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都市小说 - 收藏纪在线阅读 - 第二十九章 看门世家

第二十九章 看门世家

    杨村,原是武清县治,后为杨村镇,前两年改为杨村街道。

    杨村镇依京杭大运河-北运河而建,元代以来,一直是帆樯摇曳,商旅繁华之地。

    这里有一个津门电视台的影视基地,张恨水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金粉世家》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该剧的场景大多在津门。

    如金府外景,在津门外国语学院;冷清秋读的仁德女中,就在南开中学。

    一辆黄色的大发左弯右拐的,绕过运河北岸的双龙滨河公园,在一处阴凉地方停下。

    这里曾是杨村玄帝庙,建于明朝初年,曾出土了《重修玄帝庙记》碑和两尊青铜像,如今铜像与石碑藏于WQ区博物馆内,玄帝庙原址仅存一高台。

    常闲一边将三轮从大发上卸下,脑中一边想着这两天查询的津门房产信息。

    津门向来保守,由于收入局限,加之津门房地产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这时期很多市民仍在持币观望,可万万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价格的大幅上涨。

    从20世纪90年代初,津门有商品房开发开始,房价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2003年前的津门房价可以用低迷二字来形容,交易量少得可怜。

    在十年时间里,津门房价始终在1000—2000元之间徘徊。

    但从2003年下半年后,津门房价就突然启动狂飙模式,一路飙升。

    2003年上半年之前,津门商品房均价保持在1000~2000元/平方米之间。

    但到了2004年,2000-3000只是中等房的最基本价格,好地段的高档小区已经奔5000去了。

    外埠开发商也纷至沓来,目前津门土地市场全面上升,一季度上涨18.1%,二季度上涨21.6%。

    房价的上涨已经不可阻挡,房子似乎不再是“奢侈品“,而变成了“日用生活品‘。一时间,买房子的比买白菜的还多….

    看来是要抓紧时间,搞定房子的问题了!

    常闲摸摸自己的腰包,摇摇头,打开喇叭,丹田吐气,将心中的郁闷喷吐而出,一下就爽快起来了。

    “收旧家具,旧瓷器,玉石印章,竹木铜器,文房四宝咧!“

    他将铜钱虚影一罩,暂时没有目标,便悠哉悠哉信步碾着马路,看到一处林荫道比较阴凉,就顺弯拐了进去,不多时就瞧见一处门脸,一种很复古的洋气,上面四个大字写的是——杨村一中。

    “嚯!杨村一中原来在这……“

    这所学校可是津门名校,当年就有冀省“小宝塔”之称,如今更是妥妥的处于津门高中校第一集团行列。

    不过常闲知道这所学校,主要是当年读大学的时候给这里某个学生做过家教。

    话说这里距离南开大学可是有近四十公里,当时那家长愣是全程有车接送,这种近距离感受小马哥式“普通家庭“的感觉也是让常闲同学酸爽至今。

    这时已经开始上课,大门紧闭,让这所园林式的学校显得分外静谧。

    “嗯“

    常闲并没有什么恶趣味,正准备蹬板离开,灵觉感应中却突然出来一个点,他扭头望去,一个看不出岁数的男子穿着工作服坐在门口,手里张着一把折扇,微微闭着眼睛,口里哼哼着,虽然不成曲调,却是正统的西皮二黄。

    常闲远远的停下,眼睛饶有兴趣的落在男子的折扇上面,甭管是这年头还是以前,正经的折扇都不是升斗小民玩的。

    他眯眯眼,开了包烟过去。

    “大哥,早啊!“

    男子啪的将扇子一合,狐疑的看了看他,“爷们,做什么的

    常闲晃晃喇叭:“我就是收老旧玩意儿的,跟您打听个事儿“

    男子瞧瞧三轮,又瞧瞧他那一脸正气的模样,接过烟点上,道:“问吧,我在这儿三十年了。“

    “那年头可是不短了,您今年贵庚啊“

    “再有个三年五载的吧,就该退休了。“

    “呦,那您这身体瞅着可是倍儿棒!听您这口音可是有点京片儿的意思哈!”

