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灭清之铁血驸马在线阅读 - 第七十四章:焕然一新

第七十四章:焕然一新

    经过周世显的一番调整,薛老二仍旧是总兵官,直接统领本部兵马和被打散重组的马化豹,卢九德所部一千余老兵,以及从两万纤夫中挑选出来的最为强悍的四千余纤夫,组成了一个混编营,周世显亲自命名为“天威中军营”。

    翁大杰,孔涛则是营官,两部兵马在补充调整之后,还是各五百余老兵,另外还各领两千多普通纤夫,组成“扬威”,“振威”两个战兵营,三个营总计万余大军,一起驻扎在了扬州。

    张洪,李大喜还有另外一个名叫郑虎的营官一起,各自领着五百余老兵,两千纤夫,组成了“武安”,“武勇”,“武耀”三个战兵营,驻扎在了应天府长江北岸,其中张洪所领的纤夫最为强悍。

    诸如此类,还有营官吴兴业领着的周世显麾下唯一骑兵营——“武奋营”,营官孙虎领着的周世显麾下唯一火器营——“金武营”,营官周通领着的的战兵营——“武英营”,三个营驻扎在了镇江府。

    至此,周世显手下新军各部基本上已经成型,以一个混编营,一个骑兵营,一个火器营,六个战兵营为主体,从京城跟着他千里迢迢奔赴南京的主要将官,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

    周世显也终于有了一支可以独当一面的野战军。

    不过,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大军的训练,补给,武器装备,都是周世显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养成一支强军,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军队的安置,本来就和原本的地方力量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两万五千余大军和随军的两万多家属,全部被周世显安置在了各州县的城郊,基本上以营为单位,分散在了三府九个州县。而他们的营地建设,粮饷供应,以及配套的武器装备,军服帐篷,名义上则由南京朝堂统一拨给。

    当然,户部拨下的款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根本不能满足大军的全部需求。更不用说,尽管这支兵马是驸马周世显亲自关照,亲自统领的,但那些经手的官员们,还是层层搜刮。

    一个战兵原本是以一年三十五两白银为最低标准的,骑兵则是五十两,但薛老二这个总兵官实际领到手的军饷,平摊下来,每个士兵一个月不到三两银子。

    这可包括了大军的所有费用,仅仅是住所,被褥,盔甲刀枪,就得每人二三十两银子。骑兵的战马消耗更大,特别是训练的时候。

    换言之,户部拨下来的银子,如果要满足大军的装备标准,就得饿死士兵们,如果要让士兵吃饱,他们手中武器装备就不能一用。若是军官们再贪腐的话,士兵们可能不仅得挨饿,还没优质的武器可用,更不用说保持高频度的训练了。

    这也就是明末将领总是养家丁的原因了,他们领到的钱,除了孝敬上官,自己贪污之后,就真的只能装备一小部分家丁,然后就是百余家丁带着上千甲胄兵器不齐的“农民”去打仗了。

    而如今,若不是倪元璐这个户部尚书重重把关,这支兵马恐怕每人二十两都不剩。两万五千的兵额,或许最后能练成一万人就不错了。

    大明官僚体系深入骨髓的腐败问题,根本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有能力的大明武将,要把一个能战善战的边军士兵每年所需的最低军饷定在七十五两白银了。因为其中的一大半,都是要被搜刮的。

    不过,无论如何,这个时期的野战军,训练和维护的费用是极高的,十万的常规部队,一年至少需要四百万两白银,才能保持训练和作战,而大明要确保自己的安全,至少需要三十万这样的部队,由此也能知道崇祯的辽饷为什么屡屡加征了。

    而且,以大明的财政体系,国库每多增一百万/税,至少得有三四百万先进了官绅们的口袋,辛苦收上来的税,能有一半不被各级官员贪污就好了,而那些不被贪污的钱粮,发到军队中,能有一半到普通士兵手中,就算是万幸了。

    这也就是大明的财政问题,或者说,大明的几十万军队,为什么屡屡战败的原因了。周世显必然是要改革的,但还是那句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并不是他一时半会可以解决得了的。

    好在,他还有一百多万两热心的京城官员,朱家藩王被迫捐赠的军饷,在他重整南京朝廷的财税体系之前,这些军饷和户部拨下来的银子,足够他从无到有组建一支两万五千规模的强军了。

