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都市小说 - 直播:大收藏家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宣德炉

第三十二章 宣德炉

    “呵呵!不要小看一双绣花鞋的艺术成分,也不要小看某些盗墓贼的眼光,人家既然能把鞋子、衣服等扒下来,就肯定是值钱的。”

    “啊!老板,你说那是死人身上脱下来的?”

    不仅王川,直播间的观众都感觉毛骨悚然。

    而且,难怪说盗墓的都阴德有损。盗墓就盗墓,陪葬品拿走就好了,但衣服什么都脱掉,就有点太过分了。

    “我没说那边的就是墓里出来的,但有些绣花鞋,还真是棺材里翻出来的。”郝运说道。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慈禧太后都被扒光了呀!

    说起来也是活该。

    清朝后期的五十年时间里面,基本上都是慈禧太后在当家作主。她掌握了整个国家的统治权,拥有大批的资金来为自己建造豪华的陵墓。

    慈禧的陵墓是从光绪二十一年开始修建的,到她死后下葬也才刚刚完工不久,共历时13年。

    当时陵墓是有宫殿保护的,外面还有专门守陵的人,宫殿之中的隆恩殿和东西配殿都是由黄花梨木构成的。

    至于主墓室之中更是奢侈无比,她的棺材底铺设了三层金比串珠绣花锦被,被子上面还铺着厚达一尺的珍珠。慈禧自己的头上则是戴着凤冠,冠上有四两重的珍珠,盖的被子是用钻石点缀成的梅花,口中则是含着十分珍贵的夜明珠。

    如此高调,想不让人惦记都难。

    于是,孙殿英出场了。

    不仅将慈禧的陪葬品一扫而空,更是将慈禧的衣服都扒干净。

    有人会说,是孙殿英心理变态,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但慈禧的衣服珍贵,也是一方面呀!

    如果慈禧素装下葬,你看那些军阀会多看一眼不?

    那么多帝王墓不挖,就挖你慈禧跟乾隆的?人家脑子进水吗?

    宋子龙也笑道:“还真不要嫌弃,盖在尸体上的,往往都是好东西。乾隆的裹尸布,听说过没?”

    王川傻傻地配合:“裹尸布怎么啦?”

    “当年孙殿英挖乾隆墓,也是没看上那块裹尸布,但前些年拍出1.3亿天价。所以呀!可不能小看古代一些衣服、鞋子等的艺术成分。”

    现在所谓的名牌服装,跟古代中国的服饰比起来,也就比垃圾强那么一点而已。

    众人听后,面面相觑。

    一块裹尸布,1.3亿?

    王川啧了啧舌:“1.3亿?没开玩笑吧?”

    “我跟你开什么玩笑?不信,你问问你老板。”宋子龙翻了翻白眼。

    见王川朝自己看来,郝运点头:“那裹尸布其实大有来头的,工艺十分复杂,当初藏地活佛使用缂丝编织而成,不仅工艺复杂,而且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才制作而成。”

    而且,其选材也十分珍贵,2米长的遮布选用的材料都是獐子绒、藏羚羊尾巴最末端的绒毛以及金丝编织而成。

    说话间,郝运停下脚步,目光落在边上的一个摊子上。

    了解郝运的人都知道,这是又发现宝贝了。

    王川和宋子龙都下意识闭嘴。

    摊主抬头看了眼郝运,挺沉得住气,竟然没有开口招揽生意。

    郝运俯下身来:“能上手吧?”

    “随意!轻拿轻放。”摊主点头。

    在这种古玩摊,不准上手,那你干脆别想做生意了。

    郝运拎起一个铜炉,翻看起来。

    宋子龙笑道:“嚯!宣德炉呀!”

    “很有名吗?”见自己老板忙,王川只好问宋子龙。

    “当然有名,宣德皇帝斥巨资打造的,可以说是极品香炉……”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

    为制作精品的铜炉,明朝宣德皇帝曾亲自督促,这在历史上实属少见。

    据说,当初负责铸造宣德炉的是宫廷御匠吕震,吕震战战兢兢禀告宣德帝,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

    然而,宣德帝财大气粗,下令不仅不减,还要翻番,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

    最后铸造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千件而已。

    其中,绝大部分被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

    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反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件真正被公认的宣德炉。

    “那这些……”

    王川懵逼,这摊子上,宣德炉就有七八件。

    宋子龙耸了耸肩,意思很明显。

    如今,市面上的宣德炉多不胜数。

    两人说话虽然小声,但摊主又不是耳聋的,他不满地瞪了一眼:“我这些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宣德炉,不懂就别乱说。”

    “老板,您自己信吗?”

    好家伙!失传的宣德炉,你这就好几件,都烂大街了。

    “我这是清代的宣德炉,你懂个屁。”

    “呃!宣德皇帝不是明朝的吗?”王川愣了下,差点以为自己记错了历史常识。

    “所以说你不懂呀!宣德炉有明朝的,也有清朝的,更有民国的,我没说自己这些炉子是明代的。”摊主得意地说道。

    宋子龙跟大家解释:“宣德炉因为名气大,从明朝开始,就有人仿制,一直到现代。所以,我们经常能在市场上看到宣德炉。”

    你可以说它不是宣德帝下令铸造的那一批,但不能说它们是假的。

    据说,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

    那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

    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

    也正是这样,使刻有宣德款识的铜香炉,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价格极低廉,远远比不上其它造型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价格。

    因此,宋子龙在看到这些宣德炉的时候,情绪完全没有波动。

    在他眼中,这就是仿品,至于什么时候的仿品,就得考量、考量了。

    这时,郝运开口:“这件怎么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