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诊
昨天晚上老师给我发消息说,明天专家出诊,她有个小朋友需要看专家。但是早晨她来得晚,需要有个人去跟诊,打算让我去。顺便在那儿待一上午,看看专家是怎么接诊的。 我看完消息,麻利的回复老师,很痛快的答应了。这位专家全国知名,没退休之前在协和医院工作,尤擅长儿童早期干预。如今年纪大了,不怎么出诊,平时很难见到。如今能近距离接触,算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平时都是六点五十起床,但今天有重要的事情,五点多就睡不着了。眼睛睁睁闭闭,睡睡醒醒,好不容易熬到六点,困神全跑了,爽利的起床洗漱。大约七点多钟就到公司楼下,大门还没开,我决定先去包子铺吃早餐。 完事后,已经七点四十左右,公司的门早就打开。我先去四楼换上工服,再回一楼专家诊室。我们的专家已经到了。除了专家本人,还有两位医生给她做助理。两位医生都是我们单位的,虽然不熟悉,但是见过面。一位医生帮忙写病历,一位医生帮忙给孩子做检查,分工明确。 一般,由于时间问题,先看本单位需要复诊的孩子,再接新诊。本单位复诊的孩子免费,一周一次,需要各个部门往上报,竞争非常激烈。这回轮到马老师报名单,她把名额给萱萱用。 萱萱在我们单位已经训练很长时间,时间上需要复诊,再者她最近进步很大,需要调整计划,也需要复诊。于是,老师们一合计,语言部和运动部报的名单都是她。奶奶带着她来的挺早,应该是推车来的,鼻头被冷风吹得通红。爷爷把她捂得很严实,只露着鼻头,也只能冻鼻头了。 检查的医生从奶奶怀里接过萱萱,放到检查床上。萱萱也不怯生,大眼睛滴溜溜的转着,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看上去精神头不错。由于孩子身上穿的太厚实,不方便医生检查,奶奶帮忙脱下外套。这时,马老师着急忙慌地赶来。 专家向马老师了解萱萱最近的情况。马老师镇定自若的汇报,说:“前一次看诊大约是三个月前,当时的情况是下肢肌张力高,尖足;下肢分离运动差,只能平躺,不会坐,不会爬,不能站。现在肌张力有所改变,分级应该比之前降低;至于尖足,给她定做了一双矫形鞋,情况有所改变;现在能弓背坐,后背肌张力比较高,辅助下可以坐直;有给她练习四肢爬,但是爬的效果不好,下肢分离运动较差,四肢的协调性不太理想;目前,穿着矫形鞋能扶站。” 专家听完,转头看向奶奶,问:“老师说得是真实情况吗?” 奶奶像是小学生见到了老师,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专家,一脸认真的点点头,“是这样的,穿着矫正鞋能靠墙站半个小时,在家也有给孩子练习。” 专家回过头,看看后面书写病例的医生,“把孩子之前的病历记录翻出来,待会儿检查时记录一下,前后做个简单的对比。”又转头看向站在检查床前逗萱萱的医生,说:“开始吧,反射、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坐、爬、站、追物、逗笑、听觉等都检查一遍,捡重点汇报。” 检查医生收到指令开始cao作。她应该已经工作很多年,动作、方法非常熟练。我之前只记住文字的东西,并没有参加实际cao作,老师也没有具体的讲解。看着检查医生的一系列cao作,我算是对上号了。对于背过的理论知识也记得更牢固,理解得更透彻。 医生边检查边报告结果,大家都认真的听着。诊室里除了她清晰有力的汇报声和“啪嗒,啪嗒”敲击键盘的声音,再也没有任何杂音。 奶奶肯定看过之前的报告结果,记住一些简单易懂的检查数值。因为,越听她脸上的笑容越大,听到最后都合不拢嘴,笑的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等医生检查完,记录的医生把第一次评估结果和这次评估结果进行对比,果真进步很多。专家对于萱萱的进步给与肯定,爷爷奶奶激动地抑制不住笑容,感激的话不要钱似的往外说,还向专家夸赞马老师。不管听到任何夸奖,老师不骄不纵,一脸沉着冷静,“阿姨,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专家也为萱萱高兴。从对比结果出来,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笑容。又问马老师现在正在执行的具体的训练计划,和老师把训练计划修修补补的做了调整。之后,让马老师带着萱萱去楼上上课,而我留在诊室,继续跟诊。 每一周免费的只有这一个名额,结束后就是新诊。新诊的孩子都是第一次来,各种疾病的都有,年龄段一般是五岁以下。 接下来进来的是个一岁半的宝宝。据mama叙述,孩子目前什么都不会。不会喊爸爸mama,不会抓东西,不会翻身,也不会走路。如果把他放在床上,他只会静静地待着,不看不找也不玩,表现的非常安静。