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帝国的朝阳在线阅读 - 第2章 壬辰之夏(中)第二更

第2章 壬辰之夏(中)第二更

    热门推荐:

    一场夏日的豪雨之后,在这田间地上处处尽是泥沼,尤其是那田间,更是积着水,在距离杭州十数里外的村子里到处都是乌烟瘴气的,那百姓早不知道逃到了什么地方去了,没有百姓敢于这兵勇横行的地方住下,这村里的街村外的路,还有那田间的营舍里的小道,都被上万兵勇的皮靴子成了一滩滩泥浆里,稀粥似的流淌着,一大清早,随着洋式军号声,这置于烂泥沼中的兵营再一次热闹了起来,到处都是拿着饭盒领饭的兵勇,与往日的兵勇不同,这些穿着洋式军装的兵勇在领饭时亦不见混乱,而是排着队,而那营中的飘旗上的“台湾新军”则道出了他们的身份来。

    军号声!

    当那军号声从营地上传来的时候,同样传到了营中大帐中,与普通营帐相比,这大帐至多也就上铺上了两层青砖又垫上了一层稻草木板,虽是如此,可大帐中依然湿气极重,若是于练军防军其官长自不会住于营帐,但于台湾新军中,非但新军统制段祺瑞住于帐中,甚至就连同袁世凯亦未住进村中的房舍,甚至那些“腾出”反而完全便宜了伤兵,一众官佐全住于这营地之中与兵勇同甘共苦,这便是新军的不同。

    其实这倒也不是台湾新军的独创,与此时国内防军练军俱习淮军不同,从袁世凯创办台湾新军协时,其便借且朝鲜统监府中旧友之便,新军建制条例俱仿的驻朝新军,甚至相比于驻朝新军对外以镇协为名,对内以师团为名不同。其反倒更遵从“新军军制”,这宿营制自然也是习自驻朝新军。不过这种官兵同甘共苦的举动,倒也让台湾新军上下一心,尤其是他们那位巡抚大人与其同住营中,总让新军官兵极为感动。以甚纷纷甘愿于沙场为其效死,而这倒也算是意外收获。

    当军号响起时,袁世凯在冰冷的行军床上睁开眼睛的时候,他所感受到的第一个情绪就是神清气爽,为何会如此,究其原因到也简单——杭州城近在眼前。若非是中堂大人授意,恐怕他早已经挥师夺下杭州城,于城内的巡抚衙门就任这浙江省巡抚了。

    虽说两年前从朝鲜调至台湾后,袁世凯就已经真正晋身官场领台湾巡抚一职,可台湾毕竟是孤悬海外的“化外之地”。那官不过只是比总理朝鲜大臣多出了一个“国朝”之名罢了。可浙江省却不同,其非但是财赋重地,亦是国朝繁华之带,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自此之后,自己便能主持这苏杭鱼米之地,袁世凯又岂会不心生愉悦之感。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经此一战之后,这天下谁人不知新军之税,北有朝鲜新军。而南则有他袁世凯把持的台湾新军,虽说台湾新军兵力不过万人,虽名为一镇实际并不满员,且赴任浙江后,这一镇新军亦需交还于闽浙,可当今这大清国。除了他袁世凯,谁还能练新军?就是中堂大人那边亦已经多次于电报中透露出欲委其“练以新军守我大清江口门户”的意思。

    “说到底。本官还是要谢谢唐子然啊!”

    虽说于心底嫉妒唐子然的“东北总督”之位,可袁世凯对其却依然颇存一番感激之心。若是没有他唐子然起兵,又岂能显出新军之要,这大清国,又岂有他的立足之地。

    “惹是没有你,又岂有本官的今天!”

    于心底感叹一声,当袁世凯透过熹微的晨光,用望远镜审视数公里远的杭州城墙时,那脸上的得意之色更加浓烈,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了。按中堂大人与他唐子然私下所定,给其三天的时间撤出杭城“逆乱”,而今天恰是第三天,今天之后,这杭城“逆乱”是斩是杀可就全由他袁世凯了,当然更重要的是,今天之后,他这位浙江巡抚才真正实至名归。

    再往那边看去只见新军官兵人人满脸污垢,个个浑身臭汗泥浆,好了,弟兄们再辛苦一天,再受一天的罪,今个晚上大家伙就能好好的舒坦舒坦了!

    就在这时,突然一个报告声于他耳边响起。

    “大人,方才斥候发现有一支千人左右的队伍离开杭城后其并乘船往海路,而是沿江逆流而上,疑乱逆逆首既在其中……”

    逆流而上!难道是想进入浙北山区?

    “快,立即派人把此事告诉段统制,请他立即派重兵清剿……”

    “大人,万万不可!”

    袁世凯的话未说完,一个话声便打断他的决断,是他从京城请来的幕僚亦是其故友徐世昌,

    “哦,卜五这是为何?”

