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0章:乡民救歌仙
现在,摆在崔耕面前的无非两条路。
一个是报出身份,让这些人慑于自己的威名,乖乖投降。但是,自己说不报复,那真的不报复了?这些人若是实在害怕,一咬牙一狠心,要杀自己灭口,那可咋办?这些人并非汉人,对官府没那么敬畏,这种可能‘性’又增加了几成。
第二个法子,是不表明身份,乖乖把刘三妹‘交’出去,乖乖投降。看那汉子的态度,保住‘性’命是没问题的。
但是,一来,这样也太憋屈了点儿。二来,自己等人都带着表明身份的信物,这些人能不搜身?三来,宋雪儿乃是‘女’扮男装,被他们发现了,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所以,面对如今的窘境,崔耕还真是没什么好办法。
正在这时——
“救三妹啊!”
“跟莫家拼了!”
“不能让三妹被抓走了!”
……
崔耕循声望去,但见不知什么时候,岸边竟然聚集了许多乡民,粗略算去,能有四五百号。
这些人从衣饰看俱不是汉人,男‘女’参半,拿着木‘棒’、锄头等农具,吆喝声声,看起来还真的颇有气势。
与此同时,有些水‘性’好的小伙子从岸边滑落,跳入了柳江之。但是,那岸之人不但不见少,反而越来越显增多。
这都是来救那个刘三妹的?
崔耕对那个明媚少‘女’,还真有刮目相看之感,道:“想不到,你们家在这还‘挺’有势力的。”
“哪里,您误会了。”刘三妹的脸丝毫没有高兴之‘色’,苦笑道:“奴与兄长逃难至此,住在岸边的岩‘洞’。无亲无故,勉强温饱,哪里有什么势力?这不过是乡亲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罢了。”
宋雪儿怪道:“柳州的民风竟如此淳朴?不对吧,若果真如此……那莫家还能肆意欺压百姓?”
无论从哪方面讲,霸占江面强行卖水,这也太过分了。百姓们若真那么有侠义‘精’神,这莫家绝不至于敢这么干。
刘三妹解释道:“若是别人,乡亲们胆小,可能忍了。但是,奴家……奴家还是为乡亲们做了一些事的。”
“你一个小娘子,能帮相亲们做什么事?”
“我教他们唱歌。”
“唱歌?那怎么可能?”
宋雪儿琴棋书画尽皆高明至极,刘三妹的歌她也听了,并不认为有那么大的魅力。
但是崔耕,却忽地心一动,‘插’话道:“乡民淳朴,受人点水之恩,必定涌泉相报。雪弟你若能放下身段,在乡间教歌,想必也能得此待遇。”
那言外之意,刘三妹的歌固然不错,但主要还是人家扎根于民间,所以才得百姓如此爱戴。。
顿了顿,崔耕又道:“莫非,那个看你的少爷,叫莫海仁?”
刘三妹讶然道:“你怎么知道?”
“呃……柳州刘三妹有歌仙之称,在下算在广州,也久仰大名啊!”
崔耕这个回答,从逻辑讲,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人家刘三妹问的是,为什么知道,找自己麻烦的是莫海仁。而崔耕的回答,却是在广州听过刘三妹的名号。
对于崔耕来说,这当然是没办法应拗。因为,他知道“莫海仁”“刘三妹”,都是通过历史的记载。
所谓刘三妹,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刘三姐”,关于她的传说有多个版本。
一个是报出身份,让这些人慑于自己的威名,乖乖投降。但是,自己说不报复,那真的不报复了?这些人若是实在害怕,一咬牙一狠心,要杀自己灭口,那可咋办?这些人并非汉人,对官府没那么敬畏,这种可能‘性’又增加了几成。
第二个法子,是不表明身份,乖乖把刘三妹‘交’出去,乖乖投降。看那汉子的态度,保住‘性’命是没问题的。
但是,一来,这样也太憋屈了点儿。二来,自己等人都带着表明身份的信物,这些人能不搜身?三来,宋雪儿乃是‘女’扮男装,被他们发现了,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所以,面对如今的窘境,崔耕还真是没什么好办法。
正在这时——
“救三妹啊!”
“跟莫家拼了!”
“不能让三妹被抓走了!”
……
崔耕循声望去,但见不知什么时候,岸边竟然聚集了许多乡民,粗略算去,能有四五百号。
这些人从衣饰看俱不是汉人,男‘女’参半,拿着木‘棒’、锄头等农具,吆喝声声,看起来还真的颇有气势。
与此同时,有些水‘性’好的小伙子从岸边滑落,跳入了柳江之。但是,那岸之人不但不见少,反而越来越显增多。
这都是来救那个刘三妹的?
崔耕对那个明媚少‘女’,还真有刮目相看之感,道:“想不到,你们家在这还‘挺’有势力的。”
“哪里,您误会了。”刘三妹的脸丝毫没有高兴之‘色’,苦笑道:“奴与兄长逃难至此,住在岸边的岩‘洞’。无亲无故,勉强温饱,哪里有什么势力?这不过是乡亲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罢了。”
宋雪儿怪道:“柳州的民风竟如此淳朴?不对吧,若果真如此……那莫家还能肆意欺压百姓?”
无论从哪方面讲,霸占江面强行卖水,这也太过分了。百姓们若真那么有侠义‘精’神,这莫家绝不至于敢这么干。
刘三妹解释道:“若是别人,乡亲们胆小,可能忍了。但是,奴家……奴家还是为乡亲们做了一些事的。”
“你一个小娘子,能帮相亲们做什么事?”
“我教他们唱歌。”
“唱歌?那怎么可能?”
宋雪儿琴棋书画尽皆高明至极,刘三妹的歌她也听了,并不认为有那么大的魅力。
但是崔耕,却忽地心一动,‘插’话道:“乡民淳朴,受人点水之恩,必定涌泉相报。雪弟你若能放下身段,在乡间教歌,想必也能得此待遇。”
那言外之意,刘三妹的歌固然不错,但主要还是人家扎根于民间,所以才得百姓如此爱戴。。
顿了顿,崔耕又道:“莫非,那个看你的少爷,叫莫海仁?”
刘三妹讶然道:“你怎么知道?”
“呃……柳州刘三妹有歌仙之称,在下算在广州,也久仰大名啊!”
崔耕这个回答,从逻辑讲,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人家刘三妹问的是,为什么知道,找自己麻烦的是莫海仁。而崔耕的回答,却是在广州听过刘三妹的名号。
对于崔耕来说,这当然是没办法应拗。因为,他知道“莫海仁”“刘三妹”,都是通过历史的记载。
所谓刘三妹,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刘三姐”,关于她的传说有多个版本。