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待风起
有人想忘记过去,而有人却觉得回忆尤其珍贵。 因为曾经的幸福时光已然逝去,唯有回忆能伴左右。 时光固然无法回去,回忆却能重温旧梦。 现在的诸葛亮就有这样的感觉。 很长一段时间,诸葛亮总是紧张崩住神经,与时间赛跑。 脑海中,存在着一种过激的思想:年轻太好,好到无论怎么过都觉得是一种浪费,回头一看,都要生悔。 诸葛亮已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出谋划,剩下的就像是七星续命那天一样。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要说收获,就是也许一个人,走过很多的路后,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才会变的成熟,懂得珍惜。 诸葛亮的年纪还小,却早已变得成熟无比,也懂得珍惜。 也不再轻叹着时光的流逝,在重生那刻起,忽然间便明白,只有轮回的人生,没有轮回的四季。 人生漫漫,只求片刻欢愉。 清晨,诸葛亮每天早早地起床,然后和父母诸葛珪、章氏以及几个jiejie们一起吃早膳,欢声笑语从崭新的一天开始,幸福的味道在膳桌上不断地飘溢着。 诸葛亮很知足,把握好当下。 因为诸葛亮明白这世间,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有的人是身不由己,自不必多说,有的人却总是在纠结过去和未来,而不是想要怎么过好现在。 须不知,往前期待时总是永无止尽的漫漫长路,往来时回顾却疾如电光石火的一梦。 所以在残酷的时光面前,很多无谓的思绪只会加快时光的流逝,无益于事。 诸葛亮不愿以后的自己变成这样。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 陪伴在家人的身边,诸葛亮感到幸福。 这短暂的安宁,诸葛亮想好好的陪在家人身边,好好的读几天书,好好的过几天快乐幸福的日子。 然后再鼓起勇气,面对接下来的百年乱世。 用完早膳,诸葛亮便去找蔡邕。 这位年已半百的大儒老者,为了报答寄居于泰山的滴水之恩,却是无微不至地尽心教授诸葛亮。 诸葛亮敬重这位须发皆白的老师蔡邕蔡伯喈公,敬重蔡邕的博学多才;敬重蔡邕的正直不阿,也敬重蔡邕的师表楷范。 蔡邕,绝对不止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一位锲而不舍的儒经学者,而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老师,一位人格学习的模板。 诸葛亮也特别珍惜待在蔡邕身边,读书练字,学史注经的日子。 诸葛亮知道这样的时光,不会持续太久。但在黄巾之乱到来之前,每一天都不可复制,都值得认真对待,都需要深藏记忆。 陪伴在蔡邕的身边,诸葛亮感到充实。 时光总是这样,在一次次不经意间悄然而逝,而当苦苦追寻时,却又隐匿得无影无踪。 正如,诸葛亮去找了一下薛悌和高堂隆,参观了一下军营驻地。 看了看军队建设,和一二个新兵聊聊天,去住了住军营,吃一二顿军旅生活餐。 好几天就这样过去了。 诸葛亮常想,人生的意义,大抵在于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坚持自己的坚持,追寻自己的追寻,执着自己的执着。 而所谓的梦想,不过一场年少的执着,一场朦胧岁月里的水月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