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两只老狐狸
就在这时,一个王爷忽然对慈禧问道:太后,关外怎么样。据老臣所知,朝廷和辽东军之间的和解都是暂时的,辽东军早晚都会进攻奉天,甚至占领整个奉天省。老臣想要知道,以朝廷在奉天的军事实力,能不能挡住辽东军进攻。
慈禧摇头苦笑道:你们都是大清的,对大清忠心耿耿,哀家也不怕告诉你们。辽东军的实力太强了,而朝廷的财力又非常有限,不可能在奉天组建太多新军。只要辽东军愿意,随时都可以占领奉天
要不然,这一次朝廷为了保住奉天,不顾颜面主动向辽东军妥协。
提出这个问题的王爷,先是眼前一亮,然后语出惊人说道:既然朝廷守不住,那就让北洋军去守。
袁世凯不是要扩大地盘去养军吗,我们就把奉天省给他。如果还满足不了袁世凯的胃口,关外三省全部给他都行,让北洋军出关给朝廷守住奉天。
妙这个办法好,关外就那么大,如果把北洋军调到奉天,同辽东军控制的辽东接壤。那辽东军和奉天之间一定会有一场龙争虎斗,而朝廷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其中一个反应快的大臣,一脸恍然大悟说道。
慈禧也反应过来,一脸若有所思分析道:根据情报,辽东军总兵力超过六万人,北洋军想要在关外立足,拥有和辽东军进行对抗的本钱,袁世凯至少要调过去三个镇的兵力。
北洋军一共有六个镇,去关外三个镇,山东再要两个镇,天津一带就剩下一个镇。等朝廷组建的两镇新军行程战斗力,整个京畿一带,禁军就是最强的军队。
至于出关的北洋军,在哀家看来,杨兴国和袁世凯都是充满野心得人。朝廷把两只猛虎放在一起做邻居,一定会上演一场龙争猛虎斗的好戏。
第二天,慈禧就派了一个重臣亲自到袁世凯府邸,将朝廷打算把东三省合并设东三省总督,并且由袁世凯推荐总督人选,然后抽调三镇北洋军出关,驻防东三省的想法说了出来。
由袁世凯推荐总督人员,就意味着朝廷把东三省军政大权拱手相让,送给朝廷。
再加上朝廷把驻军的权利也给了袁世凯的北洋军,只要袁世凯不直接谋反,他就是东三省的土皇帝。
好大一个馅饼,这是袁世凯听了这个提议后下意识的第一想法。
但袁世凯并没有失去理智,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袁世凯只需要一眼就看出朝廷这么做的用意。
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哪里有那么好的事袁世凯眉头一皱,忍不住冷笑道。
袁大人,你说什么坐在床边的钦差大臣看到袁世凯嘴巴动了动,但并没有听得太清楚,赶紧追问道。
袁世凯摆手回答:没什么
完了后,袁世凯也不给钦差正面回答,到底同意不同意朝廷的提议。
而是皱着眉头反问道:北洋军成立的初衷就是护卫京畿一带的安全,如果把北洋军调走了,京畿一带的安全怎么办
太后和几位王爷的意思是,由袁大人你协助,给朝廷组建两个镇的禁军。这两个镇的禁军人选,全部从满族人中间选拔。
好算计,把自己一脚踢开,然后再组建禁军,控制京畿。然后把北洋军调到东北,同辽东军作战,朝廷坐收渔翁之利迅速想明白朝廷整个计划的袁世凯,忍不住在心中感慨慈禧的狡猾和老谋深算。
可是,慈禧没有想到的是,袁世凯不仅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同样也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
既然朝廷已经不再信任自己,想把自己一脚踢开,那自己就不需要客气,抓住机会,好好算计一下朝廷。
很快,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出现在袁世凯脑子里。
