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都市小说 -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新闻圈风云录在线阅读 - 第9景:《春明晚报》旁的记忆咖啡馆内

第9景:《春明晚报》旁的记忆咖啡馆内

    【影视剧本】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电视剧本版)

    作者:顾雪林

    第9景:《春明晚报》旁的“记忆咖啡馆”内

    (在“记忆咖啡馆”里,江一梅要求自己调制一杯埃塞俄比亚的苦咖啡,淳于兰也让她帮自己调制了一杯,她想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怎样的生活?喝着苦咖啡,江一梅打开了话匣子。淳于兰没想到,她们的谈话,竟然是从这样一个话题开始的。)

    江一梅:(对淳于兰说)“你看看这张照片。”

    (淳于兰接过照片看,照片上是一个梳着两根小辫的年轻的志愿军女战士,活泼漂亮、朝气潇洒。)

    淳于兰(问江一梅):“这是谁?”

    江一梅:“我姥爷的小meimei,当年在志愿军,是一名师部医院的卫生员。我是不是应当叫她小姑姥姥?”

    (这一下把淳于兰给问住了,因为她们家没有这样一层的亲戚关系。)

    淳于兰:(只好嗫嚅地应付着回答)“你mama应当叫她小姑姑,也许你是该叫她小姑姥姥。”

    淳于兰:(问江一梅)“你的小姑姥姥复员后在哪?”

    江一梅:(低声回答)“在浙江湖州的一家医院。”

    淳于兰:(顺口说)“哦,从志愿军卫生员复员后当医生了?”

    江一梅:(依旧低声回答)“不,她是那家医院的病人。”

    淳于兰:(很不解地问道)“什么?病人?”

    (江一梅看淳于兰很吃惊,接着说)

    江一梅:“我这位小姑姥姥当年护校毕业就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曾经护理过很多志愿军伤病员,还得过奖状。后来,在一次战略反击战役之后,部队上突然说她在战地救护伤员时失踪了。我太姥姥为此哭瞎了一只眼,到死都念叨着她的这个当过志愿军的小女儿。”

    (淳于兰听后震惊不已。然而,更让她震惊的还在后头。)

    江一梅:(接着说)“多少年过去了,当我们家人都渐渐把这位小姑姥姥淡忘的时候,有一天,我姥爷突然接到小姑姥姥一位老战友的来信,她说,我的小姑姥姥还活着,而且就在浙江湖州的一所医院。她因为在朝鲜战场上救护志愿军伤员劳累过度,并且受到伤员们牺牲的刺激,得了精神病,被送回国内治疗。但是,很长时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她的家庭地址,她只说自己17岁,是一名志愿军的卫生员。直到有一天,人们从她一直保存的一双旧布鞋的鞋垫底下发现一封家乡来信的信封,在经过各种曲折的调查后,终于和我姥爷取得了联系。”

    (淳于兰听到这,震惊得说不出话了。她们沉默了很久)

    淳于兰:(又问江一梅)“那后来呢?你姥爷和他meimei见面了吗?”

    江一梅:“见了,是我陪着我姥爷去的。在那家医院的一间大会客厅,我和我姥爷坐在沙发上,这时,有一位护士搀扶着一位满头白发的女病人进来,我姥爷看到这位女病人后一怔,迟疑了一会儿,突然,他朝女病人扑了上去,大声哭喊着‘meimei,meimei。’;而我的小姑姥姥并不为所动,她满脸皱纹,两眼发直,嘴里一直念叨着‘我是2师的志愿军卫生员,我17岁。’”

    (江一梅说到这时,眼泪汪汪地流下。)

    江一梅:(含泪接着补充道)“我当时带了相机,但我没有拍照片。我希望在我的脑海中,永远是小姑姥姥年轻时漂亮快乐的样子。”

    (听到这,淳于兰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一时陷入了沉思。)

    江一梅:“淳于老师,抗美援朝战争停战都快70年了,我们报纸的收藏版上是否可发一些抗美援朝的老照片?我很想把我小姑姥姥年轻时当志愿军卫生员的照片发出来,再配上一段曲折的故事。”

    (淳于兰的心情很沉重)

    淳于兰:(对江一梅说)“你讲的故事太震撼我了,你让我好好想一想。”

