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明朝:为天地立心在线阅读 - 第一百章 烦恼

第一百章 烦恼

    建康城,吴王府,内室

    朱元璋的侧妃孙氏,正看着由儒学提举、诸子五经师宋濂,所收集来的诗集,其中以高启的著作最多;主因高启的诗,大多描述民间写实,少浮夸、多抒怀,所以在当代的作品中,也被宋濂收集较多。

    高启《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

    列藩遏戎乱,驻钺实此州。如何杀大将,王师自相仇。

    我来乱始定,城郭气尚愁。又闻有邻兵,仓卒岂敢留。

    促还出西门,天寒绝行甗。古戍暗雨雪,旌旗暮悠悠。

    野屋闭不守,泽田弃谁收。居人且奔逃,游子安得休。

    逶迤苍山去,泱漭玄云浮。人虎争夜行,风榛啸岩幽。

    我徒戒相亲,一失未易求。饥拾谷口栗,寒烧涧中槱。

    神迷路多迂,再宿达海陬。虽尝登顿劳,幸免迫辱忧。

    圣尼畏于匡,嗟我敢有尤。但惭去越早,不遂名山游。

    孙氏越看越是难过,想起自己小时候,跟着兄长孙藩逃难时的状况,就与此诗所描述甚为相同;暗夜里在山径小路躲藏,又怕山虎、又怕强盗,在山上迷了路,肚子饿了只能找果子吃、喝溪水,找干柴烧火取暖,没人敢收留。

    孙氏想起过去苦难的日子,想起已经过世的兄长孙藩,心里还是一阵悲戚。

    此时,朱元璋进到房里来,看着孙氏眼眶带泪,看着手上的书稿,远远便问道:「什么文章这样感人,让我的爱妃都要掉泪了。」

    孙氏心里悲戚一时忘我,看见朱元璋进来,赶紧起身,道:「主上前来,未能迎接,请恕妾身之过。」

    朱元璋笑了笑,道:「妳看得都痴了,那注意到孤进来,来,我也看看是什么文章。」

    孙氏递给朱元璋,道:「这是宋先生帮大姊搜集的文章,描述战争逃难的诗文,据说是平江城里的高启所写。」

    朱元璋看了看,道:「的确描述地蛮真切,这高启写的文章不华丽,很写实。嗯!很不错!很才华!」

    又道:「怎么妳看了逃难文,就红了眼呢?」

    孙氏道:「妾身是想起小时候,与兄长孙藩一起逃难的情景,也想起过世的兄长,所以才忍不住红了眼。」

    朱元璋道:「嗯!原来如此,说起那长枪军,可真得是会吃人rou的军队,难怪当时大家都害怕,听到长枪军要来了,只能赶紧逃难去。」

    又道:「对了,妳义父马世熊也是长枪军,妳待在长枪军里当时怕不怕?」

    孙氏腆道:「当时妾身年幼,都跟着义母,在深闺里,哪懂什么长枪军。」

    朱元璋笑道:「没吃人rou就好。」

    孙氏道:「主上又说笑了,吃人rou的是张大帅,和他的属下,义父跟他们是不一样的。」

    朱元璋道:「好啦!妳另一个兄长,我也请人打听,一有下落,便让妳知道。」

    孙氏回道:「谢谢主上,还记得妾身私事,妾身感激不尽。」

    朱元璋又道:「对了,这高启妳说人在平江城?」

    孙氏回道:「这事妾身不清楚,只知道宋先生曾说,几年前平江城里,曾经举办过「诗词盛会」,高启得名第二,宋先生对此人的诗文很是推崇,所以特别搜集得来。」

    「现在人是不是还在平江城里,妾身就不知了。」

    朱元璋听了,说道:「喔!连宋濂也推崇,看来此人文笔确实不错!」

    又道:「不过,现今大军正包围着平江城,战争无眼啊!不知道城破之时,还有多少人活下来。」

    孙氏听了心里烦恼,平江城破,那这个高启会死啰?文坛盛会的人会死啰!这些平江城内的文人雅士,做的诗词不错啊!

    便道:「主上不要吓妾身了,妾身只希望战事能赶快平定,尽量能少伤亡,才有助主上的功德。」

    朱元璋道:「嗯!还是孤的贵妃体贴。」

    孙氏嗔道:「嗯!人家还仅是侧妃,不是贵妃啦!」

    朱元璋笑道:「哈哈!不久以后就是了。」

    ………

    隔日,大厅上

    朱元璋坐在上位,看着右相国李善长呈上的新建城池图与支用明细。

    朱元璋对着刘基道:「此城池布建,符合先生的规划吗?」

    刘基道:「回主上,建康旧城西北控大江,东到白下门外,距离钟山既阔且远。现从旧城东白下门外二里许,已增筑新城于钟山之阳,城东北接近钟山山脚下,延垣周回凡五十余里,规制雄壮,可尽据钟山与大江之利。」

    李善长道:「禀主上,建筑新城,花费颇巨,对王府的财政负担甚大;所以属下对新城的规划,暂时是以当作皇城为本,可减少主上将来登基时,再建城时的部分支用。」

    刘基道:「建康城依钟山、控大江,易守难攻,且为战略要地,可作为南方重要据点,暂时是可为都城,不过若未来北伐,击灭大元后,属下建议,届时另觅都城。」

    朱元璋道:「嗯!击灭大元,是计划之事,但还未定数,如右相国所言,暂时先以皇城为本规划吧!」

    刘基道:「新城既然以皇城为本,后续则尚须宗庙社稷、宫殿官闱。」

    朱元璋道:「右相国,你与太史令再行磋商。」

    两人皆回道:「是!主上。」

    朱元璋喃喃自语地说:「这皇城…,这皇城…」,心里烦恼啊!

    到底要给谁进驻?在滁州的小明王吗?

    刘基听了,默默无语。

    李善长听了,欲言还休…

    ………

    对朱元璋来说,这新建的「皇城」,当然是自己进驻,虽然现在只是「吴王」。

    但是名面上的「上头」大宋皇帝,小明王韩林儿可还健在,人还安置在滁州。

    想起当初,未听刘基之言,出兵去安丰救了回来,终究是一个麻烦,真是一个麻烦啊!

    自从称王、设置起居注以来,朱元璋深知,这些儒士、这些隐藏版的史官们,可不是好应付的,要如何处理小明王,才不会留下恶名?

    找常有鬼点子的胡惟庸商议?

    嗯!惟庸是李善长同乡,是定远人,淮颖濠泗一带过去信奉白莲教者甚多,说不得他们先前也是信奉白莲教?或是亲朋好友们信奉着白莲教?

    嗯!若是白莲教徒、教众,那可对付不得他们心中的「小明王」。

    找杨宪商议?

    嗯!杨宪人常年在江南、浙东,早年属大元朝所辖范围,定不是白莲教徒,且与刘基也熟,应该比较不在意所谓白莲教的「小明王」。

    且先前依刘基十八策建议的「搜集舆情」,后来孤布建的搜集管道,便都是由他负责。

    对,找杨宪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