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三年后(二)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三年后(二)

    陆逊是一个很神奇的人。

    真要论用兵吧,历史上的陆逊也好,这个时空的陆逊也好,用兵总给人一种扭扭捏捏的感觉。

    他能通过自己的战略安排,通过自己的战术指挥,获取一场在计算之内的胜利。

    但同样,因为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自己预期的敌军反应,陆逊用兵就会变得非常的谨慎,往往不能全其功。

    历史上的陆逊,夷陵一战没有擒获刘备,还可以是为了应对曹魏的威胁,不得不放虎归山但石亭一战,陆逊被贾逵虚张声势吓退,打赢了曹休却没能改变淮南地区的对峙格局,就显的有些家子气了。

    石亭这一战,不过是扭转了彼此之间的对峙局势,从曹魏压制东吴变成了双方势均力敌而已一战灭了曹魏数万精锐,却没能顺势占据淮南,这场仗打的,其实根本没完成战略目的。

    而这个时空的陆逊,其实也没好到哪儿去,同样是坑了一把曹休,但最终只占据了半个汝南郡,后半段打的扭扭捏捏的,硬生生的让曹休缓过来一口气,守住了汝南北部。

    虽然东吴现在已经占据了整个汝南郡,但这个不是陆逊的功劳,而是局势变化的原因。

    可你要陆逊用兵水平不行吧这也不对。

    历史上的陆逊,镇守南郡,硬生生的逼得曹魏在荆州方面不敢南下,荆州发生的几次大战,还都是陆逊主动进攻.虽然没有什么收获吧,但曹魏处在战略防守位置也是事实。

    而这个时空,虽然手段不太光明吧,但陆逊确实也在一路往北发展,如今在兖州南部跟徐庶打了一个不分上下,甚至隐隐有压过徐庶一头的意思。

    顺带一提,他儿子陆抗,其实跟他差不多,都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劳,但只要往那一戳,对手就毫无办法的存在。

    这只能明,这对父子,其实都是战略眼光极其出色的存在,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占,什么地方是可以放弃的。

    如今的陆逊就是.他不想放弃兖州南部的四个郡国,纯粹是出于战略考虑,知道这几个地方的重要性。

    因此,哪怕是陆逊的做法,跟孙权本身的预想不符,陆逊也依然会去做。

    只是,陆逊这么做,势必不会得到孙权太多的支持,甚至有可能,孙权还会因为陆逊的行为,引发一些猜忌.但陆逊不得不这么做。

    他必须考虑到将来可能出现的局势变化。

    本来吧,陆逊还是压力挺大的,但是.当时间来到了现在,局势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大吴嘉禾七年,也就是蜀汉的延熙八年,曹魏的景初四年九月,曹魏子曹叡因病,逝于邺城昭阳殿。

    这一突然的变故,导致下风云再起。

    哪怕是再迟钝的人都知道,随着曹叡的病逝,下恐怕又得再起争端了。

    而陆逊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上奏给在建业的孙权,请求回朝叙职,商议接下来的作战应对。

    但.不到十,陆逊就接到了孙权的圣旨。

    原地待命,自行决断。

    原地待命,表示孙权并不需要陆逊立刻返回建业,商量接下来的战略布局,同时也意味着,孙权并没有要趁着这次曹叡病逝后的局势变化,做出什么改变的意思。

    而自行决断.这就等于是给了陆逊授权,允许陆逊在关键的时刻,像上次兖州之战那样,如果遇到好的机会,还是可以自行出兵的。

    但,仅限于动用淮南和青徐两地的兵力,并且,不会有后续的其他支持。

    也就是,孙权给了陆逊一定的自主作战的权利,但是吧,仅限于规模作战,就像上次兖州之战那样,钻点空子,占点便宜可以,发动大战不校

    一时间,陆逊拿着这样的圣旨,还真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陆逊在这边为难惆怅,而大汉这边,显然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

    诸葛亮以大汉丞相的名义,再次召集各地刺史进京,在长安议事。

    大汉休养生息了近三年的时间,碰巧又遇到了曹叡病逝这样的好时机,如果不顺势做点什么,那就太对不起这么好的局面了。

    诸葛亮又要北伐了,而且这次,诸葛亮的目标,就是直取邺城,覆灭曹贼。

    可这事儿吧.有点麻烦。

    这次,连庞统都不太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计划。

    原因吧,其实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条件不成熟。

    是,你别看,现在大汉一家势力独大,外部条件也是大汉采取攻势,魏吴两国主守.可在大汉内部,事情也一样不了。

    而且这事儿的源头,也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

    三年前,历史上本该病逝五丈原的诸葛亮,活蹦乱跳的发动了兖州之战,并且一战击溃司马懿,把曹魏赶出了中原。

    这个时空的诸葛亮,并没有因为殚精竭虑于国事而cao劳过度,身体状况虽然不算太好吧,但也不至于太差,还能有心思考虑一下其他的事情。

    在平定了兖州之后,诸葛亮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尽快的恢复兖州的民生,让百姓尽快的安稳下来生产劳作。

