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清末英雄在线阅读 - 第五十三章 大势

第五十三章 大势

    “竟成,你说的是好,但是我很是担心这又会一次洪杨之乱,民众动起来不易,要控制起来更难。”王季同作为一个书生,自然而然的害怕海啸一般的民众运动,他只觉得,一旦“海啸”,那么地上一切都会化为乌有。而杨锐则不同,多了一百多年的经历,然他很明白农民动起来会是什么样子,这个乌烟瘴气、腐朽已极的社会,就是要用海啸才能冲刷干净。

    “所以我们要好好的想办法怎么去控制它,并且,我们现在是在满清的治下去动民众,故而不能太剧烈,哪怕是到时候举义,也是要有诸多纪律和原则,小徐啊,你放心吧。”杨锐虽然还没有想好动百姓的具体策略是什么,但对这个方向是深具信心的。

    “竟成你不把举义变成洪杨之乱就成。”话说完,王季同又难得的笑了起来,“阿德兄说我们是打着黄旗反黄旗,此话说的确实是这么回事。他能看出我们图谋,也不简单啊。”

    “这些个买办,一个比一个精明,阿德是和我打过交道,知道我的脾气,不过也知道我这人是认理的,不是不好说话,这才上门质问。”杨锐想起虞洽卿那一副惊恐的不得了的样子,也笑了起来。

    “可这些买办不在少数,以后他们该怎么办?”和买办们打交道愈多,王季同就越是不明白在政治上应该怎么面对这些人,说他们是洋人的帮凶,却也是,说他们是中国工商业兴旺的代表,也不为过。

    “天通公司不是有洋行计划吗。有这个在,买办不买办已经不重要了。”杨锐说起了今日的正是,临行之前,王季同是来向他汇报天通公司的洋行计划的。

    洋人对中国的经济控制,除了海关、外资银行外。还有一个洋行也不能忽视,销售进口商品的洋行比如卜内门一般都是打压中国本地企业,而那些做出口的洋行,则借买办之力对整个中国的出口产业渗透极深。以丝绸为例,因为外国人难以在村镇设立烘灶,是以这些大买办下面的小买办们就联合着士绅在各处集镇建立烘灶。鲜茧送到此处,立马入灶灭蛹,然后再对外销售,有这样一烘灶为重心的收购体系,那么蚕茧便可顺利的买到洋行手上,洋行可以根基底层的产量来“合理出价”。再加上外资银行适时的抽紧银根,买办们资金不足,那些要还贷的蚕农,在高利贷主的威逼下,常常是低价卖茧。

    东北是新兴之地,本无士绅,而关内之农村。各种势力盘根错节,贸贸然的插手底层商业经济,势必会引起士绅宗族的反弹,所以关内的经济策略和关内相反,是要由外到内,先去国外查看丝袜市场及其他土产品市场,忽然再根据市场情况或是把产品直接买给外国丝袜工厂、或是直接在国外收购工厂自己制造。反正不管怎么,自己办洋行都是很紧要的。

    “这次和你一起出洋的有十四人。为穆湘玥、汪孚礼、聂云台、诸文绮、刘鸿生、孙梅堂、冼冠生、吴蕴初、陈调甫、顾兆桢、邵晋卿、周宗良、沈子槎、陈万运。只是这些人中吴蕴初还太小,我看他还是以后再出洋吧。”沪上的管理培训班一直在培养商贸人才,这几个人算是出洋的第一批正式商贸人才。他们以后都将会是中国在国外产业的顶梁柱。因为抢了吴蕴初的天厨,所以吴蕴初是杨锐点名亲要的。

    “只要他自己不怕,那就带去好了。年纪小也没用关系,可以给其他人打下手吗。”杨锐接过王季同手上的资料,看了起来。吴蕴初确实太小。91年的,才十四岁。其中最大的当是穆湘玥,穆湘瑶的弟弟,76年的,比杨锐还大,其他多是二十最左右。他翻着人事资料,没有出声,待全部翻完才道:“我在日本还要待半个月左右,他们就直接去纽约吧。届时我再和他们在纽约相遇。”

    王季同也知道杨锐会在日本停留一段时间,并不以为意,又说到另一件事情,“竟成,现在日本外务大臣已经到了北京,和外务部正在谈判东北之事,日本胃口极大,怕是不会善罢甘休啊。”

