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科幻小说 - 解读科学奥秘,探索未知领域在线阅读 - 破冰船漂流389天后宣布噩耗:北极正在死去,怎么了?

破冰船漂流389天后宣布噩耗:北极正在死去,怎么了?

    综述

    你知道吗?我们印象中万里寒冰覆盖的北极,此时正面临灭绝之旅。

    浮冰数量持续减少、微小咸水气泡中的微生物信息越发微弱、仅剩的植物正在灭绝,这一切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北极正在死去!

    科学家曾组成探险团队驾驶破冰船在北极圈内漂流389天,他们看到冰山融化、冰柱崩塌,北极已经不再是那个被冰封的国度。你以为这对人类来说是好消息吗?不,恐怕一场新的灾难会因北极崩塌而迎面袭来。

    极地对全球生态的影响

    地球能在极低的概率下诞生生命,除了需要外部条件足够安全外,还得地球内部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山川、河流、草木、冰雪,有些物质或许相隔千万里,又或许对人类发展并无太大实际作用,但它们都是组成地球生态完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就拿南北极来说,大家印象中的南北极是什么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放眼白茫茫的雪面,这里气温普遍在零度以下,一年四季都有暴风雪降临,环境极其恶劣。

    相比于其他大陆肥沃的土地,南北极确实不适合人类生存,以至于现在极地除了科考队员和一些特殊族群外,基本上再也没有任何生命特征。

    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南北极对地球生态的巨大作用。

    就拿北极来说,北极对整个北半球的环境影响是巨大的,包括邻近的独联体国家,北美、北欧等。我们都知道北极常年被白雪覆盖,而白雪相比于海水来说对太阳有更强的反射倍率;可以说在整个极地地区,海冰与白雪的反射影响着辐射平衡。

    那如果有一天北极将要死去会怎么办?曾有不少科学家做过预测,如果说北极的冰天雪地全部消融的话,几乎我们现在熟知的所有大型城市如纽约、上海、伦敦、悉尼等都会成为水下城市;人类现有的生存空间会被无限缩小,如果我们没有学会如何在水下生活的话,那恐怕就离灭绝不远了。

    这还只是第一重灾难,大家知道在极低深冰之下封印着很多远古病毒,往年这些病毒在极寒的影响下陷入沉睡,但极寒却无法杀死病毒。

    气温,正如我们上文所说,极地地区一直以来都在持续调节全球气温,避免高温天气降临到我们身边。

    一旦北极消失,那全球气温将持续升高到何种模样,恐怕无法预估。记得在几十亿年前地球曾经历过几百万年的80度高温,或许北极的消失就是高温的开始。

    北极正走向灭亡

    看到如此严重的变化我们不禁想问一句:北极真的会走向灭亡的那天吗?从现有的调查结果来看,北极的冰川状态已经濒临末期了。大家对弗里德持乔夫·南森有多少了解?他是挪威著名探险家,因1888年乘“弗雷姆号”横跨北冰洋而闻名于科学界。

    之所以他在科学界的名声高于探险圈子,是因为现代不少科学家认为,弗里德持乔夫·南森当年为征服北极选择的探索路线具有极高的科考意义。

    该路线不但可以借助海冰中自然漂流力驱动轮船,减少燃料损耗,而且沿途中还有许多标志性的极地风景,适合科研人员的考察范围。

    于是在2019年9月,共20个国家80多个机构组成的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为重返北极搭乘上了“极星号”探险船,进行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北极科考活动。

    这次科考的目的是了解北极中部耦合气候的演变过程,还有观察北极环境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在北极漂流了389天后,极星号顺利返回德国,这次科研考察格外顺利,科学家带回来许多北极地区环境变化的关键数据,还有一个噩耗:北极正在死去。

    有科学家表示,这一结论根本不需要专业数据分析,他们用眼睛都能看到北极即将消亡的变化。

    例如在冰柱采集活动中,一般情况来说该活动需要特殊的的钻头仪器对冰层深处的冰柱进行采集,这些冰柱中包含着海水咸度、空气温度、又或者是其他微生物的信息,科学家一天要采集30个左右。

    可后来大家发现这一目标极难完成,那些被钻头打通的冰层融化速度实在太快了,别说30个样本,一天能采集过半就值得庆祝了。

    科学家对该情况非常焦虑,他们焦虑不是项目实验未能在预定时间完成,而是全球变暖的恶果已经蔓延到北极。眼下极低生态正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任何微小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冰川融化持续加剧。

    结语

    一直以来,人类盲目的生产活动都在破坏着地球生态,尾气排放、二氧化碳浓度飙升,全球变暖持续加剧,连北极都承受不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正处于灭亡的边缘。

    这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如果北极真有灭亡的那天,人类文明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到时候仅剩下来的人类又该如何在地球上生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