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十朝代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九章赵: 许历,虞卿,苏代

第一百一十九章赵: 许历,虞卿,苏代

    周赧王四十六年(赵惠文王三十年,前270年),秦军派重兵围困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惠文王召赵奢商议。

    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xue中,将勇者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附《赵奢传》)赵奢此议与赵王不谋而合。于是,赵王任命赵奢为将,率军往解阏与之围(参见阏与之战)。许历当时仅身为一名普通百夫长,随军出征当时,秦军统帅为秦国名将胡伤(随白起征战多年,并曾一战杀赵军两万人),他在围困阏与的同时,为防止赵军出兵救援并试探赵军虚实,于是发兵一支,向东直插武安(今河北武安县西南),一是形成成犄角之势,牵制赵军行动,二是直逼邯郸(武安去邯郸仅不到百里),使赵军不敢轻举救援。赵奢侦知秦军这一部署,从邯郸出发才30里就下令安营扎寨,同时命令军中加固营垒,在营区周围修筑了许多屏障,故意做出毫无进取的姿态。并且命令部队说:“有以军事谏者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附《赵奢传》),其实是用以迷惑秦军,赵军此来只为抵挡秦军进攻邯郸,无意救援阏与。军中有一人建议火速去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掉了。这样,一直过了28天,而且不断增筑营垒。秦军派遣间谍进入赵军驻地侦察,赵奢假装不知是jian细,于是好生招待,成功使用反间计,把他放走。间谍把赵军的情况报告给胡伤,胡伤误以为真所以非常高兴:“夫(赵奢)去国30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附《赵奢传》)随之,放松了警惕。

    在送走秦军间谍以后,赵奢宣布集合部队,卷甲而趋,向西急进。仅两日一夜即抵达距离阏与50里的地方。被抛在武安的秦军听说赵奢巳至阏与,如梦方醒,本来是牵制赵军,不想这会儿竟被赵军牵制,邯郸城内有廉颇、乐乘等名将,又是赵国都城,胡伤不敢轻举进发邯郸,只能慌忙调集兵力奔向阏与。由于赵军远离后方,孤军独进,形势依然十分危险。恰巧许历对阏与地区地形熟悉,于是进见赵奢,赵奢应允。许历见赵奢说:“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

    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采纳了许历的主张,立刻发兵万人,抢占了北山制高点。果然,秦军后至,争夺北山不得上,拥挤于山下,陷入十分被动地位。赵军利用有利地势,居高临下,俯击秦军,同时赵军主力也从外围包围秦军。秦军大败,四散溃逃。阏与之围随之解除。此次战役,使威行诺侯的强秦遭受了一次最大的挫折,多年后仍不敢轻举妄动,恐怕重路阏与之覆辙。班师回朝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又封许历为国尉。

    后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军戎·从军诗五首》之四写诗赞道:“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虞卿,名信,卿是他的官职,舜帝后代,卿姓的得姓始祖,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战国时期名士。虞卿善于战略谋划,在长平之战前主张联合楚魏迫秦求和;邯郸解围后,力斥赵郝、楼缓的媚秦政策,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合齐魏抵抗秦国。后因拯救魏相魏齐的缘故,抛弃高官厚禄离开赵国,终困于魏都大梁,于是发愤著书。著有《虞氏征传》、《虞氏春秋》15篇。

    虞卿,是一位善于游说之士。他脚蹬草鞋,肩挂雨伞,远道而来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拜见赵孝成王,赵孝成王便赐给他黄金百镒,白璧一对;第二次拜见赵孝成王,就担任了赵国的上卿,所以称他为虞卿。

    秦、赵长平之战之初,赵国没有取胜,损失了一名都尉。赵孝成王召见楼昌与虞卿说:“我军在战场上不能取胜,都尉也阵亡了,我要卷甲赴敌与秦军决战,你们看怎么样“楼昌说:“没有好处,不如派重要使臣去求和。“虞卿说:“楼昌主张求和的原因,是认为不求和我军必败。可是控制和谈主动权的在秦国一方。而且大王您估计一下秦国的作战意图,是要击败赵军,还是只是吓唬一下呢“赵孝成王回答说:“秦国已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了,必定要击败赵军。“虞卿接着说:“大王听从我的话,派出使臣拿上贵重的珍宝去联合楚、魏两国,楚、魏两国想得到大王贵重的珍宝,一定会接纳我国的使臣。赵国使臣进入楚、魏两国,秦国必定怀疑天下诸侯联合抗秦,而且必定恐慌。这样,与秦和谈才能进行。“赵孝成王没有采纳虞卿的主张,与平阳君赵豹议妥求和,就派出郑朱先到秦国联系。秦国接纳了郑朱。