平时叫他,从没反应。偶尔哭两声,不用哄都行。 专家问mama出生前后是什么情况。mama回忆说:“早产,出生时早产。怀孕五个月的时候,孕检说脐带绕颈,羊水少。出生后,体重低于正常儿,有新生儿黄疸,住了两个月的院。您看这是出生时的病历。”说着,连忙从爸爸手中拿过两三个塑料袋,袋子里装着不同的检查资料和病历。收集的挺全挺整洁,看出爸爸mama是个很仔细的人。 专家找出病历来浏览,医生拿出影响资料来翻看,结果日期是出生时的。 医生抬眼看着家长,问:“从出生到现在去医院做过检查吗?” mama有些局促,想也没想说:“没有!从刚出生那会儿回家到现在一直都没有生病,连个喷嚏都没打过。” “那孩子一岁多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没想过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吗?”专家已经翻看完病历,脸上很严肃,声音非常的温柔。 这时爸爸说话了,“我们俩平时上班,都是爷爷奶奶在家带孩子。孩子是年后生的,到学走路的年纪正好是冬天。爷爷奶奶怕给冻感冒,在老家穿的很厚,而且我们早上走得早,晚上回来得晚,孩子都睡觉呢。没时间观察孩子,只是听奶奶说他很乖,也没往多处想。” “是啊,家里老人看孩子,也怕给磕了碰了,经常是走到哪儿报道哪儿。十一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不会站,想带着去医院看看。结果,我妈说有的孩子就是走得晚,咱家孩子出生的早,体弱,晚走一两个月没事儿。”mama脸上有些焦急,也有些埋怨。 “那怎么现在想起来看医生?”专家语气平静地问。 “那时,是冬天,不会走看不出来,再说也没给他走的机会。现在快到夏天了,穿的少了,还不会走,奶奶有些着急,就催着我们带孩子去看看。正巧,我工作结束,修整一段时间,一商量,到这儿来了。”mama忍着眉宇的烦躁,愁眉不展的看着专家。 “哦,这样啊!你先别着急,听我说。咱孩子出生的时候除了新生儿黄疸,还有脑积水。病历上有写,片子上也能看出来。”专家指着病历和片子,语气很温柔,态度很严肃。
“脑积水?”mama一脸不解,似是没想起有这么回事儿,转头疑惑地看向爸爸。 爸爸听到专家的话就在思索,接收到mama的眼神,突然想到了,说:“是,是有这么回事!当时医生还让在观察一段时间,但住院的太长,又看着孩子没多大毛病了,就出院了。还嘱咐我们要复查,只是一忙工作就忘脑后了。” “我怎么不知道?” “你那时候刚从鬼门关走一遭,后来又术后感染,哪有心思关心这些事儿?再说出院是我办的,你又没去,我也忘给你说了。” “就不能指望你办点正事儿!你……” “嗯,好,我们接着说。”专家打断mama的滔滔不绝,继续刚才的话题,“那之后又没再复查过,我们不知道脑积水吸收的怎么样,也不清楚大脑有没有损伤。现在,需要您带着孩子去医院再做一次核磁,看看颅内情况。在针对具体情况,确定下一步治疗。” “那现在我的孩子不会走路,我能为他做些什么?”mama语气有些急。 “别着急,核磁是一定要做的。但现在没什么症状表现,不急于一时。在核磁结果出来之前,可以给孩子做几节运动康复训练,教孩子学爬学站学走的。咱们边训练边等结果,也不耽误时间。当然,核磁越快越好,我们尽早的给孩子做针对性的训练。”专家的非常的温柔,一直在安抚mama的情绪。 “能给我们开些针对性的药物吗?像他这样的,吃药会不会好得快一些?”爸爸想让孩子快点学会走,语气里的迫切藏也藏不住。 “没有特效药。你之前给孩子吃过钙片或者是微量元素吗?”专家有些疲惫,记录的医生看专家扶额,把话头接了过去。 “没有,什么药都没吃过!”爸爸mama异口同声地说。 “那给孩子开些钙片和微量元素,根据这个年龄段的用量少开点。”专家吩咐记录的医生。 “那我们要是想做几节运动训练该怎么办?”mama情绪较刚才好很多。 “你要是在这儿做的话,我给你做个整体的检查,然后开几节课,直接去楼上做就可以了。”检查的医生忙向mama解释。 “那我们做!”mama和爸爸对视一眼,下定决心说。 “好!抱孩子过来,把外套脱掉,放到检查床上。”检查医生开始给孩子做检查。 “在开几节运动训练之前,先做一次智测。”专家听了,建议医生。 我的工作是在旁边看着,偶尔给检查医生帮帮小忙,比如铺一次性诊单,递件玩具。 在我看来,这个孩子确实明显的不同于其他孩子。其他小朋友会哭会笑会闹,这个小朋友眼睛直愣愣的,一点儿都不如其他小朋友的眼睛灵活。谁抱都行,也不认生,而且还有原始反射存在。视听检查听检查医生报的数据也不理想。这样的孩子即使做运动训练,短期内也不容易出效果。 这一上午下来,大部分孩子都是发育迟缓,一两个脑瘫患儿,看得我有些麻木。不过,是真的长见识,尤其是儿童运动检查评估这块儿,让我感触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