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皇盗之草亭画酒在线阅读 - 第八十二章 兵戈相向

第八十二章 兵戈相向

    西凉王在殿内来回踱步:“他不放人?我们又不能强攻,这样下去,黑国肯定要来找事。”

    “根据南面的情报,黑国的军队已经在北陈的北境扎营,我看不如调军队吧,真要是打起来可不好办。”

    “去吧。给窦国太子传信,我们需要窦国的帮助。”

    ……

    为了应对黑国的大军进驻北陈,西凉拿出他们的看家本领:新型战车。说到战车,中原大陆的历史舞台上总有它的身影。也正是这种武器,一直在中原战争史上散发着光辉,不过目前只有西凉国掌握着这项技能。

    战车是夏代发明的。构成战车的主要材料是木,因为木上涂有以防潮蛀的漆,所以战车大都呈现棕黑色。尽管历代的制式略有相异,但结构都大体分为车厢、车轮、底盘和马具四部分。

    车厢是一个能容纳1名御者和2名战斗员,呈三角形站立的作战平台。由底盘支撑,深度0.8-1米,宽度1.3-1.6米,口开在厢后。除了战国时有些在后半部安装了铜甲片外,通常无装甲。由于车厢树立在高大的车轮之上,便赋予了车兵突出的高度,步兵顶多及腹、骑兵至多齐胸的对比,使其拥有凌驾于两者的攻防优势。

    车轮大体分为毂、辐和辋。东周前轮径1.3-1.4米,之后为加强转弯时的横向稳定性,缩小至1.24米左右。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包括两侧用以分担压力的毂饰,总长可达数十厘米,由是战车又称‘长毂‘。毂中心有用以穿轴的圆孔,西周时涂油,战国时又加装铁圈,都为降低磨损。辐即辐条,连接毂和辋,能调动近半个车轮的同类对辋所受压力予以支撑,较轻便又坚固,出于强化目的,车轮的辐条数从商代至战国持续增加。辋就是轮圈,分为双层,每层由两个半圈经铜片箍合而成,轨宽在西周时缩窄至成熟。

    底盘包括辕和轴。长杆状的辕嵌在车厢与轴之间,垂直于轴,并在前部与马具连接。轴是固定式的,这也许是图省事,又似乎意在利用孤立双轮的办法增强转弯性能,总之轴不连接车轮,而是穿过毂,并用铜销对两者位置关系加以卡定。穿毂部位在西周时涂油,战国时又包裹铁圈,都为降低磨损。轴两端有青铜轴头饰,既起到保护轴头的作用,春秋后还演变为驱杀步兵的扁矛,但其无法像地中海战车上的同族般旋转绞杀,只能作为撞角。

    马具包括衡和轭。衡是垂直于辕的长杆,连接着辕和两副轭,悬于中间两匹马的背部。轭负责固定中间两匹马,并传递其拉力。从马具的作用判断,所谓四马战车,似乎只是在两马战车上附加两匹马而已,而这两匹马,仅是简单的用绳索与相邻内侧马头颈相系、并将胸部的皮绳直接系到轴上,并不能充分发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