    赵孝成王又召见虞卿说:“我派平阳君到秦国求和,秦国已经接纳郑朱了,你认为这事怎么样“虞卿回答说:“大王的和谈不能成功,赵军必定被击败。天下诸侯祝贺秦国获胜的使臣都在秦国了。郑朱是个显贵,他进入秦国,秦王和应侯一定把郑朱来秦一事大肆宣扬给天下诸侯看。楚、魏两国一见赵国到秦国求和,必定不会援救大王。秦国知道天下诸侯不援救大王,那么和谈就不可能成功。“应侯果然把郑朱来秦求和一事大加宣扬给天下诸侯派来祝贺秦国获胜的使臣们看,不肯和谈。赵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于是邯郸被围困,遭到天下人耻笑。

    秦国解除了邯郸的包围之后,而赵孝成王却准备到秦国拜访秦王,就派赵郝到秦国去订约结交,割出六个县求和。虞卿对赵孝成王说:“大王,您看,秦国进攻赵国,是因为打得疲惫了才撤回呢还是它能够进攻,却因为怜惜大王而停止进攻呢“赵孝成王答道:“秦国进攻我,是毫不保留竭尽全力的,一定是打得疲惫了才撤回的。“虞卿说:“秦国用它的全部力量进攻它所不能夺取的土地,结果打得疲顿而回,可是大王又把秦国兵力所不能夺取的土地白白送给秦国,这等于帮助秦国侵略自己啊。明年秦国再进攻赵国,大王您就无法自救了。“赵孝成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赵郝。赵郝说:“虞卿真能摸清秦国兵力的底细吗果真知道秦国兵力今年不能进攻了,这么一块弹丸之地不给它,让秦国明年再来进攻大王,那时大王岂不是要割让腹地来给它求和吗“赵孝成王说:“我听从您的建议割让六县,你能保证秦国明年不再进攻我吗“赵郝答道:“这个我可不敢担保。从前韩、赵、魏三国与秦国交往,互相亲善。现在秦国对韩、魏两国亲善而攻打大王,看来大王事奉秦国的诚意一定不如韩、魏两国了。现在我替您解除因背弃与秦国亲善关系而招致的攻击,开启关卡,互通贸易,与秦国交好的程度同韩、魏两国一样,若到了明年大王独自招来秦国的攻打,这一定又是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又落在韩、魏两国的后面了。所以说,这不是我所敢承担的事情。“

    赵孝成王把赵郝的话告诉了虞卿。虞卿回答说:“赵郝说‘不讲和,明年秦国再来攻打大王,大王岂不是要割让腹地给它来求和吗。‘现在讲和,赵郝又觉得不能保证秦国不再进犯。那么现在即使割让六个城邑,又有什么好处!明年再来进攻,又把它的兵力所不能夺取的土地割让给它来求和。这是自取灭亡的做法,所以不如不求和。秦国即使善于进攻,也不能轻易地夺取六个县;赵国即使不能防守,终归也不会丧失六座城。秦国疲顿而撤兵,军队必然疲弱。我用六座城来收拢天下诸侯去进攻疲弱的秦军,这是我在天下诸侯那里失去六座城而在秦国那里得到补偿。我国还可从中获利,这与白白割让土地,使自己变弱而使秦国强大相比,哪样好呢现在赵郝说‘秦国与韩、魏两国亲善而进攻赵国的原因,一定是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不如韩、魏两国‘,这是让大王每年拿出六座城来事奉秦国,也就是白白地把城邑送光。明年秦国又要求割地,大王将给它吗不给,这是抛弃了原先割地所换取的成果而挑起秦国进攻的兵祸;给它,也就无地可给了。俗话说,‘强大的善于进攻,弱小的不能防守‘。现在平白地听任秦国摆布,秦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多得土地,这无异于强秦弱赵啊!让越来越强大的秦国割取越来越弱小的赵国,秦国年年谋取赵国土地的打算因而就不会停止了。况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贪欲无限,拿有限的土地去应付无限的秦国要求,那势必不会再有赵国了。“

    赵孝成王的主意未定,楼缓从秦国回到了赵国,赵孝成王与楼缓商议此事,说:“给秦国土地与不给秦国土地,哪种做法好“楼缓推让说:“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赵孝成王说:“话虽这么讲,也不妨谈谈你个人的意见。“楼缓便说:“大王听说过公甫文伯母亲的事吗公甫文伯在鲁国做官,病死了,姬妾中有两个为他在卧室中自杀。他的母亲听到此事,居然不哭一声。公甫文伯家的保姆说:‘哪里有儿子死了母亲不哭的呢‘他的母亲说:‘孔子是大贤士,被鲁国驱逐了,可是却无人追随孔子。现在他死了而姬妾为他自杀的有两人。像这样的情况一定是他对尊长的人情义淡薄而与姬妾的情义深厚。‘所以由母亲说出这样的话来,就是个贤良的母亲,若由妻子说出这样的话,就免不了落个嫉妒之名。所以说的话虽然都一样,但由于说话人的立场不同,人的用意也就跟着变化了。现在我刚刚从秦国回来,如果说不给秦国土地,那不是上策;如果说给它土地,又怕大王会认为我是替秦国帮忙;所以我不敢回答。假使我能够替大王着想,不如给它土地好。“赵孝成王听后应声说是。

