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十朝代在线阅读 - 第十二章赵武

第十二章赵武

    赵武(前589—前541年),嬴姓赵氏,名武(春秋战国时期用氏不用姓,嬴只是部落名称和称号,所以不叫嬴武)。谥号一个“文”字,后人尊称他为“赵孟”,史书称他为赵文子,是赵盾的孙子,赵朔的儿子,晋文公的外曾孙。春秋中期晋国的六卿之一,赵氏的宗主,赵氏复兴的奠基人,后来提升担任晋国正卿,执掌晋国的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于促成晋国和楚国的“弭兵之盟”。说起赵武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其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氏孤儿”案的主角。

    说到“赵氏孤儿”这段历史,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赵氏从赵衰起受到晋国重用,在赵盾时达到顶峰。但是,朝中jian臣屠岸贾忌恨,与灵公几次刺杀赵盾。后晋灵公在赵盾逃亡至晋国边境时,被赵氏宗族子赵穿杀死,于是赵盾在返回都城后又拥立了晋成公。晋成公和赵盾死后,屠岸贾骗得晋景公的宠信,认定赵氏当年刺杀晋灵公是大罪,随后屠岸贾带兵攻入赵氏,灭了赵氏一族。但是赵朔的妻子赵庄姬是晋公的女儿,侥幸得以逃脱后藏入晋宫中。赵庄姬生下儿子赵武,屠岸贾收到消息立刻前去灭口,谁知赵庄姬把孩子藏在胯下,孩子竟然在士兵搜查的时候一声不出,躲过一劫。而后由赵朔门客程婴带出,交给另外一个门客公孙杵臼,将孩子藏到深山中。程婴则对外宣布:谁给我千金,我就可以告诉他赵氏孤儿的下落。

    屠岸贾的手下们立刻把钱给程婴,程婴真的带领众人来到深山中找到了公孙杵臼和一个婴儿。公孙杵臼怒骂程婴忘恩负义,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公孙杵臼和婴儿被众人杀死,而仇视赵家的势力都认为赵氏已经斩草除根,毫无延续可能。而实际上,真正的赵氏孤儿被程婴带走,秘密喂养在深山他处,被杀死的婴儿只是二人为了掩人耳目。

    15年后,晋景公生病,占卜是有遗孤在作祟。大臣韩厥说出实情。晋公怜惜,将孩子立为赵氏后人,恢复了他的封地和爵位。并杀死屠岸贾,灭其族,为赵氏报了血仇。功成名就后,程婴怀念公孙杵臼,自杀而亡。这个版本是最广为人知,“赵氏孤儿”的戏文也多由此而来。

    然而这个故事,在《左传》中记录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赵氏孤儿事件。

    最早,晋国大夫赵衰跟随重耳流亡国外。两人在翟国时,赵衰娶了叔隗为妻,还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赵盾,因为流亡并不稳定,赵衰把妻儿都留在翟国。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为了感谢赵衰的帮助,把女儿嫁给赵衰,此女史称赵姬。

    赵姬与赵衰育有三子,分别是赵同、赵括、赵婴齐。赵姬知道赵衰在翟国还有一对妻女,主动要求迎他们回来。

    大儿子赵盾回晋国后逐渐受到重用,为了报答自己这个“二妈”,赵盾主动向当时的晋成公申请,同样重用了赵姬所生的三个儿子。

    后来赵盾的儿子赵朔迎娶晋国宗族女子庄姬,继续与晋国公族结亲,也就是赵庄姬,但是赵朔娶亲不久后去世,留下赵庄姬孤身一人。

    公元前597年,晋国与楚国发生战争。赵盾的同父异母弟弟、赵朔的叔叔赵婴齐私自留好退路,没有帮助赵同、赵括,引起两位亲兄弟非常不满。此时又曝出,赵婴齐与侄子赵朔的遗孀赵庄姬私通,赵同、赵括二人愤怒地把赵婴齐逐出晋国。