朝廷不是让自己协助组建两个镇的禁军吗,反正北洋军有不少满人军官,而且还都是心腹。既然朝廷不仁,那就不要怪自己不义,把他们全部安查到禁军。
表面上看,两个镇的禁军只听朝廷的。实际上,两个镇的禁军却是暗地里听从自己指挥。
当然,这个想法只能藏在心里,并不能说出来。
解决完禁军,那就剩下出关的事。
朝廷不是想让北洋军出关和辽东军这头猛虎斗上一斗吗可以,正好自己也想正面见识一下辽东军战斗力。
但是,辽东军的总兵力毕竟超过六万人,三个镇的北洋军,就是全部集中到奉天,也不可能是辽东军对手。而关内剩下三个镇的北洋军又不能随便抽调,那就只剩扩编北洋军一个办法。
想到这里,袁世凯马上决定道:北洋军出关三个镇,太少,兵力刚好辽东军一半,根本挡不住辽东军全面进攻。如果朝廷能允许北洋军再扩充三镇的兵力,防守东三省,老臣有信心替朝廷守住奉天。
袁世凯不愧是老狐狸,几句话就把不利的局面改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只要朝廷同意自己提议,北洋军不仅获得了东三省的各种资源,还获得了三镇新军的编制,更重要的是,还能让朝廷出银子,朝廷出人,帮自己组建两镇新军。
至于朝廷想要看到的龙虎斗,出关以后,北洋军打肯定是要跟辽东军打一仗。
毕竟,消灭辽东军这个潜在对手,也是袁世凯一年多的梦想。
但是,打归打,朝廷绝对看不到袁世凯用六个镇的北洋军同辽东军拼命。
如果不是辽东军对手,袁世凯一定会第一时间命令关外六个镇的北洋军入关。
至于朝廷那时候的想法,手里握着十镇北洋军,十几万精锐,袁世凯一点也不担心朝廷敢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幺蛾子。
没有想到袁世凯已经把小算盘打到禁军身上的慈禧,为了彻底掌握京畿,几乎没有太多犹豫就同意了袁世凯要求。只是,对北洋军在关外扩军的事,朝廷只给袁世凯三个镇的编制,其他全部要靠袁世凯自己。
重生抗战老书重生之铁血战将,被封两年后终于解封,在起点,腾讯文学,移动文学同时上传,四百多万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未完待续。
慈禧摇头苦笑道:你们都是大清的,对大清忠心耿耿,哀家也不怕告诉你们。辽东军的实力太强了,而朝廷的财力又非常有限,不可能在奉天组建太多新军。只要辽东军愿意,随时都可以占领奉天
要不然,这一次朝廷为了保住奉天,不顾颜面主动向辽东军妥协。
提出这个问题的王爷,先是眼前一亮,然后语出惊人说道:既然朝廷守不住,那就让北洋军去守。
袁世凯不是要扩大地盘去养军吗,我们就把奉天省给他。如果还满足不了袁世凯的胃口,关外三省全部给他都行,让北洋军出关给朝廷守住奉天。
妙这个办法好,关外就那么大,如果把北洋军调到奉天,同辽东军控制的辽东接壤。那辽东军和奉天之间一定会有一场龙争虎斗,而朝廷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其中一个反应快的大臣,一脸恍然大悟说道。
慈禧也反应过来,一脸若有所思分析道:根据情报,辽东军总兵力超过六万人,北洋军想要在关外立足,拥有和辽东军进行对抗的本钱,袁世凯至少要调过去三个镇的兵力。
北洋军一共有六个镇,去关外三个镇,山东再要两个镇,天津一带就剩下一个镇。等朝廷组建的两镇新军行程战斗力,整个京畿一带,禁军就是最强的军队。
至于出关的北洋军,在哀家看来,杨兴国和袁世凯都是充满野心得人。朝廷把两只猛虎放在一起做邻居,一定会上演一场龙争猛虎斗的好戏。
第二天,慈禧就派了一个重臣亲自到袁世凯府邸,将朝廷打算把东三省合并设东三省总督,并且由袁世凯推荐总督人选,然后抽调三镇北洋军出关,驻防东三省的想法说了出来。
由袁世凯推荐总督人员,就意味着朝廷把东三省军政大权拱手相让,送给朝廷。
再加上朝廷把驻军的权利也给了袁世凯的北洋军,只要袁世凯不直接谋反,他就是东三省的土皇帝。