    另一件事诸葛亮要对吏治进行一次比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

    其实吧,诸葛亮不太想在下还没有彻底平定的时候,就开始动手改革的就如早年诸葛亮和张溪过的那样,下未定,贸然改革朝政,因疵罪了下士族,对夺取下并没有什么好处。

    因此,本来诸葛亮是打算在平定下至少要在解决完了曹魏的威胁后,再动手改革朝廷的用人制度的。

    但是吧.随着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再搭配上曹魏那边盛行的“赎罪钱”制度造成的危害,让诸葛亮终于是看清了,如今的世家大族,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存在。

    而曹魏所属的河东,河北地区,世家大族林立,那边的世家大族影响力又极大,如果不能再收复这两个地方之前,大汉做出相应的吏治和人事改革,将来即使能河东和河北的收复,这些世家大族依然不会太消停的。

    诸葛亮思虑了很久,他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趁着现在大汉强势,兵威正盛的时候,把规矩先定下来,省的将来麻烦。

    当然,诸葛亮也没想着一步到位.以如今世家大族的影响力,这就不是能一步到位的事情。

    诸葛亮想的,不过是采取一些措施,先限制住世家大族的权利,为下平定后的大改革打好基础而已。

    因此,诸葛亮先是联合了御史台的御史大夫虞翻,两人一起上奏子刘禅,请求他派出御史台的侍御史和直御史们,巡查地方,考核吏治。

    这是御史台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吧,这些年里,大汉的重心一个在北伐上,另一个在迁都长安,稳定政局上,御史台的存在感极其微弱。

    这让虞翻这个御史大夫非常的不满.每次只能逮着一些朝廷京官的错误开喷,能喷的地方少不,这些京官谁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不起的降职罚俸而已,伤不到什么汗毛。

    而这次,诸葛亮主动找到虞翻,提议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吏治考核,虞翻想都没有想的,就答应了。

    御史台的责任,就应该是监察百官,核查吏治总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而刘禅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嘛.当然是想都不想的直接同意了。

    相父要做的事情,那肯定是对的,也是为了我这个当皇帝的好.有啥不同意的。

    更别,这次相父还是跟御史台的虞大夫一起上奏的一直以来,相父和御史台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目的就是避嫌,这次居然打破了这个惯例,那这个事儿,肯定是不聊。

    只要基于这两个前提条件,那么相父要做什么,那就让他去做好了。

    就这样,在大汉延熙六年的春节过后,大汉境内的第一次吏治核查,就这么开始了。

    虞翻往荆州,益州,云州,秦州,凉州,兖州,司隶七个地方都派出了直御史一人,侍御史五人,一共四十二人,核查地方吏治。

    如果只是单纯的核查吏治的话,事情还不至于太糟糕.真正要命的是,在这四十二位御史临行前,诸葛亮给与了这些御史大夫们风闻查事的权利,同时给与了直御史七洒动当地郡兵的权利。

    御史风闻查事,按照朝廷的惯例,被弹劾的官员必须暂停职务,避嫌待查也就是,侍御史查访地方的时候,可以凭借听到的传闻,临时免除一地官员的职位,一直到调查清楚为止。

    而直御史七人,掌握调动郡兵的权利这事儿就更加麻烦了。

    换句话,如果直御史觉得地方吏治腐败到了影响地方政权,需要调动兵力平叛的地步了.他是真的能调动军队来执行平叛任务的。

    这个权利,给的是非常的大的,大到但凡派出去的御史有点什么歪心思,都能造成民不聊生,甚至地方叛乱的结果。

    但是这年月的“民”,可不是皇权集中后的普通百姓,而是世家大族。

    “民”,在这个时代,可不好惹果不其然,在侍御史大量派出后,益州,云州,凉州,都有地方因为御史大夫巡查吏治而造成的叛乱。

    尤其是益州,益州治下的阴平郡,那是举郡皆反。

    这下可把益州刺史谯周给急坏了.特么这都叫什么事儿?!

    这两没更新的原因呢.找借口的法,是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开始收尾的最后一段情节,思考了很久。

    不找借口的原因:玩游戏玩嗨了。

    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