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乱清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八章 踌躇满志

第二百一十八章 踌躇满志

    彻底搜索之后,先头部队回报:中、越军队,确已尽数撤出山西城,城内安堵,一切正常。

    第二天早上,朝霞满天——是个好天儿!七点正,鼓乐声、欢呼声中,“远东第一军”开入了山西城。

    红河上的舰队,纷纷拉响汽笛,也是一片欢欣鼓舞的样子。

    有当地士绅,恭迎道旁,诚惶诚恐,并献牛酒以犒军;阿尔诺将军抚慰一番,表示法兰西帝国军队吊民伐罪,秋毫无犯,尔等就放心好了。

    入城之后,阿将军率一班僚佐,登上城北的“摘星塔”,极目望去,不由就感慨了!

    北城门至红河堤一带,亦即几日来法、中两军攻防的主战场,原本应为一片坦途,目下,无数弹坑、无数沟壑,满目疮痍,面目全非。

    这一带,基本无险可据,唯一的半西式的“浮沙要塞”,战前又被中国人彻底炸毁了,变成了一堆瓦砾——中国人的这个路数,看不懂啊!——因此,中国军队完全是靠临时草就的、在法军诸将眼里异常简陋的防御工事——连胸墙都欠奉呢!——挡住了“远东第一军”一次又一次的猛攻。

    真正是……殊不可解!

    本来,作为一位公认“守长于攻”的将领,阿尔诺对中国军队的“临时草就的、异常简陋的”防御工事,内里风光,到底何如,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在昨天的那三个多小时里,中国军队经已对防御工事做了最彻底的破坏,其本来面目,已全不可辨了。

    站在“摘星塔”上,看到的,不过纵横交错,一片狼藉,就好像有一群巨人,以巨铲、巨犁,将北城门至红河堤的土地,彻彻底底的翻了一遍似的。

    居高临下,对山西城的格局,看的更加清楚——

    山西城有内、外两圈城墙,内城墙为砖石结构,高达五米;外城墙则是土质的,较之内城墙,大约要低个一米左右的样子。

    城墙的坚固程度,超过了北宁城,在整个北圻地区,大约……仅次于升龙城吧!

    不论内城墙、外城墙,接近城墙顶部的地方,都插满了向外的竹签据马,以阻止敌军攀城——这也算是越南城池防御之通例。

    城墙之外,环绕着宽二十米左右、深三米上下的护城河。

    护城河上的桥梁,不是吊桥,而是固定的石拱桥,距阮景祥介绍,此曰“象道”——顾名思义,这个石拱桥,真的是给大象走的:“象兵”是越南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吊桥无法承受大象的体重,乃有“象道”之设。

    不过,“象道”的宽度有限,只能单向通过一只大象;同时,“象道”的坡度,在设计的时候,就被刻意的提高了——限制宽度、提高坡度,可以增加过桥的难度,以保证城池的安全。

    另外,城门并不正对“象道”,走过“象道”,若不及时驻足或拐弯,就会撞上城墙——左转,沿护城河沿儿走上十几米,才是城门。

    还有,正对桥梁的城墙上,居高临下的,是一个箭楼。

    这些措施,都增加了守军对桥面的控制力,加大了敌军攻城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城池的安全系数。

    城东、城南、城西,还不晓得啥模样,不过,格局应该同城北基本是一样的。

    另外,脚下的这座“摘星塔”,乃是一座西式塔楼,高达十八米,此塔既为山西城之标志性建筑,在防务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外地势平坦,登上“摘星塔”,举目望去,敌军之调动、部署,便一览无余了。

    也即是说,这是一座极重要的了望、侦察设施。

    总体来说,山西的城防,还是颇具心思、颇下过番功夫的。

    山西城的东、北、西三个方向,皆“无险可据”,而山西又不比北宁那般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因此,作为连接红河中、上游的战略要地,山西就得在城池本身的构筑、防务上,特别用心些了。

    当然,若守军皆为越南军队,花再多的心思,也是白费,可是,守军的主力为中国军队,若恃此坚城,坚决抵抗,法军强攻,虽然最终还是应该能够拿的下来,可是,伤亡多少,可就难说的很了!

    中国人主动撤离了,这个……很好,很好!

    阿尔诺仰起头,看一看塔顶旗杆上冉冉升起的三色旗,低下头,再看一看疮痍遍地的战场,不由就有些踌躇满志了——

    天下事虽难,可是,并非不可为嘛!

    昨天此时,塔顶旗杆上飘扬的,还是那个“轩”字旗嘛!

    嘿嘿!

    正准备挥斥方遒,塔下来报,郑功和派人送信儿来了。

    哦?

    拆开信,郑功和是这样说的:

    他的部队,没同中国人走一路——中国军队撤向太原方向,他率部撤向宣光方向;中国人对他的“一触即溃”,虽然很不满意,但没有直接处分他,而是叫他自个儿去北圻经略使黄炳炎那儿“领罪”——黄经略使正正驻节宣光。

    这个原因嘛,郑功和说,一来,法军“神兵天降”于山西城南,中国人自己也大出意外,因此,对于越南军队的丢失阵地,也就不觉得多么意外了——越南人的战斗力,中国人是了解的;二来,他毕竟是越南将领,由越南人自己处置,更加名正言顺些;三来,经山西一役,中国人觉得,越南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带在身边,纯属累赘,因此,就把他打发到宣光去了——你们越南人自个儿跟自个儿混吧!

    郑功和说,中国人一直认为,北圻战场,法军的进攻方向,以东路为主——事实亦如此吧?而太原为中路之最要,山西的中国军队,撤向太原,是为了从右翼护翼东路;对于西路,中国人一直没怎么摆在心上,没怎么预为之备,不然,也不会将西路之最要的宣光整个儿的交给越南人负责了。

    当然了,就算中国人有心“预为之备”,力备则分,其在北圻的兵力,亦不足以同时对东、中、西三路做有效的防守。

    现在,山西既克,北圻的西路门户已开,郑功和建议,法军应将主攻方向,暂由东路改到西路,挟克山西之余威,溯流而上,进攻太原。

    太原的守军,只有越南一家,而俺又可作为内应,因此,必定一鼓而下的!到时候,整个北圻的战局,就大不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