    虞卿听说此事,就入宫拜见赵孝成王说:“这是虚假的托辞,大王切切不可给秦国六个县!“楼缓听说了,也去拜见赵孝成王。赵孝成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楼缓。楼缓说:“不对,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赵两国结下怨仇引起战事,天下诸侯对此都很高兴,原因何在‘我们将借强国来欺弱国‘。如今赵国军队被秦国围困,天下诸侯祝贺获胜的人必定都在秦国了。所以不如赶快割让土地讲和,来使天下诸侯怀疑秦、赵已经交好而又能抚慰秦国。不然的话,天下诸侯将借秦国的怨怒,趁着赵国的困顿来瓜分赵国。赵国就会灭亡,还图谋秦国什么呢所以说虞卿知其一,不知其二。希望大王从这些方面考虑决定给它吧,不要再盘算了。“

    虞卿听到楼缓的意见后,又去拜见赵孝成王说:“危险了,楼缓就是为秦国帮忙的,又怎能交好秦国呢他为什么偏偏不说这么做就是向天下诸侯昭示赵国软弱可欺呢再说我主张不给秦国土地,并不只是坚决不割土地就完事的。秦国向大王索取六个城邑,而大王则把这六个城邑送给齐国,齐国是秦国的死对头,它得到大王的六个城邑,就会与我们合力攻打秦国。齐王耳听大王的计谋,不等你话说完,就会同意你的作法。这就是大王虽然把六个城邑交给齐国,却在秦国得到了补偿。这样做,齐、赵两国的深仇大恨就可以消泯了,而且又向天下诸侯表明了大王是有作为的。大王把齐、赵两国结盟的事声扬出去,我们的军队不必到边境察看,我就可看到秦国送贵重财礼到赵国来求和了。一旦跟秦王讲和,韩、魏两国听到消息,必定尽力敬重大王;既要敬重大王,就必定拿出珍贵的宝物争先向大王致意。这样大王的一个举动就可以与韩、魏、齐交好,从而与秦国改换了处事的位置。“赵孝成王听后说:“好极了。“就派虞卿向东去拜见齐王,与齐王商议攻打秦国的问题。虞卿还没返回赵国,秦国派来的使臣已经在赵国了。楼缓得知此讯,立即逃走了。赵孝成王于是封了一座城邑给虞卿。

    过了不久,魏国请求与赵国订立合纵盟约。赵孝成王召虞卿商议此事。虞卿先去拜访平原君赵胜,平原君说:“我希望听您谈一下合纵之道。“虞卿进宫拜见赵孝成王,赵孝成王说:“魏国请求订立合纵盟约。“虞卿说:“魏国错了。“赵孝成王说:“我本来也没答应它。“虞卿说:“大王错了。“赵孝成王说:“魏国请求合纵,你说魏国错了;我没有答应,你又说我错了。既然如此,那么合纵盟约是不行的吗“虞卿回答说:“我听说小国跟大国一起办事,有好处就由大国享用成果,有坏处就由小国承担灾祸。现在的情况是魏国作为小国愿意承担灾祸,而你居于大国的地位却享用成果。我所以说大王错了,魏国也错了。我私下认为订立合纵盟约有利。“赵孝成王同意,于是就同魏国订立合纵盟约。

    虞卿因为魏国宰相魏齐的缘故,抛弃了万户侯的爵位和卿相大印,与魏齐从小路逃走,最后离开了赵国,在魏国大梁遭到困厄。魏齐死后,虞卿不得志,就著书立说,参考《春秋》,观察近代的世情,写下了《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共八篇。用来评议国家政治的成败,世传之为《虞氏春秋》。

    苏代(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纵横家,东周洛阳人。

    楚国攻打韩国的雍氏(地名),韩国向西周调兵征粮,周天子感到十分苦恼,跟苏代(战国洛阳人,苏秦弟)商量。苏代说:“王不必烦恼,臣能替大代王解决这个难题,臣不但能使韩国不向西周调兵征粮,还能让王得到韩国的高都(又作郜都,在今河南省洛阳县西南)。“周王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的说:“如果贤卿能为寡人解难,那么以后寡人的国事都听从贤卿的意见。“