    (淳于兰喝着咖啡,很仔细地想了许久。这才抬起头对江一梅说)

    淳于兰:“照片可以发,文字就介绍到你的小姑姥姥立功受奖吧,现实中的结局太沉重,还是不写的好。”

    江一梅:(争辩说)“但是,这个故事很真实啊。”

    淳于兰:(很有城府地解释)“不是所有真实的故事,就一定要原封不动地搬到报纸上,报纸有时要考虑宣传效果。你还年轻,在新闻的道路上还要经过很多沟沟坎坎,你慢慢就会明白的。”

    (她得知江一梅爱看张爱玲的小说,又补充道)

    淳于兰:“张爱玲曾说过‘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她在《花雕》一书中说‘笑,全世界便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江一梅望着淳于兰,有些不太明白。)

    淳于兰:“我说的话,你不一定都要明白。有时,你只需要知道人们的观点,而不必都要搞个明白。正所谓:江湖一点通,说破不值钱。”

    江一梅:(显然还有些不服气)“我是希望人们不能忘记抗美援朝战争中那些曾经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

    淳于兰:(安慰她说)“奥地利作家阿尔德里奇曾说过一句名言‘抚平心灵的皱纹,等于青春永驻。’”

    (江一梅这次听完,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静静地听着和琢磨着,慢慢地喝着她的那杯咖啡。淳于兰很喜欢江一梅这样的年轻人,遇事他们不是固执到底,而是喜欢和你交流,喜欢倾听,喜欢思考。)

    江一梅:(抬起头对淳于兰说)“你觉得我们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是不是缺点什么?”

    淳于兰:(不客气地说)“你们最缺少的是生活的智慧。”

    江一梅:“那么,我们如何获得生活的智慧呢?”

    淳于兰:(喝了一口咖啡,慢慢地说道)“生活的智慧可以靠时间和阅历获得。当你花了足够的时间,有了足够的生活阅历,人情自然练达,世事自然洞明。”

    江一梅:(俏皮地)“唉,照你这么说,我们阅历有了的时候,人也老了。淳于阿姨,有没有让年轻人快速拥有阅历的方法?”

    淳于兰:(解释说)“当然有了,读书啊!读书是获取间接经验最好的方法。阅历是你的直接经验,要靠时间换取;读书能让你获取间接经验,只要有好的读书方法,你就能较快地获取间接经验。”

    江一梅:“书都是间接经验吗?”

    淳于兰:“所谓书中的间接经验,其实也都曾是作者的直接经验,都是作者靠时间和阅历换取的。读书,学习别人的间接经验,能让你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长。”

    (淳于兰说这番话时,她发现江一梅听得非常认真。)

    江一梅:“你在我这个年龄爱读什么书呢?”

    淳于兰:(想了想说)“时代不同了,我们那时喜欢读《谁是尼赫鲁的继承人》《赫鲁晓夫主义》《苏维埃人剖视》《斯大林时代》《第三帝国兴亡》《你到底要什么》《多雪的冬天》《血与沙》《基督山伯爵》《飘》《德伯家的苔丝》《当代英雄》《田中角荣传》等。当然,还有三言二拍和《红楼梦》。”

    江一梅:“你说的这些书,有些我连书名都没有听说过。”

    淳于兰:“这些书,有些在当时都是‘内部出版’,同学中谁搞到手,就拿出来在我们这些年轻人中传看。我们那时读书如饥似渴,找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像你们现在,每天生活在书海里。如今互联网发达,电脑、手机,可以让你们轻松地在博客、微博、微信中遨游,可以每天在各种网站获取海量信息,通过搜索找什么书也很方便,今非昔比啊!”

    江一梅:“现在书多了,我们反倒不知道该读哪一本了。”

    淳于兰:“我们当年,年轻人中有很多读书圈子,我们相互借书是很平常的事。我们那时看书很杂,生吞活剥。什么书都看。如今书倒是多了,品种也丰富了,但质量高的书并不多,要学会选书,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精品。”

    江一梅:(一脸的无助和困惑)“你说的这些我要慢慢消化。”

    淳于兰:(望着江一梅,笑着对她说)“我说的这些书,大多是我们那个年代看的。你们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应当看什么书,我还真需要好好想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