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微官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章 一鼓登闻满城惊

第二十二章 一鼓登闻满城惊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秦淮河畔秋月阁的袁山雪大家一曲唱罢,回头看向mama和一众姐妹,问道:“这一曲如何,可还听得?”

    mama李氏摇头叹道:“雪儿的唱功自是听得,只是不如方才清唱,脱尘出俗。没有沈家班的百乐齐鸣,便衬不出沈东海的悲浓至情,咱家的琴师虽是技艺不俗,终是不得原曲的神韵,可惜了雪儿的嗓子。”

    一旁的陈眉大家点头附和:“那样的书,那样的词,那样的曲,那样的演绎,真真是惊才绝艳的沈东海。倒是听说他来了南京,mama何不前去邀约,若是能得见他本人,能得他的指点,就不会日日意难平了。”

    正说着,便见管事的跑了进来,对着众人说道:“玄武湖出大事了,国子监的近千生员不忿沈东海的才华,竟是趁机将他的女眷裹挟着去了玄武湖,要强行当众羞辱。”

    袁山雪起身怒道:“堂堂文人雅士,光天化日之下竟是如此下作,mama,我们当去相助才是。”

    李mama摇头道:“可惜沈东海才高招忌,都是高门子弟的读书人,日后还要靠他们生活,咱们惹不起,只去看看吧,若是有机会声援一二,也算尽了心力。”

    南京城郊的一处茶舍,读报博士一走进去,就听有人喊道:“韩小子,怎么这时辰才来,吾等正品得无趣,朝廷又有何故事,快读来解闷。”

    其他人听了也是人声鼎沸,催他快读邸报。原来这姓韩之人乃是认得几个字的落魄童生,专靠从六部衙门买些过期的朝廷邸报,给各个茶舍读报为生,被戏称为读报博士。

    此时听大家着急催促,更是不忙,摆了架子坐下,摇头笑道:“哪里是我来得迟,原是今天南京玄武湖发生了惊动全城的大事,小人给各位老爷打探消息去了。这一个时辰奔走打听,忙得连口水都未喝,老爷们却是误会怪我。”

    有人听了大笑,便一枚散碎银子扔了过去,骂道:“少卖关子,快说,若是有趣,再多给银钱赏你。”

    其他几人也是扔了银钱,还有招呼着掌柜给姓韩的上了茶水,那姓韩的慢吞吞嘬了一口茶水,方恨恨说道:“各位老爷可知发生何等大事,能惊动全城。原来国子监的上千生员,嫉妒天子召见那鼎鼎大名的沈东海进京询问辽东战策,以李三才李大人的孙子和周宗建周大人的侄子为首,竟然抢了沈东海的女人,去了玄武湖娼家的画舫,一齐强行羞辱糟蹋,哎,可惜了那些清白女子,没了名节如何活得下去。”

    众人听了大惊,有的高声怒骂,有的揣测实情,有的根本不信,便骂道:“韩小子,这如何能让人相信,想那些国子监的生员不是世家子弟,就是书香门第,最次的也是饱读圣人之书的文人雅士,又不是南京那些勋贵纨绔,如何能做此等腌臜劣行。”

    那姓韩的听他引得众人都不信自己,纷纷要自己退还银钱,便气道:“我何时说过谎,若是不信,自己去瞧,如今无数人都去玄武湖看热闹了,若是假的情愿白给你们读报一年。”

    众人听了便纷纷起身就去,连茶舍掌柜的也急急跟了去。

    南京一众勋贵也是坐了几艘画舫前去围观,那平江伯世子陈启更是连连催促下人加速,然后幸灾乐祸地笑道:“这回可算是出口闷气,前些时日俺不过就是当街和那小妇人聊了几句,就被他们逼的要打要杀,害得我爹打得我五天下不了床,这回咱们也瞧瞧他们的笑话,到时候诸位哥哥扇风的扇风,点火的点火,咱们推波助澜帮着把事情弄大,也算给小弟出口恶气如何。”

    众纨绔恶少一片叫好,笑得恶形恶状,猖狂至极。

    南京城四面八方的人流,逐渐从几股小溪变成大潮,最终在玄武湖畔汇成人海喧闹起来。南京镇守太监手下的一千余众潜伏其中,或是散布谣言,或是带头起哄,或是传播香艳,或是煽动民愤,当仇富、自悲、不平、侠气、同情、怜悯、好奇、起哄、幸灾乐祸等等种种情绪在人海各处激荡到顶点,便万民齐呼、千夫所指地痛骂起来。由于有别有用心之人在其中鼓动、领头,那骂声更是整齐划一、口号鲜明,万民怒骂如钱塘江水,一波接着一潮,经久不衰。

    “斯文败类,嫉贤妒能!”

