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在线阅读 - 第474章 礼法的BUG

第474章 礼法的BUG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正文卷第474章礼法的BUG明月楼就在国子监前的广场上,王成伟的《琵琶行》很快就传到了国子监里。

    如今战乱还没有平复,很多学子还没返回国子监。

    但是此时国子监内也返回了近一千名学子,大唐的教育中心也在逐渐恢复元气。

    国子监,是大唐的学术领导机构和综合性大学。

    相当于后世的教育部和清北高校的合体。

    从三品的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最高官员,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

    在国子监读书的被称作监生,在国子监读书也要参加科举考试的,但是监生可以自动获得考生资格,而不需要占用州郡的推荐名额,所以不少长安城外的学子也会想办法进入国子监,先获得考生资格。

    也因为国子监的教育水平高,生源好,所以国子监中举的人数也不少。

    本次科举进士科就有十人出自国子监,所以求学的士子非常多。

    据说在开元盛世的时候,在国子监进学的学生就有八千人!

    不过现在经过战乱,国子监内只剩下一千人。

    但是这一千人也都是大唐读书人的种子,是学习气氛最浓的地方。

    这国子监中,国子学是门槛最高的,只有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才有资格进入国子学中进学。

    接下来是太学,优秀的勋贵官员子弟,以及一些经过地方上推荐享有才名的寒门读书人,也可以去太学学习。

    四门学则是算学、马术、射术等儒家经典之外的杂学,这是为了培养武将或者吏员的地方,人数上比不上太学生,在国子监中地位偏低。

    不过大唐的教育还是比较注重全面发展的,就算是国子学和太学的学生,也是需要学习这些科目,只是不作为考核要求罢了。

    除了教育机构之外,国子监还是全国官方学院的管理机构,也要承担不少学术性的工作。

    国子监内还有一座图书馆,这是仅次于秘书监图书馆的大唐第二大图书馆。

    伪燕虽然对长安有破坏,但是对于国子监还是尊重的,并没有对国子监的图书馆进行破坏。

    此时在藏书楼中,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读着。

    “君卿,你果然在这里!”

    另外一个年轻人走进了藏书楼,对着这个年轻人说道:

    “你看这种有什么用,科举考试考《唐会要》吗?”

    “别看了别看了,听说昨日状元公在明月楼作了一首千古名篇,明月楼老板今日让人免费登楼看诗,我们快点过去看看!”

    这个叫君卿的年轻人摇头说道:“状元公的诗昨天不就传遍了国子监了吗?确实是旷世好诗,但是诗词昨日已经品了,今天还去看什么?”

    另外一个年轻人说道:“看状元公的真迹啊!”

    “状元公又不是以书法出名,看他的真迹还不如临摹颜侍郎的真迹呢?”

    “这!?”

    “我还要继续看书,自己去看吧。”

    就在这个时候,另外一名监生跑过来:

    “杜君卿,监学找你!”

    监学,就是国子监排名第二的官员,官至正四品。

    如今国子监祭酒是礼部侍郎颜真卿兼任,礼部的事情多,颜真卿也不怎么来国子监。

    主持国子监日常事务的是国子监监学刘秩。

    这位刘秩也是家学渊源,他父亲是著名史官刘知几,曾经编写了《则天实录》和《中宗实录》,还私撰了《史通》一书。

    刘秩是在房琯的举荐下入仕,后来房琯被贬为河西节度使后,也被贬官外放。

    不过他官声不错,学问也很好,就被皇帝召回担任国子监的监学。

    刘秩和史学家父亲一样,都是一个喜欢研究史书的人。

    不过和父亲写《史通》这种历史学理论的书籍不同,刘秩更喜欢史书中关于政治体制的部分。

    刘秩喜欢研究的是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他曾经写下过一本《政典》三十五卷,详细论述从三皇五帝到上皇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以及各个官职权力的变迁。

    而这个名叫杜君卿的年轻监生,大名叫做杜佑,也是一名喜欢研究政治制度的读书人。

    他和刘秩是忘年之交,不过两人都是私交,让人传唤去面见还是第一次。

    杜佑疑惑的来到了刘秩的办公室,只看到在堆满了书籍的书桌后,一个中年官员正在写着公文。

    “君卿,且等我写完这个。”

    杜佑老老实实的等刘秩忙完了公务。

    刘秩这才抬起头说道:“君卿,这次喊来过来,实在是有一件棘手事。”

    “裴尚书下文,让给礼部、国子监一起议一议,要用何种礼仪来迎接上皇。”

