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在线阅读 - 617 上朝

617 上朝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正文617上朝对于魏征来说,有李世民这样一个气量如海、从善如流的皇帝,他的刚正、敢言才有用武之地。

    换做别的皇帝,他早就被“咔嚓”了,哪还来的千古君臣佳话。而且李世民越贤明,越说明魏征当年弃暗投明的正确性。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李世民很伤心,五天没有举行朝会。

    可是没过多久,李世民却下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让人把魏征的墓碑推倒并砸毁,并且解除了自己女儿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魏书玉的婚约。

    魏征死后不久,李世民就这么大变脸,实在匪夷所思,有人不免就会认为李世民这么多年标榜的心胸宽广,虚怀纳谏,是不是装出来的?

    “轰隆!”

    皇城大门打开!

    李恪跟随诸臣一众鱼贯而入,踏入朱雀大道,进入皇城。

    整个皇城沿着朱雀大道的对称体,只要是朱雀大道左边有的,右边必定有一个与之对称。

    走到朱雀大道的尽头,一个巍峨的建筑出现在众人面前。这是整个大唐权力中心太极殿!

    众臣分文武依次排好,李恪依旧站在太子和魏王的后面。

    少顷,李世民便出现了。

    “皇上驾到!众臣早朝!”

    见李世民出现,众臣纷纷躬身行礼。

    唐朝臣子拜见陛下不行跪礼,甚至上朝的时候还会给身体不好或者资格深厚的大臣准备一个胡凳,至于见了皇帝三跪九叩,那更是明清才有的事儿。

    唐朝在见了皇帝要说些啥,也没有什么规矩。

    贞观时期,李世民手下有一大批能人贤臣,所以办公的的效率非常高,一件件的政事很快处理完毕。

    没过多久,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案牍,看向朝臣。

    所有朝臣也纷纷放下手中的政务,聚精会神的望着龙椅上的李世民,因为他们都知道是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房卿!制造的那些打井工具分发的如何了。”龙椅之上,李世民朗声问道。

    “回禀陛下,长安周围各道都已经分发完毕,纷纷组织打井,其他的北方各道正在派送,至于南方诸道由于位置遥远,发生旱灾的可能性较低,微臣只是将图纸送过去,责令其在当地自行打造,其他北方各道也照例进行。”房玄龄应道。

    什么样的臣子,最让皇帝喜欢?

    当然是忠诚有责任感,能按最高标准完成皇帝下达的任务。

    毫无疑问,房玄龄就是这样的臣子,所以他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还是房爱卿考虑周到!”李世民点头赞道,如果都让朝廷出钱铸造,那得多少窟窿往里面填。

    “这一次我大唐能够发动官兵战胜旱灾,实乃恒古未有的大事,必须重赏,对于这次参与赈灾的十六卫官兵,每人记上一功,加赏三个月俸禄。”李世民大手一挥道。

    “多谢皇上!”军方大喜道。

    大唐的军功价值很高,十六卫官兵那就是将来退役回乡,至少能够多得一份永业田,再甚者当个里长也不是多大的难事,不过在想往上爬,那就需要更大的战功了。

    民部尚书戴胄嘴角一抽,这一次户部又要出血了,不过这个钱戴胄花的并不心疼,反而很很爽快,因为如果关中旱灾没有控制住,恐怕户部要花费的钱财百倍也不止。

    戴胄原是大理寺卿,因政绩突出,被身为了户部尚书,他原来的大理寺卿由少卿孙伽伏接任,孙伽伏可是前隋第一任状元,同时也是李恪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他的升职,意味着李恪在朝中的力量又增长了。

    李世民停了停,眼神看向李恪,温声道:“汉王李恪进献抗旱打井之法,可谓是这次抗旱救灾的第一功臣,诸位爱卿觉得应该赏赐汉王点什么呢?”

    “启禀父皇,抗旱救灾乃儿臣分内之事,就不用赏赐了…”李恪拱手道。

    “那怎么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赏罚分明,才是朝廷能够正常运行的根本所在,诸位议一议,以汉王的功绩,应该如何赏赐?”李世民不容置疑道。

    李世民话音刚落,群臣们便开始议论纷纷,但议论半天还是没有议论出结果来,毕竟李恪以贵为亲王,以达到封无可封的地步…

    既然爵位无法提升,那就只有在别的物质上给与补助了。

    皇帝赏赐的物质一般为礼服、豪车、璧玉、黄金、粟帛、土地等。

    “父皇不必为难,随便赏赐儿臣点什么就行…”

    李恪见群臣对于赏赐自己点什么,迟迟没有结果,便忍不住开口道。

    李世民沉思片刻,便朗声道:“汉王李恪抗旱有功,赐衮冕、金辂、双璧、黄金六千斤。”

    衮冕,古代王公贵族的礼服和礼帽;金辂,以金饰身的车。

    李恪闻言憋了憋嘴,衮冕、金辂、双璧、黄金六千斤,本王会差这点东西吗?

    聊胜于无吧,李恪心想到。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李顺尖锐的声音响起,按照以往的惯例,这就是李世民退朝的例行问句,就像是平常在大街上熟识的人问一句你吃了没一样,群臣都已经收拾东西,准备退朝办公。

    “儿臣有事禀奏!”一个声音打破了朝堂多年的默契。

    众人循声望去,才发现出声之人是刚被赏赐的李恪。

    “哦!”

    李世民诧异的看着自己这位儿子,他知道自己这位三子,在远征突厥之后便开始避嫌,上朝这种大事都是能躲则躲,即便躲不了,在朝上也是基本上不发表任何意见…

    只有在李世民主动询问的时候,才会发表自己意见,但他却从未小看李恪,他知道李恪是自己诸位皇子中最有能耐的那位,如果不是李恪是庶出,李世民会毫不犹豫的立李恪为太子!

    今天他破天荒的主动奏报,肯定事情小不了。

    比如前段时间奏报的亲近结婚的危害,以及这次的抗旱新工具以及抗旱新办法。

    “恪儿!有何要事相奏,快快讲来!”李世民一脸严期盼的望着李恪,看他这位三子这次能爆出什么天大的猛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