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出兵讨董
刘焉见儿子将各方面都考虑成熟,遂点头同意,道:“既如此,你打算带多少兵马前去?”历史上刘焉之所以不参加讨董军,不是他想,而是他不愿意陷自己的儿子于险地,要知道那时侯自己的三个儿子可都在洛阳,如果起兵,董卓会放过他们?他重亲情,故而宁愿忍受世人误解、漫骂,也坚持不愿起兵。与他相反的是袁绍,明知道叔父一家在洛阳,他仍不管不顾,只为搏个名声,起兵反董,结果害了叔父一家性命,寡情薄性之极,或许因为父亲是这样的人,袁绍的几个儿子也学了个十足,半点不念兄弟之情,以至于最后差点兄弟阋墙。 刘璋道:“五千足矣!”想了想,他又有些为难的说道:“孩儿初来益州,军中大将人心未附,恐军令难行。所以孩儿斗胆,求父亲不要为孩儿配大将。” 刘焉笑道:“我知道你手底下那些都是神通广大之人,又对你极为忠心,好吧,这支兵马我完全交于你。我只给你配几个军司马,助你了解军队情形。但是有两个条件你一定要听,一,我让益州名将严颜同去,他久经战场、武勇过人,而且忠心不二,有他在,你的安全我更放心;二,益州有骑兵两千,我全给你,如果有危险,也可以让他们带你杀出重围。” 刘璋对于父亲将益州名将严颜调到自己麾下自然不会抵触,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更是大杀器,他自然欢喜,可是想了想,他还是道:“严将军同去自然可以,但是父亲入主益州未久,有骑兵在,益州平原上就没有人敢有二心,故而骑兵还是留下为是!” 刘焉道:“在我心中,你们兄弟四人每一个都比益州牧更加重要,我宁愿丢掉这个州牧之位,也不愿意你们兄弟受到伤害!” 刘璋心中感动,他知道刘焉不会轻易改变决心,便道:“父亲疼惜孩儿,孩儿很明白,可是孩儿何尝不爱惜父亲?何况益州尚有母亲、大哥、二哥、三哥在,如果孩儿把骑兵全部带走,父亲对各郡的威慑力便将大减,万一有人挺而走险,后果不堪设想!” 父子一番争论后,刘璋同意带走五百骑。 随既,刘焉将决定通报各级官员,并命人挑选出兵吉日。 母亲费氏、三位哥哥听说刘璋要带兵讨董,都十分的担心,尤其是费氏,好不容易一家团聚,却又要骨rou分离,拉着刘璋一边流泪、一边柔声叮咛。 四天后,涪县校场内,刘焉宣读了讨董宣言,誓师出征。一身戎装、绸衫银甲的刘璋从父亲手中接过象征权力的佩剑,跨上坐骑,引着五千五百步骑兵并荀攸等人开出了涪县城。 刘焉与刘范、刘涎登城远望,直到最后一个士兵消失在天地之间,这才回了府宅。 刘璋对于带兵打仗没有半点经验,好在有荀攸、徐晃、黄忠在,倒没闹出什么笑话来。 这一天宿营后,荀攸等人来到刘璋帐中,刘璋起身迎接,道:“公达、公明、汉升,严将军,各位辛苦了!依你们之见,这支兵马战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