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3章 老杨开始学坏了
曹彬给出的答案模棱两可,不尽不实的。 以杨七现在手下的人马,推翻赵氏的统治,成功率不到一成, 这一成的成功率里,有一半还是因为川府的流民起义的缘故。 五代十国,混乱的太久了,好不容易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局面,很多人都不愿意看着这江山再乱起来。 所以,就算杨七扯旗造反,挡在他面前的人有很多,前赴后继的,杀之不尽。 而且,这里面还有许多人是杨七不愿意杀的。 曹彬只是拿话吓唬吓唬老杨,没曾想,老杨竟然当了真,非拽着他说出个子丑寅卯。 老杨瞪着一双铜铃大的眼睛,斜眼瞧着他,道:“你骗我,汴京城里有你们这一群老家伙们镇着,他一个小猴子,还能翻天不成。你刚才说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什么太上皇的,是不是你和那个逆子,暗地里谋划了什么?” 知子莫若父这句话,用在老杨身上有些不合适。 时至今日,老杨依然都不知道,那个在他口中被称呼为逆子的人,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虽然不了解儿子,但是老杨却了解曹彬。 可以说,老杨投了宋以后,仔细认真了解过的人,只有赵光义和曹彬。 曹彬的心性老杨了解。 别看曹彬平日里笑呵呵的,一脸与人为善的模样。 其实在汴京城的将种门庭内,论手段和智谋,他一直都高于榜首。 此前雁门关的事儿,若是由他亲自cao刀谋算的话,杨业十死无生。 就是这个一个厉害人物,对杨七却很客气。 老丈人对女婿客气,本就不太寻常。 更何况是曹彬这种厉害人物。 直觉告诉老杨,这翁婿二人在背后一直谋划着什么。 只是碍于情面和身份,老杨一直都问不出口。 今日曹彬先引出了话头,老杨就借故问出了心里的疑惑。 曹彬明显一愣,笑眯眯的给自己斟上了一碗香茶,低头浅尝了一口,一脸高深莫测的道:“你猜。” “额~” 老杨一瞬间,有一种说不明的憋屈感。 他很想冲着曹彬咆哮一句,你好歹是个枢密使,能不能不要这么皮。 老杨的脸上阴晴不定,想发怒却又发不出来的样子,曹彬瞧着很享受。 曹彬明明可以一口否认的,却并没有那么做。 之所以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就是想看着老杨吃瘪。 他是在报复老杨刚才给自己甩脸子看。 老杨从曹彬嘴里没得到答案,又被怼的不轻,忍不住低声喊道:“那个逆子如果敢做出为祸江山的事儿,我就生劈了他。” 老杨也就说说大话,吓唬吓唬曹彬。 在雁门关前,老杨也见识过了杨七的本事了。 杨七如今的功夫,比他老杨高一筹。 杨家的六合军战枪,老杨练习到了三百六十五个变化合到两百四十个变化的境界。 杨七却后来者居上,比他快一步,已经达到了一百零八个变化的境界。 老杨如今想凭借功夫拿下杨七,很难。 论智谋,老杨就更不是杨七的对手。 老杨心里清楚,以杨七的性子,不个能给他留下一个大义灭亲的机会。 再说了,真要他这个当爹的送自己儿子上路,他也做不到。 养不教,父之过。 杨七真要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论起对错,那也是他这个当爹的错。 曹彬瞧出了老杨说这句话的时候底气不足,所以就没有说话,只是咧嘴呵呵一笑。 气的老杨咬牙切齿的。 两个老家伙,大眼瞪小眼的瞪了半天,像是两个没长大的孩子似的。 半晌,曹彬低声道:“老夫刚才的话没骗你,你家那个小魔头,确实把汴京城搅和的天翻地覆的。有人上门找了老夫,让老夫来当说客,劝你家那个小魔头收手。” 老杨被曹彬开导了一番,也就没继续发呆了。 他不客气的端起了曹彬给他斟的茶,边喝边淡淡的道:“老夫虽然未曾出府,但是也了解一些。昨日有人到府门外哭闹,说是她男人死在了西北边陲的任上。 其实死在了西北边陲的任上也挺好的。似那种不顾国朝和百姓安危,只为一己私利的边将,死了挺好。省得他们以后去祸害其他人。” 曹彬斜眼笑道:“你以为只有一个党家吗?那个小疯子,几乎是向所有的将门一起宣战了。” 曹彬竖起三根指头,冷笑道:“三天,西北边陲的边将死了一百六十九人。其中包括三位大将军衔的。” 老杨端着茶杯的手一抖,差点没把手里的茶杯扔出去。 曹彬的话把他吓得不轻。 三天时间,弄死了近一百六十九的边将,其中还有三个只比老杨低一头的大将军。 老杨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个臭小子还真敢干。 老杨放下茶杯,局促的搓了搓手,问道:“陛下派你来问罪?” 曹彬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你觉得可能吗?在陛下和那些个文臣眼里,这属于将门内斗。他们才不会插手。他们巴不得将门内部斗的两败俱伤。然后他们出来,坐收渔利。从将门手里拿走兵权。” 听到皇帝陛下没有问罪的意思,老杨放松了不少。 他端起茶杯,不咸不淡的道:“陛下既然想拿走兵权,那就让他拿走呗。反正杨某没有什么歹心,手里有没有兵权,都是一样。” “噗~” 曹彬刚喝了一口茶汤,顺势喷了出来。 他义愤填膺的指着老杨,骂道:“你杨业说的真轻巧,你家的家底在雁门关拼光了。你手里还有什么兵权可言?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风水轮流转。 刚才曹彬把老杨气的不轻,现在换老杨气曹彬了。 面对义愤填膺的曹彬,老杨表现的异常淡定,他漫无条理的说道:“你们又不造反,手里握着兵权干嘛?已经与国同休了,难道你们还想更进一步?” 曹彬瞪着老杨,面目狰狞的道:“先帝和今上,两代皇帝,都提倡以文御武。只怕这一条会变成永久的国策。那些个文人,到了军中,除了添乱,还能干什么?要是兵权真的被文人拿到了手里,到时候面对敌国,能赢吗? 只怕到时候,大宋只能沦为被四邻欺负的份儿。说不定,这枢密使的位置,以后都归文人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