好大一个馅饼,这是袁世凯听了这个提议后下意识的第一想法。
但袁世凯并没有失去理智,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袁世凯只需要一眼就看出朝廷这么做的用意。
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哪里有那么好的事袁世凯眉头一皱,忍不住冷笑道。
袁大人,你说什么坐在床边的钦差大臣看到袁世凯嘴巴动了动,但并没有听得太清楚,赶紧追问道。
袁世凯摆手回答:没什么
完了后,袁世凯也不给钦差正面回答,到底同意不同意朝廷的提议。
而是皱着眉头反问道:北洋军成立的初衷就是护卫京畿一带的安全,如果把北洋军调走了,京畿一带的安全怎么办
太后和几位王爷的意思是,由袁大人你协助,给朝廷组建两个镇的禁军。这两个镇的禁军人选,全部从满族人中间选拔。
好算计,把自己一脚踢开,然后再组建禁军,控制京畿。然后把北洋军调到东北,同辽东军作战,朝廷坐收渔翁之利迅速想明白朝廷整个计划的袁世凯,忍不住在心中感慨慈禧的狡猾和老谋深算。
可是,慈禧没有想到的是,袁世凯不仅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同样也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
既然朝廷已经不再信任自己,想把自己一脚踢开,那自己就不需要客气,抓住机会,好好算计一下朝廷。
很快,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出现在袁世凯脑子里。
朝廷不是让自己协助组建两个镇的禁军吗,反正北洋军有不少满人军官,而且还都是心腹。既然朝廷不仁,那就不要怪自己不义,把他们全部安查到禁军。
表面上看,两个镇的禁军只听朝廷的。实际上,两个镇的禁军却是暗地里听从自己指挥。
当然,这个想法只能藏在心里,并不能说出来。
解决完禁军,那就剩下出关的事。
朝廷不是想让北洋军出关和辽东军这头猛虎斗上一斗吗可以,正好自己也想正面见识一下辽东军战斗力。
但是,辽东军的总兵力毕竟超过六万人,三个镇的北洋军,就是全部集中到奉天,也不可能是辽东军对手。而关内剩下三个镇的北洋军又不能随便抽调,那就只剩扩编北洋军一个办法。
想到这里,袁世凯马上决定道:北洋军出关三个镇,太少,兵力刚好辽东军一半,根本挡不住辽东军全面进攻。如果朝廷能允许北洋军再扩充三镇的兵力,防守东三省,老臣有信心替朝廷守住奉天。
袁世凯不愧是老狐狸,几句话就把不利的局面改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只要朝廷同意自己提议,北洋军不仅获得了东三省的各种资源,还获得了三镇新军的编制,更重要的是,还能让朝廷出银子,朝廷出人,帮自己组建两镇新军。
至于朝廷想要看到的龙虎斗,出关以后,北洋军打肯定是要跟辽东军打一仗。
毕竟,消灭辽东军这个潜在对手,也是袁世凯一年多的梦想。
但是,打归打,朝廷绝对看不到袁世凯用六个镇的北洋军同辽东军拼命。
如果不是辽东军对手,袁世凯一定会第一时间命令关外六个镇的北洋军入关。
至于朝廷那时候的想法,手里握着十镇北洋军,十几万精锐,袁世凯一点也不担心朝廷敢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幺蛾子。
没有想到袁世凯已经把小算盘打到禁军身上的慈禧,为了彻底掌握京畿,几乎没有太多犹豫就同意了袁世凯要求。只是,对北洋军在关外扩军的事,朝廷只给袁世凯三个镇的编制,其他全部要靠袁世凯自己。
重生抗战老书重生之铁血战将,被封两年后终于解封,在起点,腾讯文学,移动文学同时上传,四百多万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