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玄幻小说 - 楚定天下在线阅读 - 56精兵的代价(两章一起写)

56精兵的代价(两章一起写)

    虽然对庄蹻吩咐了西禁军的几个营的构建,但是熊槐还是不放心,便亲自去西军营地。

    西禁军营地位于郢都之西十五里的小山丘左侧,右侧则是西禁军的辎重营地。

    这是熊槐几个月来第一次出郢都,公子甲不放心,便派遣五百名最为精锐的皇城司保护熊槐。

    “寡人去西禁军,又不是去秦国。”熊槐看着周围五百精锐甲士,有些无奈。他的本意是轻装简行,声势要小。

    结果这五百精锐甲士拱卫着他,大摇大摆的从郢都大街上走过。

    不到一个时辰,各个大臣都知道了熊槐要亲临西禁军营寨视察。

    这不,田忌、景邵、景舍、昭滑、屈匄等人便跟了上来。

    熊槐看见他们不由得抱怨一声:“真是形影不离。”

    不过抱怨归抱怨,在有了田忌、景邵、景舍、昭滑、屈匄的加入之后,这支车队的规模就达到了一千多人。

    “庄蹻一直说西禁军已有强军模样,还是得观看一番才知晓啊。”屈匄坐在马车上看了一眼景舍,起了个话题。

    景舍背倚着屏障,脸上充满疲惫。

    从郢都到西禁军营地、带着这些步卒,至少要一个时辰,而方才乘车疾速追赶熊槐又受了颠簸,对他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来说是一种煎熬。

    仿佛察觉到了屈匄的目光,景舍缓缓道:“说无用、见了也未必真,真要看是不是强军,还得到战场之上见真章。”

    话里话外其实有一点瞧不起西禁军。毕竟西禁军是由奴隶和国民共同组成的,将一个国人培养成精锐士兵都需要半年,就说这些被压迫了十几年的奴隶,你指望他们三个月内能成为精锐?

    这点景舍是万万不信的。

    周围人没有人反驳景舍,景舍的说法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熊槐陷入了沉思,培养一支精锐,代价是什么呢?

    好,现在你是一名将领,一个农民投靠了你,你要将一名农民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士兵,那么你要教他怎么杀人、怎么防止被杀、怎么列阵、怎么识别军旗、怎么识别号角等等理论知识,让他在战阵之中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一个农民,他会认得多少字?古代农民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的人,你无法把这些理论知识编写成书让他们读,因为他们不认得字。你只能用自己的语言给他们讲述这些东西,要想用嘴把这些理论知识给一个农民讲清楚,那又得耗费多久?

    好,你现在耗费了大量时间教会了他这些,他也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知道一些搏杀技巧,识别的出军旗、号角,成为了及格线上的士兵。但是,战场形势哪有一尘不变的?就单拿个人搏杀来说,对面的人一定会按照你跟他说的招式来杀他么?不会吧,所以现在这个已经在及格线上的士兵必须要在战阵搏杀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不是理论知识,而且脱胎于实践的知识,是一次次从敌人的刀刃之下逃出来而取得的知识。假若这个士兵不行寄掉,好了,那你又得从头再教。

    好,假若他成功从尸山血海之中走出,成为了一名有着大量战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士兵,那他是精兵么?

    不,不是,想要成为精兵,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脱产。对,没错,就是脱离生产,这种脱产兵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常备军。

    为什么脱产才能成为精兵?

    首先,脱产兵他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能掌握更多的战阵之术。你一年只训练三四个月,他一年训练十个月,是你的两倍有余,你能说你的搏杀技巧能比他强?同时,你训练的三四个月还不一定是连贯性的,经常隔几个月召集一次,前面练了后面就忘了。当然,天生猛人除外。