    “我可没在京城呆过。“

    那人正闲,也乐得有人陪他扯淡,“但我下乡去过北大荒。那里一到冬天就冻死人,烤火猫冬没事儿干,就指着队里的几个京城知青侃大山解闷儿。”

    “那几个孙子,是真能侃,有一个家里还是说相声的。我当时被他们带坏了,说话都成了京片子。这毛病现在都没彻底改过来。”

    烟一抽,蛋一扯,两人这话匣子算是打开了。

    “爷们,听您这口音,也跟京城有什么瓜葛“

    男人抽了一口,鼻孔中青烟袅袅,美滋滋的问道。

    常闲笑道:“我祖上八代就在京城混,祖爷爷那辈儿还是御医呢,一不小心把慈禧给治死了,吓得全家老小赶紧逃命,直接去的五大道租界,那地儿搁着九个国家,我大清管不着。“

    “好嘛!原来这慈禧老妖婆是你祖爷爷给治死的,历史悬案啊!这你得跟我好好聊聊!“

    男子听到这干货,扇子也不摇了。

    常闲也不着急,点烟道:“据我祖爷爷说啊,据说啊,慈禧有糖尿病!”

    “你这是逗我玩儿呢,你祖爷爷应该是中医吧,中医也有糖尿病的说法“

    男子哈哈一乐,津门是相声的发源地,调侃属性深入基因,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只要能张嘴的都喜欢侃。

    “当时搞不清楚,所以治死喽啊!“

    常闲一本正经的说道。

    男子连忙问道:“那后来怎么知道是糖尿病的”

    常闲道:“后来吧,是宫里的御用物品流传到民间,有个富商买了慈禧的夜壶,搞不清真假,知道我祖爷爷见识过,就请他老人家去鉴定,我祖爷爷一看就知道是慈用过的!”

    “当时迷信啊,以为慈禧用过的东西带着龙凤之气,可以治病。有个傻子真信了,偷那夜壶泡茶喝,嘿!泡出来的茶水居然是甜的!”

    “我祖爷爷听说这事儿,当时就扼腕叹息,原来,老佛爷这是得了糖尿病啊!“

    “噗嗤!“

    男子忍不住笑出声来,乐道:“爷们,你祖爷爷恐怕不是御医,是给慈禧说相声的吧“嘿,您还甭不信,这可是十成十的真话。“

    常闲摇头感叹,“这年头,一个个都喜欢听假话,真话都被当场假话了。什么世道啊!真这样下去,中国能不落后吗我们不能做国家落后的罪人,那是要背负历史责任的。“

    “哈哈!有意思嘿!你小子哏儿!“

    哏,就是相声中“捧哏”“逗哏”的哏,津门人说一个人哏,是说这个人有趣。

    男子笑得前俯后仰的,突然笑容一敛,正色道:“说吧,爷们,你到底是有啥事儿“

    有话说无事献殷勤,非jian即盗。

    又有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位就是一看门的油腻大叔,可是值不当别人又是敬烟,又是陪笑陪聊的。

    “得,被您看出来了,我也不藏着掖着了。”

    常闲不敢小觑天下英雄,老实道:“我不是收旧货的吗,看您手头的扇子有年头了,想上手看看……“

    “我还说是什么事儿呢,这弯得绕东三省去了,看吧看吧……“

    男子挺爽快的答应。

    常闲定睛一看,折扇的品相尚佳,不失风采。

    正面是观音图,背面是用簪花小楷书写的《心经》。

    看其款识,正反面的书画都是出自梅兰芳之手。

    “嚯,原来是梅先生的扇子,这可是有说道了,您这是怎么来的啊“

    “说起这扇子吧,是我们家老爷子留下的,他在世的时候啊,在津门大戏院工作……“

    “那您这是曲艺世家啊,难怪刚才听您那西皮二黄可是不错,有板有眼的!“

    “哪儿的曲艺世家,我们是看门世家!“

    男子嘿了一声,“他在津门大戏院看门,我在这儿看门!“

    他拍拍脑门,特自豪,“都是看门,在津门大戏院可是不一样。“

    “原来那可是叫中国大戏院,知道吗是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顾维钧先生给的地,有五层,设三层观众席,坐席2380个,绝对的中国第一,孟少臣先生还在那儿安装了美国奥地斯电梯………”

    男子一脸与有荣焉的表情:“你别说洋鬼子的东西,就是皮实,就这电梯据说现在都还在使用……“

    虽然常闲不是票友,津门大戏院他还是知道的。

    津门大戏院在京剧行是什么地位呢

    这么说吧,音乐家眼中的WYN金色大厅是什么地位,当时津门大戏院在京剧行中就什么地位,当时的“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须生“等各派名家走马灯似的,那叫络绎不绝。

    行内话说什么

    “唱红中国,中国唱红!“

    没在津门大戏院叫响字号就敢称角?

    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