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南望王师又一年在线阅读 - 第十五章 秋色连波

第十五章 秋色连波

    随着“韩”字的大纛慢慢的靠近大营,范仲淹与包拯也逐渐看清楚了韩琦的样子。在韩琦的两旁,种世衡和苏洵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在身后的两千两百名士兵的护送下,一起慢慢的走向了整个的延州大营。

    “大人,他们已经来了。”随员向着包拯和范仲淹说道。

    二位大人移步,前到韩琦身前迎接。韩琦一下子跳下马儿,走到二人的身前。

    “范大人,包大人,怎劳二位出门相迎。”韩琦对着范仲淹和包拯说道。韩琦本就是范仲淹的小辈,包拯本就是钦差,于情于理这个面子是给到了。

    “韩琦啊,盼星星,盼月亮,可总算是把你着一尊大佛给盼来了。你要是在不来的话,这么长的战线我可是一个人撑不了这么久的。”范仲淹说道。

    “范大人,老当益壮,怎么可能撑不住这小小的李元昊。”韩琦说道。

    “韩大人莫要轻敌,我与西夏打交道这两年来,并没有觉着他们是有多么的好对付。”范仲淹说道。

    “对了,晏殊老大人让我转告你一句,就在这一仗打完以后,你就可以回去东京汴梁了吧,就不要在这苦寒的西北边塞,在这里,大人真的就只是大材小用了。”韩琦说道。

    “先打完这一仗的我们再说。请进去吧。”范仲淹将韩琦请进自己的帅帐。

    韩琦走到那幅巨大的地图面前停了下来,看着战场上的敌我态势,不禁暗自夸赞范仲淹的军事才能,世人皆知范相公能握手中一支笔平定天下,写下那治世良策,却不知范相公还能拿起一把弓箭,射穿那滚滚胡尘。

    “范大人,你知道这次进攻西夏本来是夏竦夏大人挂帅前来的,可是皇上力排众议,就是要让我来,所以今天站到了你地面前。晏殊晏老大人可能在朝中撑不了多久了,皇上看着他,于心不忍。”韩琦对着范仲淹讲到。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先前不解晏相词中心意,再回首亦是词中之人啊。”范仲淹对着韩琦说道,“无可奈何花落去啊,似曾相识燕归来。我若是这归雁,宁愿将自己的热血洒在这天下的边疆,朝中的那些尔虞我诈本官早已厌倦了,本官现在就在这鄜延路抵挡住李元昊这头恶狼,此生亦是无怨无悔。”

    “范大人,这……”韩琦此时无言以对。

    “呜呜——,呜呜——。”帐篷外面的哭声不断,刚刚还在熟睡的婴儿不知为何被吵醒。

    “为何这大营之中会有婴儿哭声?”韩琦在这感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韩帅,那是我前来的时候,负责护卫的狄青狄将军救下的一个孕妇,就在昨天孕妇生出了一个大胖小子,现在的婴儿哭声也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包拯在一旁说道。

    “哦,包大人,那现在孕妇及这个婴儿要怎么办呢?”韩琦向着包拯问道。

    “这样,此次我回京城,将这对母子带回京城里面去,帮他们找个合适的生计。”包拯在一旁说道。

    “嗯嗯,这样做再好不过。”韩琦点头道。

    这时,门外的狄青走进帅帐大营,手里拿着一份刚刚收到的飞鸽传书,看着信囊上面的红色蜡块封记,他也没有直接打开,而是将之直接送往范仲淹面前。

    “范帅,我们先前的斥候部队已经收到了刚刚的情报,这时六百里加急文书,还请大人定夺。”狄青朝着范仲淹说道。然后将一个绑在信鸽身上的信囊递给了范仲淹。

    范仲淹打开信囊,里面一张纸上寥寥数句语言,看得整个范仲淹是触目惊心。

    “敌人的速度好快,李元昊没想到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以内集结这么多的部队,这实在是大大的超出了我的预想。”范仲淹将情报递给韩琦时说道。