    其次,脱产兵他只有一个职业,也就是军人,那么他获得利益的道路也只有一条,那就是杀敌建功。只有杀的人多,他所获得的就更多。只有这一条向上爬的道路,他只能苦练功夫杀人。那么在战场上,脱产兵的杀人和决心是最重的。农民天生是善良的,你看到对面人被刀砍成两半、被长矛刺穿、被战马踏碎,能不害怕?当血液溅在非脱产兵的脸上,他能视若无睹?不能!但是脱产兵就能,因为敌人的首级、敌人的血液就是他的战功,就是他向上爬的资本,在他们眼里就是钱和权!(这只是古代战国时期,底层士兵很少有家国意识的情况下存在的)。血液只会激发他的兽性。

    再者,脱产兵由国家供养,所有铠甲兵器都是国家提供,穿着的都是防护力最高的铠甲,用着的都是杀伤力最大的五四。非脱产兵有这个待遇?就拿西禁军来说,一两万奴隶,在上面有二十万精锐东禁军和三万国人组成的西禁军压着,有多少最好的铠甲和兵器给他们使用?

    大部分非脱产兵都是自备铠甲兵器,一个仍然从事着农业生产的人,并且农业生产是他的主业,这样的情况下他会耗费自己的资产去购置精良的武器么?肯定不会,要是有点责任心的估计买个九手长矛,再买点十手弓箭,十二手宝剑;那没责任心的,估计买都不买,要么用祖上十八辈传下来的武器,要么就扛着锄头去打仗了。反正前面有精锐顶着,顺风仗我就跟着混点人头好啦;至于逆风,我都不惧敌人的强大、无视我军的弱小,抱着如此大的勇气英勇的跟着主帅来到这个战场上列阵,壮我军声威。什么?让我去拼命?让我去陷阵厮杀?我都上了战场壮我军声威了,这就对得起我的那点饷银了,还想让我拼命?

    所以,只有脱产兵才能成为一个精锐士兵,不对,应该是说只有脱产兵才有成为精锐士兵的资格。

    但是,培养脱产士兵是要付出极其昂贵的代价的。

    假设我要培养一支十万人规模的脱产职业军团。

    首先,武器装备,一直职业十万人规模的脱产职业军团必须要拥有充足且完备的铠甲、武器。这些是要将战斗损耗和平时保养损耗算在里面的。最低也得十三万件铠甲、二十万柄宝剑、长短刀(战场上武器很容易砍怪,是最容易消耗的),十万个大小盾牌。

    按照先秦史料记载,一支一万人的军队里面有六千人配备弓弩,那么十万人就有六万人人配备弓弩,临近战国的汉朝二十万人配备五十万弓弩,那么六万人至少也得配备十八万数量的弓弩。以魏武卒得标准来看,一场战斗每名武卒必须配备五十支箭矢,那么这六万人就得配备九百万支箭矢,若是大型、旷日持久类似于陉山之战的战役,至少得配备四千万支箭矢才能。

    单论这些单兵装备,由于没有楚国铠甲数据,所以只能借用秦国史料,按照史料记载,秦国“赀一甲直钱千三百四十四”,以黄金来算,就是2.3两黄金,那么十万人,十三万套铠甲就得二十九万九千两黄金。

    正是因为铁质铠甲过于昂贵,所以即便是最为精锐的东禁军,也只有四分之一的精锐之士有铁甲穿,剩下的大部分是皮甲,身份地位的轻卒更是无甲(待会评论区放图)。

    宝剑、长戈、长戟、弓弩、箭矢等等武器因为没有史料记载,就不做叙述,但是折合起来造价跟铠甲应该大差不差。

    其次,粮食。距离战国时期最近的汉代人一天吃两餐,每人每月的食量(以粝米为准)大体是:丁男月食一石二斗,约今21公斤;大男(十五岁以上的男性)月食一石零八升,约19公斤;大女(十五岁以上的女性),使男(七岁至十四岁)月食七斗八升,折合13.5公斤;使女(七岁至十四岁)、未使男(六岁以下)月食六斗,折合10.5公斤:未使女(六岁以下)月食四斗二升,折合7.4公斤。