    于是苏代前往韩国,拜见相国公仲侈说:“难道相国没有听说楚国的计划吗楚将昭应曾对楚怀王说:‘韩国因连年争战,兵疲马困,仓库空虚,没有力量固守城池。假如我军乘韩国粮食不足时,率兵攻打韩国的雍氏,那么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占领雍氏了。‘如今楚国围雍氏已有五个月,可是仍然没能攻下,这也证明楚国已疲惫不堪,而楚王也开始怀疑昭应的说法。相国竟然向西调兵征粮,这不是明明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了,昭应知道以后,一定会请楚王增兵包围雍氏,雍氏就守不住了。“

    公仲侈说:“先生的见解很高明,可是我派的使者已经出发了。“

    苏代说:“相国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西周呢“

    公仲侈很生气的说:“我不向西周调兵征粮已经够好了,凭什么还要送给西周高都呢“

    苏代说:“假如相国能把高都送给西周,那么西周一定会与韩国邦交笃厚,秦国知道后,必然大为震怒,而焚毁西周的符节(在春秋战国时代,使者出使都要带符节,以便核对验证,所以焚烧符节,就代表两国断绝邦交),断绝使臣的往来。换句话说,相国只要用一个贫困的高都,就可以换一个完整的西周,相国为什么不愿意呢“

    公仲侈说:“先生的确高明。“

    于是公仲侈决定不但不向西周调兵征粮,并且把高都送给西周,楚国也就退兵而去。

    魏相田需死了,楚相昭鱼(即昭奚恤)对苏代说:“田需死了,我担心张仪、薛公(孟尝君,战国齐人,因承袭封地薛国,故称薛公)、公孙衍等人中有一人出任魏相。“

    苏代说:“那么你认为由谁作魏相,对你比较有利呢“

    昭鱼说:“我希望由太子(即后来的魏昭王)自己出任宰相。“

    苏代说:“我为你北走见魏王,必能使太子出任宰相。“

    昭鱼说:“先生要怎么说呢“

    苏代说:“你当魏王,我来说服你。“

    昭鱼说:“那我们现在就试试。“

    苏代说:“臣这次由楚国来时,楚相昭鱼非常担忧,臣问他:‘相国担心什么‘昭鱼说:‘魏相田需死了,我担心张仪、薛公、犀首(原为古官名,因公孙衍曾任此官,后为公孙衍别称)等人中必有一人出任宰相。‘臣说:‘相国不用担心,魏王是位明君,一定不会任用张仪为相,因为张仪出任魏相,就会亲秦而远魏;薛公为魏相,必会亲齐而远魏;犀首为魏相,必会亲韩而远魏。魏王是明君,一定不会任命他们为相。‘臣又说:‘最好由太子自己出任宰相,因为他们三人知道太子早晚会登基为王,出任宰相只是暂时性的,为想得到宰相的宝座,他们必会极力拉拢与自己亲近的国家与魏结交,凭魏国强大的国势,再加上三个万乘之国的盟邦极力靠拢,魏国必然安全稳固,所以说不如由太子出任宰相。‘“

    于是苏代北去见魏王,惠王果然任命太子为宰相。

    上文的薛公不一定是卖浆的薛公,指封地在薛的孟尝君可能性更大。卖浆薛公如果在当时就有成为魏国相国的资格,不可能数十年后长平之战时,仍然不为人知。而孟尝君曾任秦相、齐相,并于魏昭王时为魏相,资格比卖浆薛公高得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

    苏秦的弟弟叫苏代,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因反间计而死,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出来。后来,齐国听到这些秘密,就恼恨燕国,燕王很害怕。苏代就去求见燕王哙,打算承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我,是东周学识浅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赵国邯郸,看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相差很远,我暗暗地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之心。等到了燕国朝廷,看到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凭什么认为我是贤明的国君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许让我列举一下大王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后援国家。如今,大王却去帮着仇敌去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这对燕国是没有好处的。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让您听到的人,就不是忠臣。“

    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可以用来固守,长城足以作为要塞,果真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骄横的国君只贪图眼前利益,亡国的臣子一定贪婪。大王如果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用宝珠、美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就可以灭掉齐国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您而可以从天那里接受意旨灭亡齐国了。“燕国就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当人质。

    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质的那位公子。齐王派遣苏代回复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因此苏代就再不敢回到燕国,最后都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待他们。

    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后来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王友好地对待他。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写了一封信给燕昭王。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很好,就说:“先王曾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所以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终于打败了齐国,迫使齐愍王逃离齐国。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没加入联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得终天年,他们的名声在各诸侯国显扬。

    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文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rou,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rou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