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谁也别想动我的人
临长乐坊不远的大街上,一辆马车在昏黄的灯火下沿着长街缓缓而行,空旷的大街在马儿踢踏的声响中显得略微有些空寂,远处是黑的夜,看不见任何马车、人影。 辘辘的车辙声响,混杂着马蹄踏动的声音从远处传过来,随后不久,在大街两旁昏暗的火光下,有马车和人的影子显现出来。一辆马车停在了长街的中间,马车后面是整齐的数十披着盔甲的侍卫。 马车硕大而奢华,车厢旁边悬挂的是寿王府牌子,身后整齐的侍卫骑在马上,护卫着中间的马车,腰中佩戴的刀剑在夜色中散发着冰冷的光。 昆仑双眼微眯,攥紧手中的马缰,缓缓地让马车停下来,右手下意识的放在旁边的长剑上。 “昆仑,不用紧张,那是寿王府的马车。” 李清的声音从车厢里面传出,平静而沉着。 对于寿王的突然出现,李清也是有些意外,看李瑁出现的这种架势,估计从白天开始就已经有人在追踪自己,不然不会这么巧在大街上相遇。而对面展开的架势倒是也不由得昆仑不紧张。 “李少卿,寿王殿下有话想跟郎君说,请上前来。” 为寿王赶车的人说道。 坐在马车上的李清并没有下车,吩咐昆仑把马车赶过去,停在了寿王马车前面不远的地方。 那车夫皱了皱眉头,看着没有出现的李清,正要说话,被车中的寿王给制止了。 “二郎,今夜正巧遇见,你我兄弟说些亲近的话?” 寿王马车后面的侍卫们缓缓地往后撤了数步。 “没想到在这里能遇见寿王殿下,清失礼了。” 李清说道。 “无妨,是本王拦了二郎的马车,失礼的应该是本王。” 寿王和气地说道。 “你我二人虽然同住长安,不过亲近的机会并不多。不过说起来我们认识也有十多年了,哈哈。 “本王还记得当年在洛阳的时候,花魁赛上,二郎以一首“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助玉……杨家夺了花魁。没想到一晃十多年就过去了。” 前面的马车上寿王略带感慨的话语传过来,在夜色的大街上空响,清晰的传到李清的耳朵里面。 “那是清小时候的事情,这些年惫懒,已经不怎么写诗了,这么多年过去,难为寿王殿下还记得。” 李清轻声说道。 对于寿王过来的用意,李清大约也能够猜出来,应该是因为岐王的缘故,虽然这次太子李亨查抄的是岐王府,跟寿王没有多大的关系,然而,长安城中,岐王算是站在寿王一方的,寿王如何也不会看着岐王不管。 “哈哈,花开一诗动洛城,就连圣上也感叹不已,更何况本王。” 寿王笑着说道。黑暗中,这笑声显得有些凉意。 李清没有说话,场面一片安静。 “二郎初来长安,本王不知,竟然没有照顾到。二郎遇刺,本王也是担心,还专门派人去姑母那里询问你的情况,幸好无事。” 寿王待了片刻,接着说道。 “多谢寿王关心。” 李清淡淡地说道,心中不禁有些好笑。 寿王所谓的关心李清不愿猜测,不过当日高力士晚宴之时,寿王应该已经知道出手的就是武国候府,不然不会在宴席上有那样的话来暗示李清不要太过追究背后之人。 对面的马车上沉静了片刻,寿王的声音再次响起: “二郎遇刺的事情是本王做的不到,其实本王早就知道是武十一郎在背后指使,应该敦促武国候把武十一郎给交出来,不然也不会有之后一连串的事情。” 寿王语带歉意。这时候如是让外人知道一个堂堂的亲王竟给李清道歉,不知道会不会惊讶地以为出现了幻觉,更何况,这件事情,说起来跟寿王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在李清马车上的太子李亨无声的冷笑了一下。这时候寿王说出这样的话来,还是为了平息李清对于遇刺事件的怒意。 当然,寿王背后的意思太子李亨洞若明火。李清遇刺一案,事实已经很清楚,武十一郎指使行刺李清,武国候背后指使灭口,武侯府的管家武同负责清理后续之事,即便再如何狡辩,武侯府上下也难逃唐律的制裁,寿王这时候提及此事,还是想着能够弃了武国候,平息李清怒火,从而保住岐王的。 “此事跟寿王无关,殿下不用跟我道歉。”李清说道。 “总之是本王的不是,前次岐王那件事本王就想着能帮上二郎一些忙。没想到你们两人之间还是有了间隙。” 寿王叹息道。 李清没有说话,对于岐王,一开始的时候李清并没有针对岐王的打算,后续的事情算是未雨绸缪,如果不是朝堂之上十多位御史的联合发难,李清也许不会弄一个“龙袍”的事情出来。 李清之所以敢把没有证实的“龙袍”事件说出来,是因为对李隆基的了解,这大约算是后世给李清的一个便利了。这时候的李隆基随着年纪越大,疑心越重,对皇子百官甚多猜疑。这次所谓的“龙袍”就算没有真凭实据,李隆基也会让人调查。只要能够去搜查岐王府,李清知道肯定能够查出不少违制的事情出来,而作为太子一方的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马车上的寿王沉默片刻,缓缓说道: “二郎应该能够猜到我过来的意思。” “清愚笨,不清楚寿王所说何意。” 李清轻声说道,寿王这是要开门见山了。 “本王说的是岐王的事情。” “岐王一事是太子在负责,如果寿王殿下有什么事情要说,应该是跟太子殿下明言,而不是跟我这个小小的大理寺少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