    根据居延汉简记载,汉帝国的边防军人驻防是执行似乎一天四升米,一个月21公斤,在执行任务时,一天的主食标准提高到六升米,一个月30公斤。

    有一名叫做“富风”的男子,岗位是执胡燧卒。他的妻子君以,28岁,每月由国家给予原粮二石一斗六升。富风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十岁,一个三岁,分别也能享受到一石六斗六升和一石一斗六升的原粮供给。此外,这个边防军家庭每个月还能得到三升盐的配给。

    居延汉简还记载了一个燧长的副食消费情况。燧长是五人队长级别的小吏,在当时被认为贫寒的职位,待遇也与普通士兵相差无几。根据考古学家陈梦家的考证,燧长每月俸钱为600钱到900钱。

    结果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官吏的岗位,一个月副食费就是二百八十六钱。其中七十钱被他用来买rou,二百一十六钱用来买菜。联系当时的rou价,燧长这个一个月就消耗了15到20斤左右的rou。另外根据记载,当时一头羊250钱,五只鸡180钱。

    你算算一支脱产的军队要多少消费吧,一天半斤粮,一两rou,那真是饿殍啊!

    那么距离汉朝最近的战国,以汉朝的标准,只算主食,一个职业士兵非战时一个月21公斤米,十万人一个月就是二百一十万斤米一年就是两千五百二十万公斤米。同时,这十万人肯定不能参加农业生产,那么其家人所生产的粮食肯定会少很多,粗略计算,加上其家人生产的减去其消耗的,相当于这十万人又得多一般的粮食消耗,也就是三千七百八十万公斤米。

    近代学者有研究得出汉代人均年产302公斤(研究的是704市斤)粮食,除去水分,加上时间差距,砍去百分之四十,按照这里就按照人均年产211公斤算,一户四人就是844公斤,除去三分之二的自己就用(史料记载汉代一户生产粮食可以供一年半使用,那么也就是三分之一盈余),那么一户一年可以上缴253公斤。如此换算,一支十万人职业军队不打仗,光训练,就得消耗十四万九千四百零七户所生产出来的粮食。并且,这还是在最为理想条件下,即没有天灾、没有运输途中的损耗,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得出来的结论。

    若是加上运输损耗,按照古代百分之五十的损耗率,那么支持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必须要二十九万八千八百一十四户生产的粮食支撑。

    按照最高估计,战国人口三千五百万、楚国一千万(吞并越国之后)的人口来算,平均四人一户,再除去封君、贵族王族以及不事生产的官员、流民,楚国最多拥有二百万从事生产的户数。这二百万户上交的粮食除去供养王族、封君、贵族、官员,顶多也就一百万户可以供养职业军队。也就是说,楚国最多可以供养三十万的职业军团,

    算到这,熊槐有些心惊,这还是派出了战争天灾等意外情况得出来的。

    现在楚国有多少常备军团?东禁军二十万加上西禁军五万!二十五万!快达到三十万的这个上限了!

    恐怖如斯,恐怖如斯。

    但是,也只是楚国是这个情况。

    原因也很简单,楚国不事生产的贵族封君过多,不断吸食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的献血。

    所以楚国这颗大树看上去高大,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营养供楚国这棵树枝繁叶茂。

    除去粮食,还有一个重要的消耗——辅兵,也就是民夫。

    还是以十万人军团为例子,这十万人都是职业军队,战兵,自然不可能去承担运输粮草辎重的任务,那么这些任务就得交给辅兵来做。理想化估算,一个辅兵支撑一个战兵的粮食运输,这就需要十万辅兵。

    再者,十万战兵行军作战,自然不可能携带铠甲,太重,那么必须有一个辅兵为他背着铠甲兵器,让这名战兵能够减少体力消耗。这就又需要十万辅兵。

    最后,十万战兵行军,所建造的营寨必然要坚固宽广,这就又得至少五万随军民夫。

    细细算来,最少五万二十五万辅兵。

    二十五万辅兵,又是二十五万张嘴。本场作战能够从各个城池取得粮食还好,若是远征,这粮食消耗又是呈几何倍数增加。

    想到这,熊槐脑中铲除封君的念头越发强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