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铜人图在线阅读 - 第50章姥姥家里论是非,金占地人盼复归

第50章姥姥家里论是非,金占地人盼复归

    铜人图第50章姥姥家里论是非,金占地人盼复归自成武至巨野杨楼村弃疾姥姥家,三人均不熟悉路,好在成银一路问个不停,走得极为顺当,辛赞不由大是称赞。成银笑道:“我这是跟你家大嫂学的。她常说,鼻子下面有嘴,勤于问路,走向哪里都不打怯。”

    成银是弃疾姑姑的小叔子,他与辛赞说话时“您家大嫂”便是指弃疾的母亲,‘俺家大嫂’便是他自己的亲大嫂——弃疾的姑姑翠娥了。跟弃疾说话就更简单,直接就称呼‘你母亲’、‘你姑姑’。三个人在一起惯了,这几个称呼在成银嘴里叫来叫去,各人都知指谁,更知是与谁说话。

    成银道:“您家大嫂虽说识字不多,从前也没有出过远门,但她胆大心细,最有主意,再难再大的事要做都是一句话。我家大嫂识字多,看起来虽然柔弱,却也和您家大嫂一样,骨子里极其刚强。文郁大哥与我哥哥这次出门在外,开始时不让两个大嫂跟着,也是怕跟着吃苦受罪。后来她俩与二叔二婶非要跟着去,两个大哥虽开始不愿意,但答应以后都看起来心里轻松多了,终究是出门在外不容易,一家人能相互看护。”他嘴里所说的二叔,便是辛赞的二弟,弃疾的二爷爷。辛家几口人为大宋舍生忘死,既见亲情,更见忠勇,成银向来感动敬服。

    弃疾则听得异常认真。他三岁时父母便自远去,以至于心中对双亲的音容笑貌毫无印象,此时听成银叔叔说起,便如能见了父母亲一般。

    说话间便走了七八十里路,天将酉时,到了成武巨野交界的大谢集。此地常有商贾来往,颇有几家客栈,便决定住在这里。弃疾只道姥姥家当天便到,没有想到中间还要停脚,不禁有几分失望。进店略有迟疑,成银心里明白,安慰道:“到你姥姥家,还有好长路程,若要赶到夜晚,她老人家接待食宿好不方便。”弃疾咬咬嘴唇:“我自然明白,就是太想姥姥了。”

    当真是十里不同俗,与在成武县城喜好喝羊rou汤略有不同,这里却更兴喝罐子汤。比起羊rou汤来,罐子汤里羊肚、羊肠、羊肝、羊肺等杂碎多些,却是一样香辣开胃,别有另一番滋味。

    三人翌日一早赶路,不到午时到了杨楼村。这是一个有着四五百人的小村子,杨姓较多,弃疾姥姥家却是姓孙,就在村子西南头。三人一进村,便围过来许多人,虽不认识,却也热情问询从哪里来,到谁家去。

    弃疾好久不到姥姥家,上次来时还不大记事,此时只如初次,所以异常激动。“自己最后一次随母亲来,一进村便偎过来好多人,母亲辈分长,有的上来叫四姑姑,有的叫四姑奶奶,好是亲热。母亲不停地回应着,好久才到姥姥家门。只是那时还不太记事,那情形连同母亲的身形、姥姥的家门,都有些模糊不清,但在恍恍惚惚的记忆里就是如此。”想起了母亲,眼眶不由得湿了。

    随着一句“三奶奶,弃疾兄弟来了”高声传进院里,不一会儿姥姥颤颤巍巍出现在大门口处,满眼期待朝着闹哄哄而来的人群望去。只见最前面一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被簇拥着急匆匆走上来,身材高挑,与女婿文郁有着十分相似,亲家翁辛赞后面跟着,不用说这孩子就是弃疾。看看来得近了,上去抓住了手,眼含泪花,嘴唇抖动,上下打量着,半天才说出话来:“这是弃疾,还是三岁之前来过几次,每次来都还住些日子,可惜你那时还不记事。老长时间不见,都长这么大了,快进家喝水吧!”

    弃疾痴痴望着姥姥,突然感到难以名状的亲切,顿时哽咽无声,没待叫出口来,眼圈先自红了。将头垂在姥姥跟前,半天才叫出一声“姥姥!”

    姥姥家院子挺大,但房屋却不多,只有堂屋四间,东配两间厨屋,其余再无房屋,茅檐低小,正是最普通不过的农家。院落不甚宽大,却也开敞平坦,西南角一棵大槐树上槐豆挂满枝桠,树下掉下来的也颇为不少。弃疾记起上一次来时,自己捡吃槐树豆苦得直咧嘴。此时触景生情,当年的模糊情景也在心目中逐渐清晰,痴痴望着姥姥家里一草一木,都有着说不出来的亲切。

    邻居有的是姥姥本家,有的是多年的近邻,都进屋嘘寒问暖,说来都是格外的亲近。成银看屋里拥挤,在院子里左右无事,见麦秸垛顶泥皮脱落,院里正好有一堆土,索性来泥麦秸垛。

    姥姥看到成银忙活,摆摆手道:“他二叔别干!这两天他二舅正待要泥,你这下抢着干了,他人细发,会觉得自己怠慢了,几天不自在。”扭头向辛赞道:“家里幸亏这几个侄子还有各家几个孩子,对待我是真好。你们见到清于文郁时,也让他两口子放心。”清于正是弃疾母亲名字,家里没有男孩,四姐妹中,数她最小。

