵、世兵所得)

    这一场募兵大戏在初期的狂飙突进之后,接下来变得消停许多,前来应募者日渐稀少。谢玄倒也不甚在意——说到底,目前取得的成果已然远超预期,还要怎样?倒不如宁缺毋滥,把精力放在之后的练兵上头为好。

    不料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大约七八日之后,晌午时分,连日cao劳以至于身体欠恙、正在帐内打盹的谢玄忽然被一阵喧哗声吵醒了。睁开双眼,就见刘牢之那张赤紫面庞居然涨成了一片酱紫色,高声叫道:“使君!兵够了!够了!快快随我去城北,大喜啊!”语声急促,显然心神激动。

    谢玄虽有些错愕,终究世家气度摆在那里,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却并不急着追问,反而取过甲盔,不慌不忙在那里穿戴起来。刘牢之几番欲言又止,到底还是忍住了,在一旁静候谢玄整甲。

    待谢玄出得帐来,龙行虎步走到北门之外,一抬眼,但见漫山遍野尽是人头攒动,黑压压望不着边际,估算下来怕不有上万人之多!

    沉稳如谢玄这般,这时也不禁惊讶万分。正想和刘牢之问个清楚,就见人群中数骑打马而来,为首一人朗声笑道:“幼度!老哥哥几个今日给你送大礼来啦!”

    谢玄定睛一看,原来是高密内史、建威将军毛藻之到了!至于其他数骑,无一不是江淮之间数得着的流民大帅,个个与谢玄相熟。

    谢玄大喜过望,当即大步上前相迎。毛藻之等人不敢怠慢,尽数跳下马来。大伙儿稍事客套一番,就由毛藻之说明来意。

    原来早在去年(太元元年)十月凉国灭亡之后,建康朝廷便下令将淮河北岸的民众移往淮河之南,借以保存国力、人力——秦军太过强盛,淮北地区又孤悬大河之北、无险可守,真打起来实难护持得到普通百姓,不如早早搬迁为好。当然,诸坚城、要塞定然是不会拱手相让的。

    这么一来,眼下淮河之北除却一些豪强势力依旧屯驻其坞堡之中,平民百姓多半已经渡河而南,一转身成了新的流民。这些新流民又无得前往江东,于是只好徘徊江淮之间,一时间江淮间人口大增,尤其诸如淮阴、盱眙、山阳等重镇更是人满为患。

    毛藻之等本地大佬自然不会放过这等大好机会,大肆招揽之下,个个实力猛增。然而流民拖家携口、源源不断而来,到最后连大佬们都大喊吃不消,天天想着法子分散压力。正好听说谢玄在广陵募兵,大伙儿本就有打算要襄助谢玄,这一下可谓一举两得,当即凑在一处,自麾下简拔出一万精壮男儿,送来广陵应募。

    毛藻之自然是绝口不提他等治下人满为患的情状,所言不过是“于公于私定要助幼度一臂之力”云云。以谢玄的智谋,未必不晓得毛藻之等人心里头打的小算盘,可无论如何这个大人情自己都得认下——那可是整整一万人哪!何况毛藻之他等也算尽心尽力,带来的统统都是精壮,并无老弱在内。

    这份大礼确乎贵重,谢玄平日里最讲究风度的一个人,这时候也禁不住咧开嘴大笑起来,又对着毛藻之等人拜谢不已。

    于是乎,功德圆满,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