    韩琦接过范仲淹递过来的情报,看了看,说道:“范大人,现在整个西夏这可以集结起十一万的大军,实在是令人觉着不可思议,不过,我们大宋西北边军大约有着四万五千余人,还有这一次我所带来的十万大军,这样在军力方面,我们并不比他李元昊差了多少。况且这一次我们还有绝对的后勤粮草优势,西夏已经被我们断绝商道多日,他们很多的东西都是自己所不能生产的。在如此的消耗之下,我有理由相信,李元昊这拼凑出来的十万大军必败无疑。”

    “韩大人,我们现在的十四万军队不可能全线出击,要是我们还是要如此的贸然行动的话,一旦延州失守,那么将带动整个关中地区的全线崩溃,到时候西夏就会兵出潼关,最终拿下西京洛阳,这样,西夏就足有可以和大宋和契丹叫板的底气了。”范仲淹说道。

    “那么,大人认为此次作战,我大宋可以出动多少的兵力?”韩琦在一旁问道。

    “我认为最多可以出动十一万,而且包括我们所有的骑兵,不到一万人的骑兵,将要全部投入战场。”范仲淹在一旁分析道。

    “范大人,你认为我们这次出兵应该?”韩琦在一旁问道。

    “我的西北边军全线出击,你找出四万左右的禁军驻守在我建立的营寨之中,而且驻守的军队要有着一定的战斗力,不能是一触即溃的那种。还有你这次带来的所有骑兵,全部划拨给我,你带来了多少骑兵?”范仲淹在一旁问道。

    “我带来了大约三千名骑兵。”韩琦回答道。

    “只有大约三千名的骑兵还是远远不够的,你留下一千名骑兵,你去调遣。你出兵六万从泾原路出发,我出兵五万从鄜延路出发。我在分兵一万骑兵给狄青,让他绕道到兴庆府,以骑兵佯攻西夏国都,我们在周围设下伏兵,待到李元昊的大军出动回援之时,我们就将十万大军全部压上,这样一来就足足可以全歼李元昊的大部分主力。”范仲淹向着韩琦说道此次作战的大体方略,这个方略范仲淹在得知朝廷将对西夏用兵之后,范仲淹就想到这个方略了的。在此期间,他并未对任何一个人说道这个方略。

    “大人,真乃妙计。”众人面面相看,皆流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众人这才见识到什么叫做“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好,我们就这样的去办。”韩琦在一旁说道,“包大人,还请你立马返回京城,向皇上说一声西北战端将开,希望朝廷能够做足充足的准备。”韩琦转身对着包拯说道。

    “韩大人,此次回京我想就在今日吧。”包拯说道。

    “可以,包大人,你那边注意安全,小心一些。”韩琦对着包拯说道。

    “范帅,你手下的大将可否借我一些,我让他们带领禁军冲杀。”韩琦对着范仲淹说道。

    “这是当然,韩大人,待会儿,我会让几个将领随你一起回到京兆府的。”韩琦对着范仲淹说道。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韩琦笑道。

    翻过崇山峻岭,视线来到远方的一座大山之中,这山中景象竟是漫山遍野的军营,军营之中战马嘶鸣,军营之中铿将有力,军营之中杀气腾腾。相比于大宋军营的整齐划一,这里的军营里面军士之间显得不是那么备受束缚,而是随意走动,不停的可以看见寥寥数人在一起讨论着不同的什么东西。

    一座营帐里面,李元昊坐在了皇座之上,对于马上天下的他来说,自己所经历的战争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千次百次,经验对于自己来说是最大的优势。周围的地理,自己是最知道的,在这个季节,周围的天时,相信自己也是可以占到。反观韩琦和范仲淹,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作战经验,两个都是从文官来担任主政一方的军政大员,封疆大吏。就连他们的上司夏竦也是一个不知道战争的文官,任用这些官员担任与自己对敌的将官,怎么说呢?李元昊在睡觉的时候都被笑醒过几次。

    全是文官带兵打仗,翻一番史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面是绝无仅有的。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似乎引用过一个纸上谈兵的典故,一个赵括,一次就可以把赵国送出四十万的军队。眼前的这两个人可是连赵括的条件也是不具备的。

    他们既没有出身在名门将庭,也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过各种各样的兵法,他们这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就足足与自己周旋了这么长的时间。

