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风雨四百年在线阅读 - 第二章 第五节

第二章 第五节

    第二章第五节走上前台(二)

    战士就像钢刀,战争就是砺石。一场大战后,烈士们,自然再没有表现的机会了,活过来的人分成了两种:一种钢刀立刻卷刃,再也磨不出来,成了废品;另一种,磨过以后继续熠熠生辉,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它,就是干将、莫邪(ye)!

    荥阳之战后,证明曹cao是第二种,的确配得上英雄称号。

    让咱们再回顾一下荥阳之战。

    当时的战场在荥(xing)阳汴水。汴水就是汴河,发源于大周山的洛口,,向东流过中牟县的官渡,到开封南下入淮河。郑州西的这段汴河,历史上称作鸿沟,就是刘邦项羽大战后讲和的地方,自古就是兵家用兵之地;洛口地方还有大粮仓敖仓,夺得此地,后勤就有保障。

    楚汉相争的关键一战就发生在这里,所谓的《指鸿沟割地讲和》就是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势均力敌,议定以鸿沟为界,西属汉而东归楚;但是刘邦听从谋主张良的捭划,背信弃义穷追不舍,终于战胜项羽,取得天下,建立汉朝。

    这一年曹cao已经三十五岁,不但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出类拔萃,而且熟读兵书,能把《孙子兵法》十三篇背得滚瓜烂熟;此外,遍读史册,对于当年楚汉之争那段历史了然于胸。他在战争实践中,不但时时对照和参考已有的兵书和战例,还把心得记录成册。这一次讨伐董卓,他便想到了楚汉之争的鸿沟之战。

    不幸的是,十八路联军貌合心离,真个玩儿命干的只有曹cao、孙坚、鲍信三四个人。

    袁绍说他是盟主,誓做诸位的坚强后盾,并说,之所以把大本营设在河内(今日河南武陟县),就是为了威胁洛阳的董卓,实际就是支持西进的方面军,但是,按照《太公兵法》,不可轻易离开大本营,以免动摇军心(真能捏造!姜太公啥时候说过这话?你袁绍看过的兵书,难道曹cao就没见过?————别忘了在太学读本科的时候,闹新房偷新媳妇那次恶作剧,曹cao把你玩儿得灰头土脸儿不像人样。

    袁绍的弟弟袁术说,我负责供应南线联军孙坚孙文台的粮草后勤,为了糧道的安全,暂时就不向西派兵了,不过我的大军驻扎在鲁阳(今日河南鲁山县),对于保卫大本营侧后的安全,也很重要。

    冀州的韩馥说,盟主袁本初将军命我供应北线联军粮草,我还得分兵防备乌桓、鲜卑、匈奴南下捣乱,军力十分吃紧。副盟主兼联军司马曹孟德骑都尉,您就谅解在下吧,我会认真办几个道场,为您的军事行动祈福的,太上老君,三清真人,无量寿佛,善哉呀,善哉!

    曹cao气得两眼冒火,心想:你们这些人,心里什么鬼主意,当我不知道?害怕董卓力量大,想让别人先出头,趟趟浑水,然后见机而作;或者保存实力,或者互不信任,就怕出头的椽子先烂。如此这般怎成大事?就是这样忠于朝廷的吗?真想自己带头打过去,鼓鼓联军的士气,也别让痛恨董卓的朝野人士心里失望、脸上冷笑。可是掂量一下自己的军力,比比董卓那头,心里没有底气。

    要论战将,曹仁、曹洪、曹纯、曹休、夏侯惇、夏侯渊、于禁、乐进、吕虔,这些哥们儿、发小都够意思,既忠心耿耿,又是从小的打架好手,个个不含糊,就连自己的大儿子曹昂刚刚十几岁,也是嚷着喊着跟了过来,说是一定要见见世面,真是后生可畏啊!虽说他娘(刘夫人)哭哭啼啼不放手,曹孟德一席话还是说服了她,她那二小子不是也会跑了吗?(一般情况下,爹比娘狠心!)可是,自己的五千兵马,骑兵只有一千多点,新兵居多,战训不足,打起硬仗来,不知咋样?!