    “荒yin无耻,凌人妻女!”

    “高门无义,欺压百姓!”

    “家风不正,男盗女娼!”

    “万民声援沈东海,不让小人得猖狂!”

    “打倒李三才,打倒周宗建,打倒……………………”

    ……………………

    ……………………

    附近湖畔的人海正在愤怒声讨,忽然人群边缘走来一群白衣女子,人人手持二胡,整齐静默而行。待到了湖边平地,便分成几行,席地而坐,其中两人在湖边沙滩上竖起一幅巨幡,上书斗大的几个字,正是“不见天理国法,无奈小民泣血”。随后一百余把二胡同时奏响《二泉印月》的曲子,那曲子饱含着悲愤、不平、无奈、惶恐、委屈、心酸掠过湖面、摧人心扉,瞬间宁静了玄武湖的上空,万民垂泪泣听,竟是感同身受。

    当伤悲至极,民愤变成了民怒,整个玄武湖已经到了暴的前奏,突然,就见原本围堵在外围的国子监生员的画舫正在慢慢散开,欲要逃离而去,而露出中间两层巨大画舫的甲班上,两位女子同声悲吟,跳入了玄武湖中,那二名女子在湖中沉浮不定、挣扎哭嚎,将数万观者之心揪得紧紧的,齐呼救人,终于一艘快舟划水而过,两人下水救出二女,那二女浑身湿漉抱头痛哭。

    同时《二泉印月》的曲子猛然声震云霄,上千人怒喝不平,然后上万人附和而骂,然后几万人的声浪惊天动地,万民之怒已是完全被引爆,炸的玄武湖近千士子胆战心惊、面无人色。

    而中间巨型画舫上的李济世、周世安等人,原本计谋得逞,也不理小芝翠儿的咒骂,都是得意洋洋地等着沈重上门丢丑哀求,心情自是大好,心胸也是开阔,都是笑盈盈地瞧着小芝翠儿吵闹的乐子,甚至指着被小芝挖破脸皮的几位同窗哈哈大笑。

    即使附近渐渐聚集了一些船只画舫,岸上聚集了数百的人众,也毫不在意,正好让那沈东海当众没脸。可当观看的船只和人群数量突破了他们的想象,最终汇成人海,都发觉情势有些失控。到最后万民怒骂、百乐齐哀、二女投水,李济世、周世安等人再也坐不住,铁青着脸拍案而起,浑身颤抖,相对惊呼:“如何到这种地步,这是谁的手笔?”

    沈重信手走在午门附近闲逛,一个个探子奔赴往来传递着消息,当最终玄武湖万民齐怒的结果终于传来,沈重才暗暗松了一口气,原本平淡从容的脸上突然一脸悲愤,怒气冲冲地走向登闻鼓。

    登闻鼓的守卫竟是对沈重的横冲直撞丝毫不见,半点不拦,一个校尉还陪着笑脸说道:“上面早已交代,小人怕原先的鼓老旧不响,特意给您换了军鼓,公子尽管去敲,保证声震六部衙门。”

    沈重点头感谢,问了他的命姓,那校尉高兴得报了家门,递给沈重一支粗大的鼓槌,便转身离去。

    沈重一路没有阻碍地走到登闻鼓前,将发髻散开,费力得举起那又粗又长的鼓槌,使劲地敲了上去,便觉那鼓声如虎啸龙吟,声震天地,远远回荡不止,一时自己也被深深震撼,两耳鸣响,不由来了兴趣,竟是不惜力气奏了半阕“将军令”,才无力遗憾地放下了鼓槌。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雄壮、威压、冷绝、肃杀的鼓声,随着动听的节奏,传遍午门附近的各部衙门,让人听了不由热血、豪情四溢。被惊动的各个官员一时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又沉浸在那悲凉悠远厚重的节奏中,不能思考。当那鼓声忽然停止,余音沉沉消去,都一时恍然大悟,张口叫道:“有人敲了登闻鼓!”