    但是,此事也引起赵婴齐的相好赵庄姬怀恨在心,因为是晋国宗族,她带领遗孤进宫说服晋景公,污蔑赵氏叛变作乱。

    此时朝中与赵家有仇怨的纷纷出手,推波助澜下,赵氏家族被晋景公所灭,族人无人生还。

    不久后,受过赵盾恩情的韩厥劝说晋景公。赵衰、赵盾父子对晋国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现在他们连一个祭祀的人都没有了,不能让功臣无后,晋国会让天下人才寒心的。晋景公思量后觉得有道理,将赵庄姬之子,孤儿赵武立为赵氏后人,恢复了爵位封地。

    虽然《左传》和《史记》记载不同,但是两段历史都记载了赵武作为赵氏孤儿,没有辜负整个家族最后的希望。他逐渐掌权,成为晋国掌握国政的卿大夫,为赵氏兴起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从赵武开始,经过赵家连续四代的潜心经营,到赵武曾孙赵襄子时,实力已是不容小觑,晋室宗族势微。六卿之间勾心斗角、相互开战,最终韩赵魏三家联手瓜分了偌大的晋国。

    赵武的祖父赵盾是晋灵公、晋成公时期大权在握的元帅,父亲赵朔是晋景公时期的中军将。赵武出生时,赵家的势力如日中天。然而随着赵朔的英年早逝,一场浩劫即将来临。

    公元前583年,晋景公为壮公族势力,时任元帅的敌对卿族栾氏族长栾书也借机“下宫之难”落井下石。然后晋景公下令讨伐赵家,号召平日遭赵氏欺压的贵族揭竿而起,向赵氏杀去。诛杀赵同、赵括及其子嗣,没收赵家土地和财产。

    幸亏有韩厥的劝谏,晋景公才命令年幼的赵武继承赵家的家产。遭受如此重大的打击,赵家的地位在晋国可谓一落千丈,而复兴赵家的重任,则落在“孤儿”赵武的身上。

    韩厥是赵武的祖父赵盾一手提拔起来的,同时还是让赵武得以继承家业的大恩人。

    晋景公树立国君权威,收拾侈卿的目的已达到,遂复立赵武。公元前576年,年仅十五岁的赵武提前举行冠礼。景公暴毙后,厉公希望借用赵武来打压侈卿的嚣张气焰。可见,赵武及赵氏家族,甚至于各大卿族,对于晋国执政者来讲,他们只是稳固权威和地位的棋子,平衡国内侈卿的工具。

    冠礼,即举行加冠仪式,标志着男性成年,按照周制,男性二十岁举行冠礼,然而也有不少提前加冠的例子。

    当时晋国的卿大夫家族都在扩大自家势力,在这种情况下,赵武是不可能拖到二十岁再加冠的。如果不趁早举行成人仪式跻身大夫行列,赵家就可能永远告别晋国的政坛。

    冠礼结束后,赵武正式成为大夫,按照当时的习俗,赵武需要去拜见晋国各大卿族的领袖人物。赵武首先去拜见的是元帅栾书,不过当年那场浩劫让赵武记忆犹新,面对这样个睚眦必报、手段阴刻的元帅,年少的赵武不免感到芒刺在背。但在之后赵武掌权晋国时,也并未去打压栾氏、杀害栾书。

    没过几年,晋国的政坛就发生了动荡:公元前572年(晋厉公九年)初栾书、中行偃杀晋厉公。二月迎公子周悼公继位。

    晋悼公继位为抑制栾书的势力,决定重新扶植赵家。晋悼公可谓一代英主,实行新政,提拔大量被埋没的人才(赵武便在其中),削减卿族的势力。降伏郑国、挫败楚国、讨伐秦国、打击齐国,为维护晋国霸业立下汗马功劳。

    官运亨通,突飞猛进,辛苦耕耘“晋地”

    经过晋悼公的长期考验与观察,赵武在悼公心中已呈现出治世贤臣的形象,毫不掩盖对赵武的欣赏。自此赵武始为卿,尽管居八卿之末,但却跨越了从大夫到卿的质变。

    当年的“赵氏孤儿”终于成为晋国的军政一把手,与专横跋扈的范匄不同,赵武是位谦和的贤臣。虽然出身卿族,但赵武执政期间并不为赵家谋取私利,他先后举荐的四十六个人皆成为国之栋梁,没有一个人成为赵氏家臣,其大公无私,堪称千古之楷模。