    袁世凯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虽说年青但在他的身上却很少独断专行,碰着事情的时候对幕僚的建议更是极为尊重,此时自然也是如此,甚至一开始他就挑明了自己的想法。

    “这逆军于浙江作乱,正是趁机斩草除根之时,以免影响他日大计,为何卜五以为不可派兵进剿?”

    他日大计自然是练兵行新政的大计,若是这一千多逆匪逃至山区成了匪患,那可真就遗患无穷了。

    “大人,这杭州逆匪与武昌(1)关系极深,若是大人断然派兵尽歼其师,虽有中堂与武昌相约于先,可湖南终归是其挚友,若其当真身于乱军之中,若其身死其中的话!届时武昌虽明不至追究,但如若就此决裂或至其与中堂关系紧张,互失信任,于大人总有不利!”

    徐世昌这么一提醒,袁世凯只觉后背一凉,这可不正是他对出兵杭州的顾忌,若是说谭嗣同与唐浩然没有联系,他第一个便是不信,他不信单凭谭嗣同一个书生,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来?

    若是这人当真于乱军中身故,那自己可就当真与他唐浩然结下仇来了。可惹是作其糜烂地方的话,那于将来……!

    “卜五,可若纵虎归山的话,可将来其糜烂地方,只恐我浙江将终无宁日?”

    若是自己不当这个浙江巡抚。管他将来是否糜烂地方,可问题就在这,将来这浙江可是我袁世凯的天下,又岂能容其糜烂地方!再者今日不能尽歼其于杭州,留有后患,没准他日就是这后患断了自己的官路。左右为难下。袁世凯只得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徐世昌。

    “大人,若由其糜烂地方,必令我浙江终无宁日!”

    话声稍顿,徐世昌看着袁世凯低声说道。

    “既然逆匪可为大患,可糜烂地方。可坏大事,那为何不能逼其尽出浙江!”

    提出这一建议时,徐世昌的眼中精光一闪,尽管他的话未说尽,可任谁都能听出他话里的意思,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不过就是祸水他引,将其引往他处。届时无论他谭嗣同如何糜烂地方,自然也就与他袁世凯无关了,

    “卜五。你的意思是……”

    沉吟着袁世凯朝远处看了一眼,又重新把视线投向徐世昌。

    “大人可知,今日中堂心头之患是为何人?”

    中堂心头之患?

    是武昌?

    这个念头不过是稍闪即逝,于袁世凯看来,于中堂看来,虽说唐浩然有这个实力。可若是论起威望来这唐浩然至多只是他日之患,于中堂而言真正的心腹之患。恐怕第一当数武昌的张之洞,第二则是江宁的刘坤一。至于他唐浩然至多只能排第三。

    尽管并不赞同中堂对唐浩然的看法,但袁世凯却也明白,自己和唐浩然所差的正是这份威望,若是唐浩然能有张氏之威,只怕这天下……

    “你的意思是将其引入湖南?”

    若是能将谭嗣同以及其千余乱逆引入湖南,非但能牵制南皮之力,亦能令南皮无力相争于中堂,再则刘坤一为湘军老将,这湖南老家出了乱子,他这个湘军老将又岂能坐视,届时湖广以及两江之力尽为其所牵制,纵是其能剿定谭氏,先前自己的重重顾虑可不就落在了张之洞身上嘛!

    于心底反复思量着徐世昌的计策,袁世凯立即意识到此策对自己对中堂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这古有“一桃杀三士”,而徐世昌的这一计却是“一计谋三人”,这徐卜五,心下念叨一声,袁世凯瞧着徐世昌时眼光亦发生了些许变化,不过那变化却是发自肺腑的钦佩之意。

    “卜五之策虽是良策,可中堂大人那边……”

    袁世凯这会所担心的反倒是中堂大人那边的态度,若是中堂大人以其心毒,没了中堂大人的赏识,又岂有他袁世凯的明天?

    “大人,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中堂又岂是昨日之中堂,以一人而定一国,如此良策,中堂又岂会拒之!”

    “以一人而定一国”七字传入耳中时,袁世凯只觉周身一震,盯着徐世昌时那眼光顿时复杂起来,是了,今日已非昨日,自己岂能用昨天的眼光去看中堂!自己当真是被眼前之利蒙花了眼,竟还没有徐卜五看的远,可真是……

    暗自斥已一番,一副虚心受教的袁世凯先是感激一番徐世昌,而后又吩咐道。

    “卜五,你看现在就派人与其联系,若是其同意尽出浙江,再送他些许弹药银两,不知卜五以为如何?”

    “大人所言极是!如此,他湖南自不为拒之!”

    赞同之余,徐世昌又称赞道。

    “如若武昌得知,想来亦会承大人之情!可谓是一举而数得!”

    ((1)武昌:主角所冒充者为武昌人,以晚清习惯被称为“武昌”。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月票,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