    应天府长江北岸的六合县南面,一间间新的泥瓦房正拔地而起,周围的许多农夫都来帮忙,而士兵们的家属,也在其中。

    张洪安排手下的军官带着新兵们列队训练阵型走位之后,便亲自来查看军营的建设情况了。

    最开始建的是士兵们的住所,如今就差盖瓦了,其他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有家室的和没有家室的士兵分别住在相对的两边,光棍士兵十人一间,有家室的独立一间。而住房情况也不一样,房租同样也不相同。

    这是周世显人性化的一面,也是他市场化的一面,他发那么多军饷,士兵的伙食也是免费,有家属的还供应基本的口粮,自然要从某些方面收回点成本。

    但也仅此而已,他并不是为了当包租公,只要收回建设成本,分给他们的住所就不会再收房租了。

    周世显下令招人来修,而不是用士兵,是为了让士兵加紧训练,所以才让张煌言这个大军的总训导官和后勤总指挥使负责招揽各个军营附近的农夫,泥瓦匠,还就近从当地乡绅官吏的店铺中购买物资,花费不菲。

    当然,这也使得大军和这些地头蛇的矛盾有所缓解,既然有钱赚,那很多事情也就很好谈了,原本他们因为周世显强占了周围的不少抛荒地,心怀不满的,如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损失不大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其实,这些抛荒地原本就因为肥力不高,佃户逃荒和战乱等问题,许多年没有耕种过了。现在就算重新开始平整土地,肥田,前面几年的产量也不会高。

    但这些乡绅官僚们看着自家地被一群丘八占了,哪里咽的下那口气?若不是打听到了那是驸马的兵,恐怕就不是心怀不满那么简单。

    而周世显本着“应占尽占,能占就占”的原则,一点也没有客气。他知道这些人不敢惹他,也知道这个时代的社会运行准则,他是驸马,这就是最大的依仗,告他,就是告崇祯,李邦华也是他的人,没有谁的奏章能被递到崇祯的眼前。

    士兵们的营房修建好之后,被银子招募来的农户,泥瓦匠们还要修建训练场,以及被褥军服,武器锻造的工坊,修缮周围荒地水利的工作,周世显则打算交给新兵。

    没有经过满清的屠城,受到战乱和天灾的影响也比较轻,南直隶的人口依旧十分稠密,用工也便宜。在这样的时代,人是最不值钱的。

    除此以外,周世显还打算每一个军营修一个小学堂,到时候请传教士,工匠和书生来,把这些纤夫的孩子中,有天赋的一部分培养成官员,工匠和科技人才,那将会是一股永远忠诚于他的核心力量。

    而那些被褥军服工坊,荒地,是安置士兵家属们的地方,武器工坊,则是为即将请来的工匠们准备的。

    周世显可不是什么大善人,男人当兵,那就是当牲口练,女人干活,就当男人用,孩子学不成手艺,也读不了书的,就去种地,帮女人干活。

    土地虽然不多,只有一千多顷,但七千多有家属的士兵,平均每家都有能分到十几亩,产出除了交什一税以外,收成还是很可观的。

    他需要把养军的成本降到最低,并把这支军队的方方面面绑在一起,确保他们的忠诚可靠,也确保他们的战斗力。这些都是必须要做,土地还有更多,只是暂时没有借口抢而已。

    张洪看完营房的建设之后,又去了后勤队,几十个后勤队成员正准备到附近去购买物资,米粮盐rou,都在他们的采购范围之内。

    士兵们如今保持着三日一大cao,两日一小练的训练强度,需要补充足够的盐分和油水,这些物资只能从附近采购。甚至还有一些乡绅看到了商机,主动和后勤队总管联系,要定点供应的。

    视察了一圈之后,看着焕然一新的军营,张洪心里很满意,然后便喜滋滋地回到了被暂时用作训练场的抛荒地,各级军官正在协调那些新兵站队列,走阵型。

    这些纤夫原本就有组织,纪律性也很好,现在虽然被打散了,但在军官们的军棍和口号之下,很快就适应了新的队伍,训练也进步极快,体现了纤夫作为兵源的优良性。

    就是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军服,除了一些刀枪和盔甲以外,其余的装备都没有下发,士兵们还是穿得破破烂烂的,看起来还是缺点什么。

    “营官大人,张总训导官来了。”张洪的亲卫忽然来报。

    张洪一听,微微一怔,然后立即转身,朝着张煌言来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