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七章 最后请求
裴元绍自沟壑下爬上来不久,战场也打扫完毕。此战,共歼敌一万三千五百余人,俘虏五万七千人,缴获大量物资,尤其是马匹,数量最为庞大,共有战马、驮马五万余匹。益州军方面损失也不小,超过三千八百人战死,两千五百多人受伤,其中重伤四百余人。西凉军的尸体由那些没有受伤的俘虏在看管下就地挖坑掩埋了事,益州军阵亡士兵却要求清洗遗体,更换干净衣裤,运往汉中或者成都安葬(原本应该就地火化,但是董卓被俘后,北伐也就告一段落了,阵亡将士的遗体也能够送回益州安葬。不过这些士兵最终也没有被送回益州,而是被刘璋下令安葬在汉高祖刘邦的长陵以西十里,并在那里建造成了一座烈士凌园,第一批供俸的便是此次北伐阵亡将士的忠魂)。 当天下午,魏延令于禁率兵攻下了射姑山东面的郁郅县,不过或许说接管更恰当,原来射姑山的大战早就惊动了郁郅县令孙英,他一度甚至准备派出县中数百县兵救援董卓,捞取政治资本,没想到等到他拖拖拉拉的聚集起兵马准备去射姑山助战,前方却传来噩耗,董卓竟然战败被俘。孙英当时便被吓昏了过去,手下人又是浇水、又是插人中,好不容易醒了过来,立即便带着家眷和几个心复携细软逃了,自此不知所踪。于禁率兵抵达城下后,县丞下令放弃一切抵抗,亲自出城献上户籍、民册、印信等物投降。 随后,魏延接管郁郅县,将数以万计的俘虏安置在城中治疗。 郁郅只是座小县,药辅一下子便被搬空,可是所需药物依然大大不足,而且一下子增加了几万张嘴等着吃饭,以县库和粮商手中的粮食,不出十天便将被耗光,至于从百姓手中买粮,那更是绝无可能。县城中近万百姓大多食不裹腹,时常有人饥寒而死,魏延甚至不得不拿出本就不多的粮食救济,如何还能够从百姓手中购粮? 虽说拿军粮救济百姓使得军粮的数量眼看就要见底,魏延不得不暂时削减士兵的口粮,好在士兵虽然饿了几天肚子,但却收获了当地的民心,当地的局势第二天便稳定下来,百姓也自发的帮助士兵治疗那些受伤士兵,或许腾出家中房间,将士兵请到家中居住,对此魏延也不反对,但是要求每一个士兵详细记录下自己在百姓家中食、用了哪些物资,日后将会按照市价对百姓进行补偿。当然,魏延也不能看着自己手下几万士兵天天饿肚子、看着一个个伤兵因缺医少药而死,他一面给留在陈仓的梁习发去命令,让他尽量收集粮食、医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郁郅,一面在给刘璋报喜之时同时提到郁郅的情形,希望刘璋下令从后方调集一些物资到郁郅。 第二天晚上,魏延派出的传令兵便在黄土高原之上遇到了风尘仆仆的刘璋。原来魏延通过审问俘虏得知刘璋率军进入了并州,并继续往北追击董卓的消息,于是十支传令兵成扇形被派向了东北方向,而刘璋率军自高奴转道西北,于郁郅东北七十里左右与传令兵相遇。 刘璋得知董卓兵败被俘的消息后不禁大喜,对魏延请求调集物资一事自无不允,命满宠全权负责。 董卓被俘,刘璋自然没有继续北上的必要,遂命高顺、陈宫、单福等人统领四万兵马继续北上,攻取西凉最后扼守之地——武威,他则率军转道郁郅。 次日,刘璋在郁郅见到了魏延,着实夸奖了一番,而后刘璋亲自去看了看被俘的董卓、李儒,董卓、李儒早就料到了结局,对刘璋的到来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甚至心平气和的与刘璋进行了短暂的交谈。在刘璋准备离开时,董卓忍不住向刘璋提出一点要求,他希望刘璋可以放过他的家人一马,如果刘璋同意,他愿意写信要求包括武威段煨等人在内的所有西凉将士向益州投降。刘璋则表示他只能放过董卓身怀六甲的儿媳一马,至于他们人,将会与董卓一并送到洛阳交给献帝处置,当然,这些人只限于董氏一族之中地位较高之人,那些无足轻重又不大恶之人,刘璋表示会视情况处置。董卓原本没报什么希望,能够得到这个承诺,也算是意外之喜了,他自然表示同意,并且当场写下数道命令,交给刘璋,让刘璋持之召降段煨等人。至于刘璋会不会违背承诺,这在董卓看来不太可能,刘璋的性格他还是有些了解的,而且如果刘璋在食言,他何不答应董卓,会放过董氏所有人,等拿到董卓手令再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