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李清的闷棍
李清点点头,看着混迹在人群中的那几个人,小声说道: “盯着这几个人,小心不要被人发现。” 大街之上,马车的目标太过明显,而隐匿于人群的跟踪者很难被发现,喧嚣的大街一片热闹的气氛,往来的游客高兴地欣赏着夜景,如果不太留心的话,没有人会注意到跟在皇甫惟明马车后面的几人。 李清一开始也不过是注意到两个人,穿着仆人的打扮,应该是从皇城那里沿着大街一直跟着马车过来的。这两人不敢太靠近,远远地缀着,偶尔也会停下来装作猜灯谜和看表演的游客,期间还像模像样地给表演者喝彩了一把。 而第三个人身着绸缎厚袍衫,走在了马车的前面。人群拥挤,马车走的不快,第三个人在马车前面一直留意着皇甫惟明的动向,小心而谨慎。即便是皇甫惟明意识到有人跟踪,大约也不会想到跟踪的人在自己前面。 昆仑重新混入人群中去了。 这时候王芷薇从看热闹的人群中回过身来,看着李清说道: “刚才是不是昆仑回来了?” 李清笑着说: “是,先前是被过去的表演吸引住了。” “人呢?” “哦……好像是去找茅厕去了。” 王芷薇看了一眼有些窘状的李清,偏了偏头,笑着没有说话。 王芷薇虽然年纪比李清要少五岁,但是如今已经是十二岁的年纪。这个年纪放在唐朝就快要能够成亲了,算起来也算是小大人了。更何况,王芷薇玲珑剔透,从今晚上李清和昆仑的表情可以看出两人好像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因此也不说破。 王芷薇脸上虽然并没有表现出好奇的模样,不过心中一直在盘算,想看一下两人到底有什么打算。 王芷薇的神情落在李清眼中,自然知道她已经有了察觉。事情跟王芷薇没有什么关系,李清倒也并不怕王芷薇知道,不过多一个都不会武艺的人跟着总归有些不方便。 李清想了想,因为王芷薇跟在身边,本来计划好的事情看来并不能实施,只好临时变动一下。历史上有记载皇甫惟明在这个上元之夜跟韦坚私下里在景龙观见面被李林甫发现,进而上奏到李隆基那里。参奏韦坚戚里,与边将私会,欲行废立之举。 虽然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皇甫惟明和韦坚是否想构谋欲立太子,不过两人一个是太子的内兄,一个是李亨的好友,李林甫的话还是让李隆基深信不已。即便李隆基心存怀疑,然而为了防患于未然,皇甫惟明和韦坚两人的命运还是变了轨迹,不久相继被迫害而亡。而太子李亨为了避嫌也不得不与太子妃离婚。 说实话,太子李亨这个未来的皇帝这些年过了确实有些凄凉,圣上李隆基时刻提防东宫的一举一动,而位极人臣的李林甫处处跟太子作对。李亨为了自保,先后跟两任妻子和离,这在后世之人看来,一个大唐的储君竟然被逼到这种份上,实在有些窝囊,然而这就是事实。 这中间有李林甫的构陷,更大的原因还是李隆基的不信任。开元年间,因为听信谣言,李隆基一日之间杀了三个亲生的儿子犹历历在目,如何不让太子李亨胆战心惊。 不过随着李隆基年纪变大,也知道这皇帝的位子迟早是要交到李亨手上,因此这些年对于有关太子的谣言也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戾气。然而同样为了防止太子势力的膨胀,李隆基刻意地扶持没有太深根基的李林甫,使其成为制衡东宫的一大筹码。 李林甫虽然才学不盛,然而极为聪明,对李隆基的心思自然是明白的。发迹之前,李林甫谄媚圣上,交接宦官、嫔妃及朝中大臣,曲意逢迎;位列丞相之后,专政自恣,杜绝言路,以期大权独揽。 因为武惠妃在世之时,李林甫为了讨好武惠妃,建议李隆基立寿王李瑁为太子,不过后来太子之位被李亨所居,以至于李林甫跟李亨之间关系变的势如水火。李林甫同样怕作为储君的太子报复,这些年更是善窥上意,附和帝王,只有李隆基对其信任,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这些年,在朝堂之上,李林甫没少在各个衙门安插自己人,同样是为了防止太子李亨的势力,也是为自己的处境争得一份保证。这些年,李林甫对自身的安危极为敏感,在自己府上晚上休息都是要换几个地方的。 李隆基任由李林甫在朝堂之上随意的安插亲信而不管不问,是因为李隆基知道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支持,转眼之间李林甫就会被东宫势力给除了去。李林甫晚年最后的境遇正是如此,李林甫死后的势力在顷刻间即被瓦解。 深得帝王之道的李隆基自然知道平衡的道理,因此在李林甫死后就有了杨国忠这个不学无术的人出来制衡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