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五 主人密令
当突契的使者帖蒙再次回到巴丹那领的时候已经不是只身一人了,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帕斯将军提里斯和一万五千名精锐士兵。 得到这一消息的达达兰立即明白过来,这一准儿是帖蒙鼓动了他的如簧巧舌说服了主人拜巴斯巴恩。达达兰不给谁面子也得给主人面子,因此率众一直迎到了领地边境。 与帖蒙的再次见面多少有些尴尬,当初达达兰虽然没有当面拒绝他的出兵请求,至少也算是把皮球踢给了拜巴斯巴恩,如今拜巴斯巴恩改了主意,弄得达达兰也算是前倨后恭,脸面上多少有些过不去。不过帖蒙倒是一点也不在意为此多跑了几千里路,依旧是一副客客气气的笑模样。 “有劳达达兰大人远迎,在下不胜感激。”帖蒙道。 达达兰也笑道:“帖蒙大人果然说服了我家主人,既然我主有命在此,在下安敢不从?不过在下依然对此事表示怀疑,还望大人不要怪罪。” 帖蒙笑道:“大人果然是个爽快人,拜巴斯巴恩大人能有您这样的臣子,真是贵国的福气。” 达达兰嘿嘿一笑:“大人您过誉了。” 一行人一路行来,直到天黑宿营以后,达达兰才把帖蒙和提里斯专程请到了自己的营帐之中领受拜巴斯巴恩所下达的命令。 根据拜巴斯巴恩的命令,虽然帕斯帝国目前的国情堪虞,军力尚未恢复,但是考虑到与突契的联盟之谊,也必须出兵相助。因此特别抽调了一万五千名精兵,并巴丹那领内的全部兵力共八万人协同突契行动,共同夺回西域地区。事成之后,由巴丹那领接收疏勒和于阗两处的统治权。 “在下谨受命!”达达兰恭恭敬敬地从提里斯手里接过了命令书。 收下命令书之后,达达兰重新落座,对帖蒙道:“帖蒙大人,既然在下已经接受了这项命令,自今日起就会着手准备出兵的相关事宜。可是在下必须和大人您约定出兵的时间以及具体的作战策略。请恕在下无礼,您前往耶克巴达城的这段期间,在下也没有闲着。在下对于贵国与绢之国的战争状态进行了一些了解。以目前的态势而言,贵国与绢之国交战的战线相当漫长,而贵国显然处于不利的状态,在下很怀疑贵国究竟能拨出多少兵力来夺回西域?这一点将直接关系到贵我双方该如何安排出兵策略的问题。” 帖蒙道:“大人说得不错,关于这一点,敝国虽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要发动举国之力,仍有二十余万兵力可用。如此即便再少,敝国也能发动十五万大军前往收复西域,自然是以我国为主攻,而贵国为策应了。至于这个出击的时间么,请贵国在十月初发动进攻,而我国亦将以此日期发兵,从东北西三面发动攻击,必定能使得绢之国首尾不能相顾。” 达达兰听了这话,摆摆手道:“大人此言差矣。此论看似可行,实则不然。如果贵我两国同时出兵,则即便贵国以骑兵为主,也比我国军队迟一步进入西域地区。试想以绢之国的反应必定是先获悉我国入侵而举兵前来与我国争斗,贵国却趁此时机截断其通往长安的归路,从而造成关门打狗的态势。诚然,这样做比贵国先行攻击,我国攻击其后的方略更容易成功,但是在下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必然是我方承受绢之国军队更大压力,我方所付出的代价也就更加大些。” “大人所言不差,但正如大人说的,这样的行动更容易成功,而且拜巴斯巴恩大人也同意这一方略,不知大人此言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达达兰笑道:“大人不要误会,在下并非要忤逆我家主人的命令,只是觉得我主过于仁厚,竟然只要求贵国许以疏勒,于阗两地的统治权而已。烦请贵使转告贵国大汗,若要在下按时出兵,须将乌孙之地之半也许于我领才是!若贵国大汗问起,大人只需说这是在下为自己所求的封赏罢了。” 帖蒙听了脸色一变,随即又露出了笑脸道:“大人真是拜巴斯巴恩大人最忠实的仆人,竟然为了主人的利益,不惜自担恶名。在下佩服!既然如此,在下自会如此回报我大汗知道。我大汗乃当世英雄,所欲取者乃是绢之国的领土,自然不会以乌孙弹丸之地的归属为芥蒂,影响贵我两国的友谊的。” “好!帖蒙大人快人快语,在下就愧领大人谬赞了。” 话说到这份上,帖蒙便起身告辞,回自己营帐歇息去了。剩下达达兰与提里斯两人在帐中,达达兰走出帐外,环顾营帐四周见并无一人,这才回到帐中道:“提里斯大人,当初定计时您也在场,何故我家主人突然变了主意?” 提里斯看着达达兰,缓缓点头道:“拜巴斯巴恩大人果然没有看错你,大人你今天的表现正合大人他的心意。大人向突契狮子大开口追加条件,更会使得突契相信我军是确实要帮助他们夺取西域。” “哦?如此说来大人他并无此意咯?” 提里斯轻声道:“大人所言不差。不瞒大人说,这绢之国派出的密使已经到了耶克巴达,只是大人他一直瞒着帖蒙大人罢了。绢之国已经重开了商路,希望与我帕斯帝国恢复通商,而且就目前西域的态势而言,突契独自与绢之国交战确实没有必胜的把握,因此我方的态势将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这正是我国奇货可居的大好时机,大人他怎么会轻易答应突契的请求呢?” 达达兰想了想,道:“既然如此,大人必定会有进一步的指示才是,难道” 提里斯嘿嘿一笑,道:“又被你猜中了,达达兰大人。” 说着,提里斯便伸手从自己的腰带夹层里面掏出了一卷丝绸来道:“这是大人让我专程带给你的密信,你只需按照密信上所说的行事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