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真假防线
书迷正在阅读:婚不由己 :非常女人、道的尽头已是无、不灭神域、我成了地球使者、异常接触手记、红色仕途:平民升迁记、我一哥布林,你让我跟勇者单挑?、全民转职:你管这叫亡灵法师?、某崩坏的霍格沃茨、初代血族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西边的邻居法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军队伤亡超过600万人,北部省份经历战火,千疮百孔,国家背上沉重的战争债务,经济凋敝。到1937年,法国只有4100万人口,德国有6700万人口,而且德国的出生率也比法国高。法国为了维护欧洲大陆的霸权,以4000多万的总人口规模,勒紧裤腰带维持了一只多达300万人、号称全欧洲第一,其实也就是世界第一的庞大军队。但是以有限的人口维持庞大的军队,不可避免的面临严重的兵役人员短缺现象。残酷的一战令法国民众渴望过上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不愿再战也不想再战的民众也令保持一支攻势军队得不到支持。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那么可贵!谁还愿意主动挑起战争呢正是在这种怯战思想的驱使下,消极防御的思想也在军队中蔓延开来,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也应运而生。 马奇诺防线从1929年起开始建造,计划要到1940年才可能基本建成,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整条防线由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造价昂贵,设计精巧,防线内部拥有要塞炮、壕沟、堡垒、弹药库、发电站、医院,甚至还有工厂,通道犬牙交错、四通八达,大型工事中还有轨道交通。 为了对抗马奇诺防线,也为了麻痹英法。德国从1936年也开始新建一条更加坚固的防线——“西墙”,外国称为“齐格菲防线”。历史上的齐格菲防线纸面数据真的是比马奇诺防线投入更大。按照设计图,与马其诺防线相比,齐格菲防线的特点是大部分工事结构较简单,但数量多达一万一千多个,数量远远超过马其诺防线。 希特勒在办公室仔细看着这份计划书,一边阅读,一边自言自语的说道:“这真是太疯狂了,太可怕了!决不能把宝贵的资源浪费在这上面。” 计划书上写着:防线要从德国靠近荷兰边境的克莱沃开始,沿着与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的边境延伸到瑞士的巴塞尔,全长达630千米。防线由障碍地带、主防御地带和后方阵地三部分组成,纵深35~75千米。障碍地带主要是地雷场、刺铁丝网、反坦克壕以及多列角锥形钢筋混凝土桩砦(龙牙)系统组成。主防御地带的最前缘位于障碍地带后方数十至数百米处,配备钢筋混凝土和钢铁装甲的机枪、火炮永备工事以及指挥所、观察所、人员掩蔽部、车辆洞库、弹药库、物资库等。后方阵地位于主防御地带后方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处,主要是预备队人员掩蔽部、预备队车辆洞库以及战备物资库,在法德交界地段还配属有170-305mm要塞化远程重炮群。 当希特勒看到准备材料一页,几乎晕过去,计划书上写着:“该防御阵地计划使用混凝土931万吨,钢铁35万吨。”这是马奇诺防线的两倍还要多。希特勒是信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的人,而且他知道法国将在3年后被自己彻彻底底的击败,现在重蹈历史的覆辙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一条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的防线,显然是得不偿失也没有必要的。 希特勒想下令终止整个防线的建造,但是仔细一想,还是不能。因为齐格菲防线存在重大的宣传意义,历史上,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西线出现奇怪的静坐战。除了英法的绥靖政策以外,和齐格菲防线被宣称为牢不可破不无关系。如果自己贸然下令取消齐格菲防线的建设,很有可能在1939年就出现历史的拐点,德国一进攻波兰,法国就会越过国境进行全面攻击。德国处于腹背受敌,这个险,希特勒不敢冒。 希特勒立刻召来帝国军事部部长布伦堡元帅。希特勒开门见山的和布伦堡元帅说道:“西墙的计划耗费如此之大,我需要的不是一条真正建成,但是却固若金汤的防线,布伦堡元帅,你能做到吗?” “我的元首。”布伦堡元帅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幕僚人才,迅速的理解到了元首的意图:“元首的意思是,简化防线的建设,减少投入,但是又能麻痹英法,让他们认为齐格菲防线是一条不可能被攻克,真正固若金汤的防线?起到震慑英法的作用,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是的,元帅。我想用一条只有一小段真实的防线和大量的假设施代替计划书上的防线,这样我们能节约几百万吨钢筋混凝土和几十万吨优质钢材,我们的军舰、坦克、大炮更需要钢材!”希特勒说道:“但是防线必须有模有样的建设,让英法真的以为我们正在新建齐格菲筑垒地域。” 经过希特勒和布伦堡的商量,最后出台了一个方案:本应该长达630公里的齐格菲防线,真材实料投入建设的地域被缩减到长度仅仅40公里,剩下的590公里只是象征性的挖开壕沟、扔上几个龙牙反坦克障碍,工兵们装模作样的埋设假地雷,再配上相当数量的毫无防护性的堡垒而成。有的堡垒只有混凝土加上少量的钢筋,有的堡垒甚至就是一个铁皮壳子。德国的宣传机构和境外的报纸都大肆宣传德国正在修筑一条可以与马奇诺防线媲美的、牢不可破的“齐格菲防线”。 为了配合这场宣传大戏,在希特勒的授意下,戈林、布伦堡、勃劳希契等高级将领和戈培尔、里宾特洛普等纳粹要员都轮番到防线建设现场去视察。这让各国的媒体和间谍机构都更加深信不疑德国确实是在修筑防线上投入了举国之力,无力也无心发动进攻性战争。 与此同时,因为防线上节省了大笔的开支和人力,德国又组建了三个崭新的装甲师和十一个步兵师,这样德国武装力量的总规模已经突破了150万人,其中装甲师有9个。而历史上直到1939年9月,德国全面闪击波兰的时候,装甲师的数量也只有7个。虽然这些装甲师暂时还不具备百分百的作战效能,坦克、装甲车、火炮的数量都缺编严重,但是人员都已经得到充分的培训,只等军工企业把新式坦克一辆一辆的生产出来了。 希特勒每天处理完繁复的工作以后都会泡上一壶中国绿茶,点上香烟,坐在办公室静静的思考明天该做的事情,繁重的工作量和巨大的压力使他感觉到身心俱疲。很多时候,他真的佩服他的前身,一个奥地利的流浪汉,坐上了权力的巅峰,是以怎么样的热情和惊人的精力永不疲惫地处理这些工作的呢?而且,差一点他就成功了。 他感觉这时候的德国,很像春秋时候的吴国,国小、兵少,走的却是举国精兵之路,灭楚、伐齐、迫晋,强中争强,四面树敌,兵锋所向,无不披靡,甚至留下了“如火如荼”的成语,最后却被点评为“因强而亡”。这一切和现在的德国何其相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