    曹cao心里正在七上八下,犹豫不决,一个鼓舞人心的大好消息报进营来:讨董联军南线主力孙坚,已经攻克阳城邑(今汝州),前锋部队进逼洛河南岸,洛阳城里人心惶惶,董卓已有弃城西遁迹象。于是孟德下定决心,命令亲兵快请公台军师来见,就说有火急军务商议。

    ‘公台’就是陈宫的字,看过《三国演义》或是京剧《捉放曹》的人,都知道陈宫和曹cao的关系,查对几种史书,可以落实,情况基本属实。

    事情是这样的:何进死后,董卓的胡作非为人所不齿,曹cao不愿被董卓收买,弃官出逃。董卓大怒,以朝廷的名义,画影图形四处缉捕曹cao。

    曹cao改了个假名,究竟是叫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史书没有记载,但是官服肯定不能穿了,扮了一个商贾打扮,胡子也剃了。虽说当时没有录像和照片,可那不高的身材、过于发黄的肤色、生动的脸型、灼灼逼人的目光,还是没躲过有心人,路经中牟县时,被县里一个亭长拿住。亭长不是厅长,而是当年汉高祖刘邦那样的官,相当于副乡级派出所长那样,捕盗、拿匪、解送犯人什么的,是他们的职责。这位亭长其实并没认出曹cao,他只是觉得这家伙胡子剃得不地道,先拿住再说。送到县衙,如果真是曹cao,那就发大财了,还可能升官,备不住一下子就升成县尉,那祖坟上可就冒青烟了;万一不是,那也没啥,活该这个商人倒霉。,狠狠吓唬他几句,敲他竹杠、诈几吊铜钱,放了拉倒!于是立刻带往县里。可巧,第一个碰见的是陈宫,陈宫可不是《三国演义》和《捉放曹》里说的什么中牟县令,而只是一个小小的功曹,管干部档案的功曹——叫做吏曹。他上面还有县令、县丞、县尉三层呢,自己至多就是股长级干部,比亭长硬气一点,就是紧靠着县令身边。

    陈宫在县衙里也算不太平常的人物,他一看绑住的‘商人’,已经认出了八成八是曹cao,于是就接过手来,让亭长先回去,说是如果查证属实的话,有你的大赏。

    真是不幸中的万幸,陈功曹也不是太庸碌的昏官,其人关心政局和时事,也不满董卓的作为,曹家门庭显赫,谁人不知?打从接到朝廷榜文那天起,就认定曹cao是一位大英雄,现在有幸相见,立刻摒退左右,二人来了一番长谈;孟德逃犯先是破罐子破摔,大骂陈宫无耻,‘竟然不分忠jian、助纣为虐,甘做董卓jian贼的鹰犬’,又说‘俺曹家几代都是心向清流,曹某人释褐之初,就在洛阳北部尉任上严惩了权宦蹇硕的叔叔,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今日被擒。杀剐随你,你领了董卓老贼的重赏,必遭天下人万世唾骂。’陈宫是不但不恼,反而推心置腹讲出了自己的心愿,最后竟是弃官不做,跟着曹cao一起逃走,准备参加曹cao的反董义军。

    万幸中的不幸,这个陈宫并不是一个好助手,更不是一个好谋士。至于《三国演义》中说的曹cao在成皋误杀吕伯奢全家,而且拒不认错,所以陈宫着意离开曹cao一事,史书众说不一;说有其事的,多是野史、别传、小说,但小可认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有关记述最为可信。因为“史书两司马”都是最严肃的史学家,他们搜集的史料最多,取舍最为认真,基本不夹杂个人好恶,也不刻意讨好帝王。何况宋朝离开三国时间久远,宋朝人物和曹cao并无直接利害相干。

    《通鉴》说,陈宫性格刚烈急躁,志大才疏,缺乏军事谋略,一直与曹cao脾气不和,曹cao后来的确杀人很多,特别是“挟天子令诸侯”以后,对东汉皇室欺压深重,引起陈宫不满。但他追随曹cao直到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cao怒杀九江太守边让,陈宫不只是不满,更是担心自己的小命,于是叛曹cao投吕布。吕布除了长得漂亮,个头儿比孟德高,方天戟比短手戟厉害,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差曹孟德远了去了!就是投刘备,投孙坚孙策,也比吕布强啊!

    可怜的曹cao,公元190年3月,手下的谋士只有陈宫,别说戏志才、郭奉孝还没来,程昱、荀彧叔侄都还没影呢!

    所以,荥阳一战,吃亏就是难免的了!

    [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