    那边成银却笑道:“都知道二哥几个人照顾您很周到,我庄稼活干惯了,如今老长时间不干,看见了有活手就痒痒。”望着麦秸垛,回想往事曾经,骄傲来去,当年最拿手的手艺就是割麦子。想起来那时麦收时节,隐约在千军万马的收割大军里,躬身进退,迎风慨叹,别有一番滋味,不由痴了。

    屋里姥姥叹口气,向辛赞道:“清于若不是离家千里遥远,定会时不时就来娘家。她从小胆大心细,走哪都不胆怯。八岁时去南边二十多里远董楼村二jiejie家,自己收拾好包袱说走就走。去时想送什么一样不落,回来想要什么一点也不推让,早去早回,干脆利索。太阳还老高,人家就背着包袱回来了,哪里像八岁的孩子?那时这里还归大宋管,世道也好,若是像现在兵荒马乱,再大上几岁也不敢啊。她在家里最小,从小得几个jiejie疼爱照顾,按常理该是最娇,可就是从小泼辣得很。”众人听姥姥说到弃疾母亲,都是啧啧称赞,又听说到这里成了金占之地,都是郁闷不已。

    在我华夏历朝历代,大宋虽上承五代之乱,武功亦不甚强,文治却臻鼎盛,甚而至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靖康之难后,淮河以北沦为金占之地,虽然多用宋人,尽延旧制,但毕竟时移世易,世道离乱,与之前大相径庭,大宋遗民心里都常常是恨恨的。

    弃疾看着姥姥颤颤巍巍的身形,看自己满眼亲情不尽,说起当今世道满腹惆怅,着实心疼:“爹娘常年不得回来看望姥姥,双方挂念自然不在话下,为了大宋,自是无从选择。姥姥对家乡沦为金占地极为怅恨,若没有金国入侵,又哪里有这么多骨rou分离?我定当将金虏驱逐出大宋之境,收复中原,还姥姥一个欢乐太平,骄傲自尊。”

    想起若无金侵宋一事,一家人定然可以亲人相守,享天伦之乐,弃疾由是更加痛恨金人入侵,誓有一天将其驱离中原。心中不由得更加立志坚定,意气奋发。

    弃疾扬头向姥姥说道:“我就要跟爷爷和成银叔到金国皇城找我爹爹母亲。”姥姥听了吃了一惊,弃疾自小就离开了爹娘,一家人能得团圆当然难得。但那里万里遥远,以后见面更没了时候,又增老大心事,只是说:“什么都不要紧,恁一家人在一起能互相照应就好。”

    虽是不速之客,入冬鲜菜不多,但这边二妗子送来萝卜,那边表嫂送来白菜,眼看送的就要用不了,姥姥便再往外推。特别是二舅专门出去撒网逮鱼,鲤鱼、鲫鱼、火头、泥鳅都有,活剥现炖,热辣生鲜。

    用完午饭,弃疾依依不舍告别姥姥。

    刚出了杨楼,辛赞向东边的离着两三里路的村庄一指,道:“那就是彭官屯,当年彭越出生之所。”虽然这里不久前爷爷刚刚提起过,辛弃疾听来还是颇有感触,不由多看了几眼,心里想:“原来这就是彭越家乡,那个游击之祖出生的地方,竟然离姥姥家如此之近。”

    再一想到姥姥,弃疾老大不舍,频繁回望家门。成银看着不禁感叹道:“我自小就觉得,无论自家还是姥姥家的院子,总像是栽着一棵桩,桩上的长链子永远拽着心。特别是每逢回到青山村里,那里祖宗在野,至亲在堂,风里都是家的味道。”成银平时话不多,此时此刻突然大有感慨,辛赞与弃疾都是心有戚戚,毫不讶异。

    成银感慨一来,竟然打不住,“沈溪章潇两位老人家,生在明门显家,满腹经纶,见识非凡,寻常自是不能比。但我两位大嫂,甘为大宋抛家舍业,能倾其所有,竭尽全力,也是了不起的女英雄,令人好生敬重佩服。”

    因为父母离开的时候,弃疾很小,所以辛赞成银很少在他跟前提起。今日弃疾长大后再进姥姥家门,旧情故事讲得多了,爹娘才在弃疾心中愈加清晰,也愈加想念了。

    辛赞向成银说道:“我们也到青山家里看看恁家人。”杨楼往东二十多里的青山,便是成银的老家,辛赞的闺女,嫁了李成金,即是成银的嫂子。成银摇摇头:“不久前我刚抽空过来看了,每次见面都说哥嫂下次要回,总是不能兑现。今日若再回时,难免再增老人失望。索性等自会宁带回来哥哥嫂子的消息,也好说些。”

    辛赞听了不由心酸:“我把媳妇、女婿都派出去,实是对不起媳妇娘家、闺女婆家两家亲家。”

    成银赶紧道:“伯父千万不要如此说,哥哥嫂子和我,连带家里老人在内,哪个不是心甘情愿?其实这件事上,老辛家付出更多,大家都是称赞敬佩。”辛赞点点头:“恁两家都通情达理,更是心怀忠义,老辛家有幸结下如此好亲事。那就不再多说,再说反倒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