    “东北那边动了士绅吗?还有那个谣言放出去了吗?”想到这件事情杨锐就头大的厉害,日本在和俄国谈判之前,已经在东北陈兵六十万,对外号称一百五十万两百万,虽然这其中都是老掉牙后备步兵,但是满清还是两股战战,恐慌无比。上个月末张榕入京面圣,已经陈述了奉天之局势,还以抗击日人俄人的为名,建议东北自治,但近百万大军就在辽阳等地,这些东西都未听进去。

    “士绅百姓已经动了,日本要改线的沿线土地也已经收购了不少,就是怕这样没用阿。”王季同道,事情的应对他很明白的。

    “是没有用,只是要挑起百姓对日本的怒火而已,在我们的军工厂未建立之前,腰杆子还是硬不起来啊。”美国人太软了,本想和日本硬碰硬一次的杨锐不敢有太多动作,只能是参照后世的安奉铁路地图,暗中收买沿线土地,以待今后日本改线的时候制造大量的钉子户,这种软性的对抗对于日本还说并不是致命,但军工厂未建,想打也没得打。“那谣言怎么样了,传到京城了么?”

    以谣言对谣言是杨锐的定计,但说到这谣言王季同就觉得的诡异,他道,“已经传到京城了,‘安奉通,地龙动,十一帝,由此终。’那个董老道编的童谣是好,现在京城巡捕都在抓人,可竟成,你说的明年旧金山地震有准吗?”

    “会准的。这是科学,我的很多知识都是从这上面来的,摩尔老师是一个比牛顿都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他对于旧金山地震的推断,我相信这是真的。”杨锐把所有的一切都推到以前瞎扯出来老人摩尔身上。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也只能如此。“现在日本人还没有改线,他们要的只是保留现有的军用铁路。明年地震一来,那么慈禧就死也不会让日本人改线了,就凭那军用铁路。运不了多少货物的,没有办法和我们的铁路竞争的。”

    王季同摇着头,还是感觉不可思议,不过在北京的谈判不是复兴会就能影响的,他看着了毫不在意的杨锐一眼,只觉得这个人太诡异了。默默然的来。默默然的入了爱国学社,开始从不谈革命排满之言,而后却忽然成立复兴会,王季同入会是因为对于钟观光的信任和对于满清朝廷的愤怒,两年时光,复兴会已经变成庞然大物。反清指日可待。这不是奇迹是什么,而这些奇迹都是有这个人做出来的。这难道是天意么?

    杨锐没有想到王季同的心思,他只是想着怎么样再给日本设个套,自革命以来,唯一能让他舒爽的事情就是坑日本人了,可惜旧金山地震太迟,要不然这次谈判也就别想再谈了。他想了想再道:“那董老道的身份太敏感了。我看我们还是要找一个大人物来宣扬这件事情。”

    “大人物?”

    “是,道教里的大人物。全真教是鞑子的,江西那边不是还有个龙虎山吗?那个什么张天师能不能忽悠出来,或者不要他出面,让他的弟子出面,地震之前到旧金山去登坛作法。”杨锐说这话的时候面目有些狰狞,一种说不出的戾气透了出来。

    “可以派人去龙虎山找,但是出不出山就不知道了。为何要去旧金山去登坛作法?”

    “哎,反正我看那些洋教士不顺眼,为了传教无所不用其极。这次让龙虎山的道士去美国。就是要趁着地震把事情闹大一些,好让那些以为上帝是一切的二毛子、洋鬼子也吃个瘪。他们不是说上帝很灵吗,还不如中国的道士灵。”杨锐说的咬牙切齿,这纯粹是因为前段时间看了一份基督教报告,他看后几天都不高兴。屋子里的桌子又被劈了两张,床也换了一个。其实明朝就有基督教传入了,但从来就没有教案,可这清末,处处是教案,县县镇镇有教堂,这种毫不掩饰的宗教侵略让他抓狂不已。不过,他不会像义和团一般的去杀教士烧教堂,他有另外一个办法,即通过道教或者佛教准确预测地震——某本太监文的作品相关里有二十世纪大地震的记录,本以为没用,但用来打击基督教还是不错的。

    王季同不知道杨锐怎么又出了这样一个怪主意,不过他对基督教也没好感,笑着道:“若是准确,那最好有道高僧也派两个去,可以和道士分开建坛作法吗?”