    此外,赵武一上台就立即推行“客大夫制”,积极吸纳各国人才。《左传》记载:

    “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赵武根本出发点是加强君权、抑制六卿发展势头,却无意间加速晋国的分裂与灭亡。因为赵武去世后,诸卿依然以广纳贤士,但却各怀心机,将士收于家中,充实私门,导致卿族势力强于公族。然则也因性格因素,赵武善事文职而并不善战。

    就在悼公准备会盟诸侯,共商伐齐之时,突然薨逝。悼公之死,是晋公室彻底衰败的起点,后任国君都难以驾驭强悍的六卿。这也是赵武政治生命的巨大转折点,晋悼公怀揣着伟大的政治理想,却英年早逝,使赵武、韩起共创大业的抱负遭到沉重打击,对赵武的伤害不言而喻。

    晋平公上位后,赵武一直小心侍奉国君,注重德行,对国政的参与也兢兢业业,努力与诸侯共存共荣,尽力维持中原联盟的稳固与对荆楚势力的压制态势。

    公元前548年7月,赵武促使诸侯签订“重丘之盟”,宣布晋、齐两国休战,标志着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联盟的再度稳固。参照于之后的国际发展,此次盟誓意义极其重大。

    公元前547,秦景公时期,在赵武倡导的和平称霸之国策下“秦晋再好”,维持两国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共处。

    国际新秩序确立,但是这个中原共荣圈又凸显新的问题亟待解决。楚国蠢蠢欲动,新兴大国“吴国”的崛起,鲁国悍然向莒国发动进攻...这些不稳定因素都将破坏赵武已建立好的“和平方针”。

    赵武从政以来勤勤恳恳,事无巨细,都认真对待。多年来,赵武尽力维护国君地位、抑制国内卿族,同时四处奔走尽力维护诸侯国之间的和平,这些都耗费了赵武太多精力,使他迅速地衰老,年仅50岁左右,却显得异常精力交瘁,身心疲惫,着实令人担忧。

    加之,晋平公的荒诞享乐、公室的腐朽不堪、卿大夫世家的强横野心更是雪上加霜,赵武对此感到深深的悲凉与无奈。即使赵武依旧如常办理公务,主持朝政,尽管有韩起、魏舒的全力辅佐,却难以改变现状。

    赵武一生忠心侍奉君主而不拉帮结派,推举贤人而不阿谀奉承,立志要做一个振兴国家的贤臣,然而现实让他极为失望,实为“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公元前541年12月7日,一代贤臣“赵武”忧愤而亡。

    晋国的霸权再度削弱,堕落的好友韩起最终与其余诸卿沆瀣一气,对晋国一切资源进行瓜分。潜移默化中,晋国的分裂在赵武去世后大大加速。

    赵武的谥号是“文子”,确实与这位翩翩君子相符。赵武是晋国最后一位以国事为重的执政卿,就像鲁国叔孙豹所说的那样,赵武死后“晋君将失政矣”。

    可以看出赵武的为政之路与其祖父赵盾不同,他一反其祖之专制、狠辣、凌厉,表现出来的是温和、忠信、礼义、谨慎。除了其性格原因,不得不说与赵氏家族曾经的中衰有关,赵武作为赵氏唯一的幸存者,他经历颇多苦难,也承担太多的责任,因此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稳重、敢担当的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早年家族被诛,屡受欺压的赵武在成年后,心理上并未发生“黑化”,也没有去“复仇”,这是难能可贵的。

    赵武执政时期,是春秋最风平浪静的时代,诸侯都倾向于赵武的良性统治。他的逝去不仅是一个人的死去,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春秋末,在晋国,发生了jian臣屠岸贾杀戮赵朔并诛杀赵氏一族事件。

    当时屠岸贾手握大权,阴谋作乱,就借故想除却政治对手赵朔,另一大臣韩厥极力反对,认为此举一不请示国君,二又妄自杀人就是犯上作乱,但屠岸贾不听。于是韩厥将此事告诉赵朔,要他立即逃走。可是赵朔也不愿出逃,只是告诉韩厥,你一定不要让赵家断了祭祀,我死不遗憾。

