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林黛玉影射证据分析
【证据1】:前面已经提到,林黛玉是绛珠草,——红色的草木,即赤心木,也就是喻指她姓朱,代表了朱明王朝。 【证据2】:林黛玉是多愁多病、弱不禁风、病西施,又有咳嗽的旧疾——喻示朱明王朝到崇祯朝时,已经多灾多难,风雨飘摇,又沉屙难起。将林黛玉比作西施,当然不是说她是红颜祸水,而是说她和西施一样,经历亡国(西施亡吴国),暗示崇祯是亡国之君。 【证据3】:在鸳鸯三宣牙牌令时,林黛玉抽到的牙牌,揭示了她的“天子”身份——当时只有林黛玉和贾母第一张就是“天牌”(上六点下六点叫天牌)。贾母是老祖宗,喻指朱家老祖宗,应该隐喻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了,所以贾母抽到天牌时说的牌令很有气势“头上有青天”,最后一张更有气势:一轮红日出云霄。 而林黛玉第一张也是“天牌”,但她说的诗完全是一副“末世”景象:“良辰美景奈何天”。处处透露出自己的力不从心、无可奈何。的确,明朝到“她”手里时,已经积重难返,当年气势雄伟的大明天下,如今已经是“奈何天”了。这句诗是出自《牡丹亭》,下面还有一句。林黛玉听过这段戏。书中二十三有提到:“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让我很快想到了那句: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这两段诗联系起来看,更具对比效果:纵然是良辰美景,已经是无可奈何天,朱楼辉煌已成昨夜梦幻;如今赏心乐事的是谁,原来已经换做了水国人在欢歌吟唱。 【证据4】:葬花。 关于黛玉葬花,必须单独拿出一小节来讲,因为历来对“黛玉葬花”的误读非常多非常深,完全背离了作者的原意,黛玉葬花的真正喻意是什么?请看《2.3被误读三百年的黛玉葬花》。 【证据5】:吴本里的证据 前面都是依据前八十回里的文字的推测,在吴本(癸酉本)后28回,那已经是写得非常直白了,特别是写林黛玉自杀那场景,完全是崇祯当年殉国时情景再现。 有朋友说:因为癸酉本后面太写实了,所以让人觉得假。这个质疑不无道理,但不妨反过来想,正因为癸酉本后28回太写实了,文字里处处弥漫着亡国之痛、骂清之声,所以后28回才会被砍掉,才会被禁绝,才有了满清朝廷组织力量修改、删减、续书,然后删掉一切批语,只留一个本子,组织刊印,这就是后人看到的通行本。目前公认发现最早的抄本,就是胡适得到的甲戌本,那是乾隆十九年(甲戌年)的本子。这也是民国时期才传出的,而且还是个只有80回前断断续续十几回的残本,80回后的文字一点也没有。而清政府组织刊印的本子,就是程甲本、程乙本,就是后来的通行本。通行本不但有了高鹗续写的40回,而且前80回里的文字也多有删改,比如秦可卿天香楼的故事,比如每一回前面的回目诗都没了,就连各个抄本里的所有批语,全都删得干干净净,彻底将《红楼梦》变成了大家族的风月儿女小说。可见清朝的封杀工作做得多么到位。所以,我们不能以想当然的逻辑来判断吴本的真假,要更多的是从文字、从情节故事上,吴本后28回是否合理。 至少,从黛玉的结局来看,吴本是写得非常合理的,契合了她的判词,以及前面埋下的伏笔,也完全符合林黛玉一贯的性格。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后面写得反差太大,其实吴本后28回里的林黛玉,与我们所了解认识的林黛玉反差大。我们中大部分人,是自小就通过红楼梦的影视剧、戏曲等来认知林黛玉和红楼故事的,并不是书中真实的林黛玉,一说到林黛玉,我们自然就浮现出各种影视戏剧形象的林meimei,心中早已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自然很难接受,将她和崇祯皇帝联系起来。 我们简单看看,吴本里如何写林黛玉之死的,以及是如何影射崇祯之死的。 故事在吴本的第九十七回《鸳鸯女谮语泄天机绛珠仙泪尽抛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