    想到这里,李元昊不禁有一点感觉到后背发凉,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更令人惧怕的就是,范仲淹在到任以后对自己的打击更是巨大。比如说,派遣狄青、种世衡、任福等将领不停地攻打先前自己从大宋掠夺得到的土地。自己可是对于这样的情况十分愤怒的。

    李元昊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面,首先是不要与这范仲淹硬拼消耗战,西夏能够出多少的人力物力,在李元昊的心里是十分明白不过的。但是你要说李元昊在面对范仲淹的时候是一直忍气吞声的也不一定,就在之前的狄青袭击西夏骑兵的营寨之时,他就是十分的愤怒,西夏可是很少会遇见这样的败仗的。

    杨守素在下面主持着这一场作战的会议,李元昊继续坐在自己的皇座上面思考着他的问题。

    杨守素遇见一个决定时看向李元昊。众位西夏将领的目光也投向了李元昊,李元昊看着大家,知道现在所有的将领,亦或说是这个国家的所有民众都看向了自己,等待着自己的一个答复。

    李元昊走到大臣们站着的旁边,一个巨大的沙盘就在他的面前,这个沙盘绘制的相当传神,不仅仅每个地方都极力的复原了各地的地形,而且让人看起来这就是一幅缩小的世界。

    李元昊看向面前沙盘上面的各种标记,上面有的标明了宋朝的军队驻地及数量,有的则是自己的军队位置。李元昊无情的将自己的两万人马的的标记插在了一个山谷之中。

    “诸位,我的意思我想我不需要仔细的赘述吧,你们都是久经沙场之人,原来我们没见过中原的渔夫是如何去钓鱼的,现在我们有幸,可以了解到钓鱼的全部过程了,希望我们打完这一场仗,我们可以到渭水旁边钓上几条中原的大鲤鱼。”李元昊和众臣说道。

    “皇上,现在我们没有这门多的兵力,我是想……”杨守素在一旁说道。

    “老大人,你不用说了。”李元昊打断了杨守素的发言。

    “你们就按照我所说的去办吧。”李元昊吩咐众人道。

    不一会儿,西夏的大营里面又变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场面。

    ——另一边的宋军延州大营里面。

    “包大人,不好了,刚刚那个孕妇死了。”随从向着包拯报告道。

    “怎么回事?你慢慢说。”包拯此时也是一头雾水,自己刚刚从大营里面回到自己的营帐,就听见了这样的一个噩耗。

    “包大人,情况是这样的,刚刚那位大娘做了一碗rou汤递给了孕妇,孕妇喝了几口不幸被呛到,就在被呛到自己咳嗽的过程中,下面出大红,抢救不及时,最终孕妇就撒手人寰了。现在就留下了一个婴儿。我们怎么办?”随从向着包拯问道。

    包拯走出自己的营帐向着孕妇所在的营帐走去,在孕妇营帐门口可以从远远地看见有着一群人已经在哪里站着了,一群人在那里围成了一个圈,在圈子的中央是孕妇的尸体,孩子则是被狄青抱在了一旁,刚刚孩子哭了一会儿,现在狄青抱着那个孩子,似乎乖巧了不少,也就没有发出了任何的声音,只是睡着了而已。

    看着包拯从一旁走过来,狄青抱着孩子走到包拯的面前,无奈的摇了摇头。

    韩琦和范仲淹刚刚从帅帐中走出,就看到了周围的这样场景,听了周围卫兵的谈论之后,不禁两人都觉着此事令人惋惜。

    包拯看着狄青怀里的孩子,心中亦是五味杂陈。

    “狄将军,你可知周围延州城中可以把这个孩子给养活吗?”包拯向着狄青问道。

    “包大人,这下官就不是很了解了,但是大人你一定要将他带走吧。”狄青恳求着包拯。“你也知道,现在马上就要打仗了,我们到时候是不是马革裹尸还不知道呢?怎么可能我们可以照顾的过来一个刚刚出生几天的孩子呢?”