    于是一涌而出,奔向午门,而跑在前面的正是那个措手不及、狼狈不堪的守鼓御史李大人。当李御史和一众官员气喘吁吁地跑到午门,就见登闻鼓下,一白衣少年,长发飘飘,面如处子,含泪带悲,双手高举大大的诉状,正跪在地上,而一支粗大的鼓槌在地上滚动摇晃,都是看得目瞪口呆,一时无人上前询问。

    沈重不理众位官员,将一头散发向后一甩,膝行而前,高声悲呼:“草民沈重,字东海,绍兴人士,奉天子诏赴京面圣。谁知南京国子监李济世、周世安等千余生员,对草民得天子恩遇而嫉恨,掠草民妾室女眷至娼妓画舫凌辱,草民一腔悲愤,求告无门,鸣登闻鼓而诉不平于天子,请守鼓御史及诸位大人垂怜,接我诉状,体查冤情,直达天听,护佑小民之苦,草民虽死无憾矣!”

    在场官员听了都是一愣,这些时日六部衙门上下都在议论咒骂此人,不想今日一见竟是潘安宋玉一般的少年,而且竟然和国子监起了冲突,竟然还胆大包天敲了登闻鼓,不由都是议论纷纷。

    “这就是那个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的沈东海?”

    “就是那个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绍兴才子?”

    “就是那个料中辽东败局,被马琳总兵视为以文人而知兵事,被天子召对的沈重?”

    “国子监的生员又如何强抢了他的女眷?”

    “荒唐胡闹,文人士子如何能光天化日之下做出如此禽兽之行,必是诬告。”

    “当真是一表人才,浑身竟无半点烟火俗气,难怪能写出红楼一梦。”

    “听说他是当年秦淮名妓沈娘子的儿子,竟是和他娘一样,有这等绝代风华。”

    ……………………

    ……………………

    守鼓御史李大人无奈走上前去,接了沈重手中的诉状,苦着脸恨恨说道:“沈公子反正要去面见天子,何必多事敲我南京的登闻鼓,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沈重泣不成声说道:“家中女眷清白不保,如何等得了那些时日,请大人按制为民做主。”

    李御史咬牙劝道:“年轻人要慎思慎行,以一介草民状告上千国子监生员,这御状可不是好告的。”

    沈重大礼叩头而拜,起身决绝地说道:“心有不平,以命相争,,便是九死,宁折不弯,沈重不悔,请大人按制为民做主。”

    李御史死死盯着坚持决绝的沈重,又回身瞧了瞧身后看热闹的百官同僚,欲哭无泪暗暗抱怨为何偏偏非是今天,非要在自己值班的时候。

    无奈之下,肃然整冠,手捧沈重的诉状一路前行至午门正前方,扬声喊道:“尊大明太祖高皇帝之定制,奉大明成祖永乐皇帝之圣谕,从大明历代天子之仁爱,南京登闻鼓值班御史李天成,体察详实,今绍兴百姓沈重,敲登闻鼓诉不平于天子,当按制代天子传诏,诏魏国公、南京镇守太监、南京刑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京大理寺卿、应天巡抚入中和殿会审此案,另沈重所诉涉及国子监众生员,宣南京国子监祭酒协助审理。原告百姓未得天子旨意,只可羁绊,不得关押,不得用刑,一应案卷笔录不得遗漏当详实明奏天子圣裁,钦此。”

    当李御史阴阳顿挫地将例行公事般的圣旨宣诏完毕,立时由通政司官员形成正式旨意,准备交南京镇守太监用印,而沈重也被暂时关押在午门候审。

    正巧南京镇守太监陈奉陈公公和北京来的孙隆孙公公来此访查皇宫的破损情况,听到有百姓敲了登闻鼓要告御状,于是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苦民之所苦的陈奉陈公公立刻用了难得带在身边的大印,派宦官、校尉飞马传旨。

    于是,不到一个时辰,魏国公、南京镇守太监、南京刑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京大理寺卿、应天巡抚、南京国子监祭酒诸位大员便集聚中和殿,组成南京甚至大明最顶级的会审团,开始升堂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