    杜佑一听,就知道这确实是一件麻烦事情,而且是最麻烦的事情。

    上皇毕竟是曾经主宰天下四十多年的天子,又是皇帝的亲父亲,大唐也提倡孝道,如果让皇帝走正门进长安城,上皇走侧门进长安城,那恐怕有违圣人之言。

    总而言之,这就是礼法上的一个BUG,先贤也没有想到,还有活着的太上皇这种情况。

    可是如果让上皇和皇帝都走正门入长安城,那皇帝心中肯定不高兴。

    如果皇帝不高兴了,自己这些当官的肯定日子不会好过。

    刘秩作为曾经写过《政典》的大儒,当仁不让的要接下这个差事。

    杜佑虽然还只是一个监生,但是他通读古今的典籍,对儒家礼法制度也有很深的研究。

    虽然裴冕的命令是让礼部和国子监一起商议如何cao办迎接皇帝和上皇的大典。

    但是刘秩还是先将杜佑喊过来,先定一定国子监的调子。

    杜佑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以睿宗和上皇的故事如何?”

    刘秩摇头说道:“睿宗退位后不问国事,国家大典也不参加,无章可循啊。”

    刘秩又补充了一句:“太宗和高祖也是如此的,君卿你也是知道的。”

    杜佑苦着脸说道:“这父未死子继位只有我大唐最多,如今都无章可循,又要遵循哪个朝代呢?”

    这下子刘秩也尴尬了,大唐“父慈子孝”的优良传统,让这些礼官头疼不已。

    睿宗就是上皇的父皇李旦,高祖自然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了。

    如果上皇和这两位退位皇帝一样的“识趣”还好,如果上皇不识趣,那礼部的日子就难了。

    杜佑憋了半天说道:“以赵武灵王旧事,二圣并列,一起同进明德门正门如何?”

    刘秩苦着脸说道:“哎,可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沙丘宫,不祥啊。”

    “罢了罢了,还是按照礼部的意思,大家一起商议个结果出来,再上呈皇帝定夺吧。”

    国子监内商议了半天,最后也只是拿出一个“二圣并列”的方案来。

    礼部也实在无奈,只能向正在返回长安途中的皇帝决断。

    好在皇帝并没有让礼部为难,皇帝表示上皇也是大唐的天子,天子回銮太极宫,都从明德门正门进长安城,一起从朱雀桥主桥进太极宫。

    这下子礼部官员松了一口气,皇帝如此明事理,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与此同时,皇帝也下了批示,赞同御史中丞崔器的建议,命令所有等待问罪的投降伪燕的犯官,身穿褴衣赤足镣铐,站在明德门外迎接皇帝的车架回銮长安。

    等到皇帝回銮长安之后,再根据三法司勘定的罪行,最终论罪。

    对于这个结果,大理寺卿李岘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上书皇帝:“有罪论罪,死罪当诛,岂有如此折辱犯官者?天下尚有从逆者未平,朝廷此举恐怕河东难平!”

    上奏后,大理寺卿李岘向皇帝上表请辞。

    不过明眼人都看出来,这一次主张严惩叛官的崔器大获全胜。

    在皇帝回銮长安这段时间,王成伟带着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城搞起了旧屋重建的工作。

    他先是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向不少朝廷大臣筹款,朝廷中大臣听闻他的举动,纷纷慷慨解囊。

    宰相裴冕捐出一千钱,清贫的礼部侍郎颜真卿也拿出自己几幅得意的字稿,让他拿去义卖。

    王成伟和其余进士们干脆搞了一个义卖的活动,长安城中各大商行也纷纷掏钱,最后用募集的资金给长安不少百姓修建了房屋。

    这样的举动算是刷满了长安的声望,而这些新科进士们跟着王成伟组织义卖,修建房屋,处理这些实务的过程中也颇有所得,这么一项小小的事情竟然能遇到这么多的问题,日后要做亲民官又会遇到多少麻烦?

    顾况也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老师李泌要说“做事难,为百姓过做实事更难”这样的话,明明是为了百姓做点好事,也遇到了各种困难,甚至还有闹到了京兆府,最后京兆府的司法参军单涛出面,这才平定了这些sao乱。

    在为百姓做了实事,也带领新科进士们刷了声望之后,王成伟把剩余的善款交给了京兆尹崔光远,闭门温书等待皇帝回銮长安后的殿试。

    十二月初,皇帝的车队终于要抵达长安城,大唐历史也终于也要翻开新的一页了。

    过渡章节,交代人物有些啰嗦,抱歉。

    三更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