    “这一路上面回到京城,本来就是一个赶着时间的,长时间的车马颠簸,这孩子怎么办呢?”包拯说道,“还有,这一路上面没有奶水,与其将之带回京城,不如就托付与延州城的百姓,或者京兆府的百姓人家,这样孩子还能活得下来。”

    “包大人,你就将孩子带回到东京汴梁吧。”韩琦从一旁走来说道。

    “韩大人,此话,你怎讲?这一路上面颠沛,赶路还要注意时间。要是在几天之内没有回到京城,皇上那边我也得交差啊。孰轻孰重,我希望大人你能够分的清楚。”包拯此时也是将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要是我们时间充裕,这孩子我一定带到东京汴梁,但是现在你们也明白,我现在要是将他带走,他就是死路一条。唯一的办法,就是托付给百姓,有奶水的百姓。”

    “包大人,这样吧,孩子你就先带走,这样吧,你给孩子喂一些米汤,这样孩子虽然还是会有一些饥饿,但是也不至于会饿死。”范仲淹在一旁说道。

    “范帅,这方法当真可行?要是可行的话,我就将他带回到东京汴梁吧。”包拯说道。

    “哈哈,还是包大人好说话啊,这孩子叫什么名字。”韩琦问道。

    “这孩子是从半路上救回来的,孩子他娘还没有给孩子起个名字,就已经撒手人寰了,孩子自然就是没有名字的。”狄青在一旁对着韩琦说道。

    “还请韩大人为这孩子起一个名字吧。”包拯则说到。

    “我?我怕我自己才疏学浅啊,还是范帅来起这个名字吧。”韩琦对着范仲淹说道。

    “这天下的榜眼竟然才疏学浅?这话可是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的啊,韩琦啊,你今年也有三十余岁了,现在给这孩子起一个名字也并没有什么不妥的,你就给这个孩子起一个名字吧。”范仲淹也在一旁说道。

    这是围着的数百名士兵一起看向韩琦,在这西北边塞之中,一个婴儿,一个希望。看着大家的眼神,似乎这个孩子就像他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大家在一起面面相觑,最终数百名士卒全部一起跪在了数位大人的面前。

    “请韩大人为这个孩子起一个名字吧。大人莫要嫌弃我西北男儿,待他长大以后一定会像我们一样戍守边塞,杀敌报国。”一名胆子比较大的士兵这样对着韩琦说道。

    “诸位将士,我韩稚圭,在此谢过西北边军的将士们的信任了,在此谢过数万将士的信任,在此谢过大家。”韩琦对着眼前的数百名跪下的士卒说道。

    “韩大人,这孩子你要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一旁的范仲淹朝着韩琦问道。

    “去拿笔墨纸砚来。”包拯对着随从喊道。

    随从将一套笔墨纸砚带到众位大人的面前,只见得韩琦此时拿起那只兼毫,顺畅的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这个孩子的名字。

    ——韩郴。

    没错,这就是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叫做韩郴。

    此时是庆历元年春天,正月二十九,在西北边塞的延州大营里面,一个新生的婴儿呱呱落地之后,那个婴儿也有了自己的名字。

    韩郴。

    “好名字,大家起来吧。”范仲淹对着面前跪着的数百名士卒喊道。

    “包大人啊,此次回京,望大人一定要将我们的难处报与皇上。希望皇上可以考虑一下我们的建议,对于西夏用兵是不能够cao之过急的。”苏洵在一旁向着包拯说道。

    “苏大人,这我一定会向皇上禀明的,还请你放心,请西北数万大军放心。”包拯对着苏洵说道。

    “好了,韩帅,范帅,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我立马回去收拾一些必要的行李,然后就打道回府了吧。我大宋的西北边疆就靠二位来守护了,二位大人,任重而道远。”包拯向着范仲淹和韩琦深深一拜。

    “包大人,回到京城,还望你讲这两份信件帮我回复给晏殊晏老丞相,和欧阳修一下,还望你能帮我捎去一下。”范仲淹将两封信件递给了包拯。

    “对了,包大人,这是我与范帅写好的西北平定边患策,还望你能转呈皇上。”韩琦又将一份奏折递给了包拯。

    “二位大人,包某定不负二位大人的重托,还望二位大人放心。”包拯接过信件和奏折对着韩琦和范仲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