    “哈哈。”杨锐闻言不由的笑了起来,脑海不由想到一帮洋鬼子穿袈裟的模样,心中一时大乐,道:“好,那去找人,去找人。找到人,我们再好好筹划筹划,看怎么效果最好。也该是我们度度洋人的时候了。”

    临行前的度计划让杨锐的心情极为畅快,手上的资料可以用到2oo8年的汶川地震,这一百年间,基督教要夹着尾巴做人了。心轻船快,十一月底他便到了横滨。看着海岸山色隐隐,杨锐不由得想起前两年的事来了,两年前他孤零零的来,灰溜溜的走,而现在手下兵马成千上万,口袋银两也多不胜数,兴奋间,他哼起了某本穿明小说兵临广州的桥段中,和他现在用的化名一样主角唱的京剧,“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只有两三个人,没一把枪……”

    身边陈广寿见杨锐忽然唱起了京剧很是吃惊,不过听着这词就笑了,多年以后他把这个情节写到了自己的回忆录里,于是被越剧、昆剧压的无处生存的京剧就这这一句话排了一部大戏,算是苟延残喘了一阵。

    检疫完毕,下穿过税关,谢晓石就在码头上候着了,“文老爷……”人潮涌动中,他看见了杨锐几个,怕他们看不到,挥手喊了起来。不过他还是有些不太习惯杨锐这一次的化名——文嗣德。

    杨锐和谢晓石是老相识了,又算得上是半个同乡。见面亲戚的很。一行人坐着马车,浩浩荡荡的往东京赶,车上无聊,杨锐不由得问这一些东京的情况:“现在东京的情况如何,留学生多吗?”

    “太多了!”谢晓石摇着头。“真是太多了。官面上说有八千多人,但是这只是公费,有更多的是自费生,他们进学校都不入学籍,只为求知而来,并不为做官。”

    “哦。这样的人有多少?”求学为做官一向不为杨锐所喜。现在东京居然有这么多只为求学的人,他只想着笼络过来为复兴会所用。

    “有两三千人,这些人家境都不错,我们曾经动员过他们去欧美诸国,但是他们都说东语已经难学,那英语怕更不好学了。所以都不想去。”东京复兴会的作用一向是以建设人才为主,东京很早办了一个欧美留学预备班,而中华时报则常常布一些世界大学排名和一些世界大学介绍,引导着学生往欧美去,不过因为路途和语言,自费生很少去不去,而公费生则因为费用想去去不了。

    “不用了。他们很快就会改变主意了。”杨锐想着马上就要生的留学生取缔之事,这是一个拉人的好机会,就不知道能拉到多少不要出钱的。“其他还有什么事情吗?”

    “其他……复兴会赞同立宪之说传到东京,同盟会的民报大骂我们无耻,现在白水先生正在头疼呢。”民报是同盟会的会刊,前几天刚要出报的时候,忽然听说复兴会居然支持立宪,顿时把原先的稿子从印刷厂撤了,胡汉民、汪兆民、朱执信、马君武等连夜写文,批判复兴会为假革命。号召所有复兴会员看清复兴会卑劣无耻的面目,脱离复兴会加入同盟会。

    “同盟会不要去管他,也就一百多个人而已。会内还有其他人什么反应?”杨锐对于统一战线的副作用早有预料,这其实也是把“党的建设”列为三**宝之一的原因,一辆汽车老是急拐弯。要是车架不牢固,早散架了。“党的建设”就是焊条,把所有人焊的死死的,不管你动转西转,车子照样能开,而且越开越快。

    “会内右任兄做了一些讲演,效果是有,但是不完全,已经有数人申请退会了。不过其他留学生知道复兴会支持立宪后,很是支持,有数百留学生申请入会,其中还有几个满人。白水先生对他们倒不知道怎么办。”传闻到了东京之后,复兴会的声望不降反升,满人都要来入会了。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是他们自己来的,还是满清派他们来的?”杨锐有点奇怪怎么满人也来了。

    “不知道,大家估计这里面倒是有满清试探的可能,所以不敢擅作主张。”谢晓石对此也很不明了。

    “也没用什么好怕的,收进来便是。不过他们要认可复兴会的纲领,若是不认可,那就进不了。进来之后,派去留学便可。要是人多,也可以组建一支别动队吗,满人杀满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旁观一下。”杨锐笑着说道,想着可以命令满人杀满人,那会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杨锐自己说的开心,可旁边谢晓石寒毛都竖了起来,此次他见杨锐,只感觉和两年前有很大不同,但到底什么不同,他说不出来,现在见杨锐笑着说看着满人杀满人,他顿时现其实杨锐身上是多了一股杀气。“先生,这样好么?我是说让他们自己人杀自己人。”