    接着,屠岸贾就立即动手,不请示晋景公,而擅自率领三军将领到赵家的住宅下宫进攻赵家,杀掉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全部诛灭了赵氏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jiejie,有遗腹子,跑到景公宫中躲藏。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杵臼对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赴难而死”程婴说:“赵朔的媳妇还有遗腹子,如果有幸生下男孩,我就要抚养他;如果生个女孩,我就马上死去。”不久,赵朔媳妇分娩,生下一个男孩。屠岸贾听说后,到宫中搜查。夫人把婴儿藏在裤档里,对婴儿嘱咐说:“如果赵家命该绝代,你就哭叫;如果赵家命不该绝,你就不要做声。”到搜查时,婴儿全不出声。脱险之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这一次没搜到,以后必将再次搜索,这可怎么办”公孙杵臼说:“抚养遗孤与赴难而死哪种更难”程婴说:“死容易,抚立遗孤难。”公孙杵臼说:“赵家先君对待您恩厚,您就尽力承担那件难事,我去做那件容易的事,让我先死罢。”于是二人商量弄来别人的婴儿,包上华丽的褥子,然后藏在山中。程婴走出山来,假意对各位将军说:“程婴没有出息,不能抚立赵氏弧儿。谁能给我千两黄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匿的地方。”各位将军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出兵跟着程婴进攻公孙杵臼。杵臼假装骂道:“小人哪,程婴!过去下宫事变你不殉死,与我计议藏匿赵氏孤儿,现在又出卖我。纵使不能抚立,难道忍心出卖他吗”接着抱着婴儿呼告说:“天啊!天啊!赵氏孤儿有什么罪呀?请让他活下去吧,只杀我杵臼好了。”将军们不答应,于是杀死了杵臼和婴儿。众将们认为赵氏孤儿确实已死,都很高兴。但是真的赵氏孤儿却反而活着,程婴最终跟他一起藏匿在山中。

    过后十五年,晋景公生病,叫人占卜,占卜说是秦赵只同死光的后代中绝了祭祀的在作崇。

    景公于是问韩厥,韩厥因为知道赵氏孤儿还活着,就说:“秦赵只同死光的后代在晋国绝了祭祀的,不就是赵家吗从中衍开始都姓赢。中衍,人面鸟嘴,降世后辅佐殷帝大戊,后代辅佐周天子,都有完美的德行。以后到幽王厉王暴虐无道时,叔带离开周朝王室来到晋国,服事晋国先君文侯,直到文公,世代立有功劳,未曾断绝祭祀。现在唯独您灭了赵氏宗族,国内人民都哀悼他,所以显现在龟甲蓍草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景公问道:“赵家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将实情全部禀告。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他把孤儿叫来藏在宫里。各位将军进宫探问景公疾病时,景公依靠韩厥的部众势力胁迫众将与赵氏孤儿见面。赵氏孤儿名字叫武。众将不得已,于是说:“以前下宫事变,是屠岸贾干的,他假传君命,指挥我们。不然,谁敢发难!即使不因国君生病,我们本来也将请求立赵家的后代。现在国君有命令,也正是我们的愿望。”

    于是叫赵武、程婴一一拜谢诸将,诸将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击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又把赵家原有田邑封给赵武。

    到赵武二十岁加冠,长大成人,程婴就告辞各位大人,对赵武说:“以前下宫之难,别人都能赴难而死。我不是不能殉死,我只想抚养赵家后代长大成人。现在你已长大成人了,恢复了赵家过去的地位,我该到黄泉之下回报赵宣孟和公孙杵臼了。”

    赵武哭泣叩头,坚决请求说:“我赵武愿意竭尽劳苦来报答您直到死,而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

    程婴说:“不行!公孙杵臼以为我能成就大事,所以先我而死;现在我不去回报,他会以为我没有完成大事。”于是自杀。

    赵武守丧三年,为他设置供奉祭祀的封地,春秋两季祭祀,世代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