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擎宋在线阅读 - 第437章:初见刘法

第437章:初见刘法

    

    能被老对手西夏名将察哥誉为天生神将,熙河兰湟大帅刘法岂又只有记录在宋史上那几件功劳,若只有这么区区几件战功,刘法不要说是什么天生神将,便是在西军一群璀璨的将星中,充其量也就扮演如狄青那样的角色。请大家搜索看最全!的小说

    狄青虽为仁宗朝时著名武将,但那也只是在仁宗朝将星凋零时最为璀璨的一颗,然就战功而言比起刘法等人,狄青还是要逊色不少的,在大宋一众武将中只能居于二流。

    另外多说句话,杨家将中的杨文广曾是狄青的麾下,真正若是以战功来看,杨文广在北宋将领中只能排在三流的层次,而后被小说演义所赋于的名气得了个名将之名,然实际上却远没有戏文中那般牛气冲天。

    显然,刘法的军功远不及历史上记载的这些,有大量的战功因为各种原因隐没或是散失了。甚至后世元代宰相脱脱在编撰时,都无法为为他列传,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似种师道、狄青等人在宋史中都载有大名,做为西军著名统帅刘法藉藉无名,显然是件令人惊讶的事。

    顺便说明一下,种师道的种在用做姓氏时,不读过“肿”音面是读做“虫”音。

    史中关于刘法史料的缺失,除了因靖康年间战火史料损失外,其次就与他的宝贝儿子刘正彦有关了,以至于今天我们甚至不知道刘法出生于何年,籍贯是哪里。

    做为老子的刘法没能在上留名,而儿子刘正彦不止出现在上,还大大的露了把脸。由于在叛臣传中的表现,甚至在此前没有经过史学家的考证,在里,刘正彦也被记录为“不知何许人”,可见宋代对刘法父子的忌讳,竟然在官方的文献中竟然故意被隐去,没有多少记录。

    以至于后来有关于刘法的记载,都是从西夏的文献里寻出来的,很可惜只是只言片语。想想也可以理解,西夏名将察哥等人屡次败于其手,西夏人自然不然将这么丢人的历史记载下来,只能语焉不详了。

    虎父无犬子!刘法为一代神将,刘法的儿子刘正彦自然也会有些不大寻常。

    南宋建炎三年,刘法的儿子刘正彦与苗傅二人合力演出了一幕史诗大剧,发动了一场名为苗刘兵变的政|变,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的兵变,史又称刘苗之变、明受之变。

    究其起因也很简单,而且刘正彦与苗傅二人最初的动机也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位,成为宋高宗,然高宗赵构只图骄奢霪逸,不图恢复中原,更不图救出被俘而去的徽、钦二宗,更是宠幸一众内侍宦官,王渊更是因受赵构宠幸更与宦官勾结,当上了御营都统制及枢密使,所做恶事更是罄竹难。

    刘正彦与苗傅二人诛杀王渊与宫内一干宦官,将高宗赵构三岁的皇太子赵旉拥立为皇帝,尊赵构为太上皇,请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也是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的元佑孟皇后,南下后又被尊为隆祐太后垂帘听政。

    不久后,刘、苗兵变被平息,平息二人兵变的正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二人后被寸磔弃市。

    史载刘正彦在行刑前还痛骂苗傅不用自己之计,以至于落得今日之下场,可见刘正彦并非只是有勇无谋之人。

    但事情远远不止这此,被苗、刘立为皇帝的三岁皇太子赵旉因为在兵变时受了惊吓,不久后一命呜呼,这可要了高宗赵构的血命了。

    原来在扬州时,时任枢密使王渊明知金兵来进攻扬州却知情不报,以致于扬州兵马毫无准备,此时赵构正在行宫中榻上与宫嫔们欢|愉行乐,忽听到下面内侍来报金兵来攻,因受了惊吓导致小赵构从此后一蹶不振,后来虽有太医进药,然进药时举却不能出子嗣,不进药时又一蹶不振,这就等于断了赵构的根。

    丧子之痛再加上难言之苦,怎能不令赵构对刘正彦恨之入骨,连带着刘正彦的父亲刘法也一并恨上了,所以有关于北宋末年一代名将刘法的事迹,在史中语焉不详也就不足为怪了。

    究苗、刘兵变,其本意上是督促朝廷抗金,求统治者一雪靖康之耻,然而对于站在历代统治者的角度而言,这无疑是大逆不道的罪过。甚至历朝历代对农民起义、兵变造反都是采取口诛笔伐,口径异常的一致。

    毕竟大家都是有编制有单位的人,彼此间要照顾下面子,虽前朝后朝有誓不两立之说,但相互间在这一点的配合上还是非常默契的。

    ……

    震武军筑成不过两三年,条件自然简陋,在简陋的帅府中乐天见到了这位鼎鼎大名的西军统帅。

    与想像中的不同,临来之前乐天以为这位名震西夏的神将应是一位面皮糙黑的汉子,今见得真人,却发现其是一六旬左右的老者,可能是久在军中cao劳的原故,须发均己花白,然神色锐利非常,举手投足间尽显稳健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