    “这没什么不好的,满人里面也有穷人,真正享福的是那一些权贵。自己人恨自己才是最可怕的,你不知道朱元璋的亲卫很多都是蒙古人吗?再说同盟会,都是革命,可一旦政见不同,就巴不得把我们踩下去。恨异端总是过恨异类。”杨锐说话的时候想到了另一件事情,就是有一次看满汉辩论,一个满人居然说什么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他完全承认,但是这都是汉人在杀汉人,和满人无关,要报仇找汉人去。此事他印象极为深刻,每每想起就决心以后手上绝不沾满人的一滴血,但一定要建一支满人别动队,专杀满人,而且到时候史书上一定要写上,这完全是满人在杀满人,与汉人无关。

    想到此的杨锐,满身的杀气让谢晓石浑身的不舒服,不过一会杨锐话题就转向了,问起其他事情来,“晓石,前两个月到东京的那几个人怎么样了?”

    “哪几个人啊?”肃杀之气忽然间散去,气氛似乎变的有些局促,谢晓石完全不知道杨锐的私事。

    “就是从天津过来的那几个人啊?”杨锐心中难为情,只觉得他太不晓事了,但又不好明说。

    “哦。先生说的是那几个姑娘吧。她们一直都在青山练兵场那边练枪,还不知道他们对这事情的反应呢。”谢晓石道。

    青山练兵场?杨锐琢磨着这个地方在哪里,旁边陈广寿见状道,“就在神田区西面十五六里的地方,那边本是日军军营。”

    “哦,在那边啊。”杨锐嘀咕一声,就默默不语了。

    车行到报馆旁边的住处,于右任已经在等着了,他本也想去横滨接人的,但考虑到他是复兴会在东京的代表,一旦去了警察局那边就要盯着了——日本警察对外国人向来的关注的很,所以只在住所等着。

    “先生。”于右任见到杨锐很是急切,他来东京之后,工作开展的不错,但是同盟会建立后,会员的展有些阻碍,而最近的复兴会支持立宪之说,在革命学生中给复兴会的声誉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于右任虽明白沪上总部的苦心,但是很多事情是不能往底层透露的,所以很有些被动。

    “哦,右任啊。最近难为你了。”杨锐宽心的道。

    “哎。难为到不怕,就是怕会员不理解啊,有些事情又不能说,真是苦煞我也!”

    听闻于右任叫苦,杨锐笑道:“右任从陕西千里迢迢跑到沪上的都不嫌苦,怎么在东京就觉得苦了。”

    见杨锐打趣,于右任只能颓然坐地,他是个急脾气,苦不怕,就怕冤枉,杨锐见他模样再道:“东京支部主要是为了争取留学生的,革命是国内的事情。现在东京一万多名留学生,倾向革命的有多少?”

    “有八百余人。”重视数据和调查是复兴会的传统,于右任来东多日,这些早就熟知于胸了。

    “那赞成立宪的学生呢?”

    “一万多人。”

    “为了八百多人失去一万多人,值得吗?再说我们在东京本就是为了吸收那些有才干的留学生的,他们以后将是建设新中国的骨干。换句话说,不管他们入会不入会,只要他们好好求学就成。一待革命成功,那么不管旗人还是汉人、还是洋人,只要是能建设新中国,都将会是国家栋梁。其实东京这边除了士官学校的那些会员以外,其他人都退出复兴会也无关紧要。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听着会员的意见就往他们希望的方向走,我们只能跟着历史大势走,这种大势不是底层会员就能看得到的。再说,爱国主义一直是复兴会的旗帜,之前我们举着它拒俄,现在呢,我们举着它立宪,这其中没有什么不同。”

    “先生,我们不排满了吗?”杨锐谁的道理于右任都懂,但是他心中对于不排满很难接受。

    “谁说我们不排满的?”杨锐奇道。

    “可立宪不就是要护那满清朝廷万万年吗?日本报纸都是这么说。”

    “你啊。哎,还是心地太善良了。日本人当然喜欢中国立宪了,一立宪皇权转变成绅权,那天下可就是大乱了。他们巴不得中国立宪,就像戊戌的时候他们还想着中日合邦呢。”于右任还是太天真了些,外国报纸特别是日本报纸那能看?!“这样吧,你明日去通知会员,不,就通知士官学校的那些会员过来,我跟他们好好讲讲,什么叫做立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